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智能化配电柜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5636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智能化配电柜控制系统,包括配电柜外壳和顶隔热板,所述配电柜外壳的内侧上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面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安装盒和电机,所述安装盒的内部设置有处理器、PLC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电机的上连接有转动轴,所述顶隔热板固定在转动轴上,所述顶隔热板的上端面左部连接有阳光跟踪传感器,所述顶隔热板放入右部连接有雨滴传感器,所述配电柜外壳的左端面下部连接有红外接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处理器、阳光跟踪传感器、PLC控制器、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电机、雨滴传感器、侧隔热板和转动轴结构,解决了现有的配电柜控制系统自动程度不高而导致需要通过人工对配电柜进行隔热挡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智能化配电柜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配电柜
,具体为一种建筑智能化配电柜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其中在搭建建筑物时会使用到许多电器设备,其中电器设备需要通电才能工作,这就需要使用到配电柜,配电柜侧出现可以集中性地对电气设备进行供电,但是,现有的配电柜控制系统自动程度不高而导致需要通过人工对配电柜进行隔热挡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智能化配电柜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的配电柜控制系统自动程度不高而导致需要通过人工对配电柜进行隔热挡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智能化配电柜控制系统,包括配电柜外壳和顶隔热板,所述配电柜外壳的内侧上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面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安装盒和电机,所述安装盒的内部设置有处理器、PLC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电机的上连接有转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智能化配电柜控制系统,包括配电柜外壳(8)和顶隔热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外壳(8)的内侧上部连接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的上端面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安装盒(3)和电机(12),所述安装盒(3)的内部设置有处理器(1)、PLC控制器(4)和蓄电池(5),所述电机(12)的上连接有转动轴(26),所述顶隔热板(15)固定在转动轴(26)上,所述顶隔热板(15)的上端面左部连接有阳光跟踪传感器(2),所述顶隔热板(15)放入右部连接有雨滴传感器(14),所述配电柜外壳(8)的左端面下部连接有红外接收器(7),所述阳光跟踪传感器(2)的输出端与处理器(1)的输入端之间电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智能化配电柜控制系统,包括配电柜外壳(8)和顶隔热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外壳(8)的内侧上部连接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的上端面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安装盒(3)和电机(12),所述安装盒(3)的内部设置有处理器(1)、PLC控制器(4)和蓄电池(5),所述电机(12)的上连接有转动轴(26),所述顶隔热板(15)固定在转动轴(26)上,所述顶隔热板(15)的上端面左部连接有阳光跟踪传感器(2),所述顶隔热板(15)放入右部连接有雨滴传感器(14),所述配电柜外壳(8)的左端面下部连接有红外接收器(7),所述阳光跟踪传感器(2)的输出端与处理器(1)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所述雨滴传感器(14)的输出端与处理器(1)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红外接收器(7)的输出端与处理器(1)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1)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4)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4)的输出端与电机(12)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4)的输出端与红外发射器(6)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5)与连接导线(17)之间串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智能化配电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外壳(8)的正面连接有门体(19),所述门体(19)的左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宏志陈维开王效勇王书江周红雨袁陈春林梦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开创建北京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