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接口处理装置、充电器、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充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567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52
本公开提供一种充电接口处理装置、充电器、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充电系统,所述装置包括防浪涌电路以及正反接电路;所述防浪涌电路包括正极相互连接的两个瞬态二极管;所述正反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其中一个瞬态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正反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极性为正极或负极;另一个瞬态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正反接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口用于连接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的极性与所述第一端口的极性相反;所述正反接电路的输出端口用于连接待充电设备。本公开实施例能够防止反接导致的充电器损坏的问题,并且实现正反接均可充电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接口处理装置、充电器、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充电系统
本公开涉及电子元件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接口处理装置、充电器、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大多数的移动终端或者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其充电电流方向是固定的,即移动终端或者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的充电器的充电插口的正负极性已经确定,在移动终端或者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与相对应的充电器连接之后,用户在将充电器的充电插口与电源的充电插口进行对接时需要使用固定的连接方式,反接时不能充电甚至会导致充电器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充电接口处理装置、充电器、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充电系统。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接口处理装置,包括防浪涌电路以及正反接电路;所述防浪涌电路包括正极相互连接的两个瞬态二极管;所述正反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其中一个瞬态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正反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极性为正极或负极;另一个瞬态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接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浪涌电路以及正反接电路;/n所述防浪涌电路包括正极相互连接的两个瞬态二极管;/n所述正反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n其中一个瞬态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正反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极性为正极或负极;/n另一个瞬态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正反接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口用于连接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的极性与所述第一端口的极性相反;/n所述正反接电路的输出端口用于连接待充电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接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浪涌电路以及正反接电路;
所述防浪涌电路包括正极相互连接的两个瞬态二极管;
所述正反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其中一个瞬态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正反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极性为正极或负极;
另一个瞬态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正反接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口用于连接所述外部电源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的极性与所述第一端口的极性相反;
所述正反接电路的输出端口用于连接待充电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接电路的输出端口包括正极输出端口和负极输出端口;
所述正反接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以及第四MOS管;
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三MOS管的漏极、第四MOS管的栅极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口;
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第三MOS管的栅极、第四MOS管的漏极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口;
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用于连接所述正极输出端口;
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用于连接所述负极输出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以及第二MOS管为P沟道MOS管;
所述第三MOS管以及第四MOS管为N沟道MOS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过流电路;
所述防过流电路的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第一端口,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防浪涌电路的其中一个瞬态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正反接电路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为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