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伯川专利>正文

一种电容电机定子绕组的排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690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电机定子绕组的排线结构,包括主绕组、副绕组和分流绕组,分流绕组包括第一分流绕组和第二分流绕组,第一分流绕组参照副绕组的电极相位向左偏移设定的角度,其电极右侧重叠在副绕组的电极右侧上,左侧分布在副绕组的电极左侧与主绕组的接壤区域,第二分流绕组参照副绕组的电极相位向右偏移设定的角度,其电极左侧重叠在副绕组的电极左侧上,第二分流绕组的电极右侧分布在副绕组的电极右侧与主绕组的接壤区域,第一分流绕组与第二分流绕组顺绕向并联后再与主绕组串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主绕组的‘定位励磁’方式变成‘步进励磁’方式,并解决了副相‘假电源’供电问题,提高了电容电机的工作效率和扭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电机定子绕组的排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电容电机定子绕组的排线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容电机的排线完全是参照三相电机的‘相绕组定位’排线法在排线,定位励磁的相绕组在步进交替运行中,至少需要三相绕组才能周转;而电容电机用来周转的相绕组仅有两组,是在定子槽内嵌入的相距90°相位的主绕组和副绕组,并且,电容电机的定子铁芯上开设有多个定子槽,主绕组的两端、副绕组的两端是分布在不同的定子槽内的,工作时,单相电源用电容器进行90°相位移相后,直接供给电机定子铁芯上缠绕的主绕组和副绕组。电容电机中使用‘相绕组定位’排线法来排线,但结合其工作过程,就会产生一定的弊端。现有技术中电容电机的副绕组,其自感成分全部来自于电机载荷的磁通回路,自感电压波跟随电机负载而变化,只有将电容移相电流设定在过饱和输出状态,才能阻抗过大载入副绕组的电流,也就是“假电源供电”。另一方面,电机定子与转子之间最大磁极错位角度为15°相角,而电容电机主绕组在其电源电压中端电位之前,其励磁的最高电压为波峰电压的一半,无法对转子载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电机定子绕组的排线结构,包括嵌入在定子槽内的主绕组和副绕组,所述主绕组和所述副绕组相距90°相位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组和所述副绕组均为同心式分布绕组,还包括分流绕组,所述分流绕组分布在对应位置所述主绕组内侧的定子槽内,所述分流绕组包括第一分流绕组和第二分流绕组,所述第一分流绕组参照所述副绕组的电极相位向左偏移设定的角度,所述第一分流绕组的电极右侧重叠在所述副绕组的电极右侧上,所述第一分流绕组的电极左侧分布在所述副绕组的电极左侧与所述主绕组的接壤区域,所述第二分流绕组参照所述副绕组的电极相位向右偏移设定的角度,所述第二分流绕组的电极左侧重叠在所述副绕组的电极左侧上,所述第二分流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电机定子绕组的排线结构,包括嵌入在定子槽内的主绕组和副绕组,所述主绕组和所述副绕组相距90°相位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组和所述副绕组均为同心式分布绕组,还包括分流绕组,所述分流绕组分布在对应位置所述主绕组内侧的定子槽内,所述分流绕组包括第一分流绕组和第二分流绕组,所述第一分流绕组参照所述副绕组的电极相位向左偏移设定的角度,所述第一分流绕组的电极右侧重叠在所述副绕组的电极右侧上,所述第一分流绕组的电极左侧分布在所述副绕组的电极左侧与所述主绕组的接壤区域,所述第二分流绕组参照所述副绕组的电极相位向右偏移设定的角度,所述第二分流绕组的电极左侧重叠在所述副绕组的电极左侧上,所述第二分流绕组的电极右侧分布在所述副绕组的电极右侧与所述主绕组的接壤区域,所述第一分流绕组与所述第二分流绕组顺绕向并联后再与所述主绕组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电机定子绕组的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绕组的电极与所述副绕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伯川饶鹏
申请(专利权)人:陈伯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