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双向线性调节无功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632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功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双向线性调节无功发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快速双向线性调节无功发生器,旨在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无功发生器在移动过程中线缆托在地面上容易受损甚至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双向线性调节无功发生器,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元器件,元器件上还电连接有线缆,线缆远离元器件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外部,壳体为一个空心的长方体,壳体包括背板,壳体底面四角靠近背板一侧的其中一角处设置有止动机构,壳体底面四角的其余三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本方案的设置对线缆和元器件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避免了该无功发生器移动时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双向线性调节无功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无功发生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双向线性调节无功发生器。
技术介绍
静止无功发生器是将自换相桥式电路通过电抗器或者直接并联到电网上,调节桥式电路交流侧输出电压的相位和幅值,或者直接控制其交流侧电流,使该电路吸收或者发出满足要求的无功功率,实现动态无功补偿的目的。凡是安装有低压变压器地方及大型用电设备旁边都应该配备无功补偿装置,特别是那些功率因数较低的工矿、企业、居民区必须安装。居民区除白炽灯照明外,空调、冷冻机等也都是无功功率不可忽视的耗用对象。农村用电状况比较恶劣,多数地区供电不足,电压波动很大,功率因数尤其低,加装补偿设备是改善供电状况、提高电能利用率的有效措施。现有很多无功发生器在搬运和移动的过程中,延伸至外部的线缆常常处于拖在地上的状态,在无功发生器移动过程中,拖在地上的线缆容易磨损或挂住一些灰尘和垃圾,严重时可能会绊倒附近的工作人员,甚至挂住其他设备,导致线缆受到拉扯的力骤增从而损坏或者绊倒机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快速双向线性调节无功发生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现有无功发生器在移动过程中线缆托在地面上容易受损甚至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速双向线性调节无功发生器。利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快速双向线性调节无功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元器件,所述元器件上还电连接有线缆,所述线缆远离所述元器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壳体为一个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壳体包括背板,所述壳体底面四角靠近所述背板一侧的其中一角处设置有止动机构,所述壳体底面四角的其余三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止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和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下方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均水平设置且均与所述背板平行,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背向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抵接,所述第一传动轴及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及所述第二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同轴设置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底面位于所述支撑轮的正下方还设有开口,所述支撑轮下部从所述开口中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与地面接触;所述第二传动轴上位于所述支撑轮与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还同轴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同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为向所述第一齿轮方向凸出的圆弧形凸起;所述第一传动轴上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还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轴套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为向所述第一凸起凸出的圆弧形凸起;所述轴套朝向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摩擦盘,所述第一传动轴上位于所述第一摩擦盘与所述第一齿轮之间还同轴设置有第二摩擦盘;该止动机构还包括一根夹线杆,所述夹线杆的一端设置有内花键,所述轴套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花键,所述夹线杆通过所述内花键与所述外花键的配合滑动连接在所述轴套上,所述轴套转动通过所述第二凸起顶动第一凸起带动所述轴套向远离所述第一凸起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第一摩擦盘与所述第二摩擦盘接触;所述背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夹线杆远离所述轴套的一端从所述通孔伸出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背板上位于所述通孔上方还开设有走线孔,所述线缆通过走线孔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并与所述夹线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盘上设置有第一磁块所述第二摩擦盘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块相互排斥的第二磁块。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及所述第二支撑座之间均采用轴承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及所述第二支撑座之间均采用轴承连接。所述夹线杆用于固定所述线缆的一面沿所述夹线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所述夹线杆上还设置有若干卡线部,若干卡线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两侧。所述背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夹线杆的容纳槽,所述走线孔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底部上。所述第一摩擦盘和所述第二摩擦盘两个相对的面上均设有防滑纹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设置解决了该无功发生器在移动时线缆拖在地上容易磨损或挂灰尘和垃圾,严重时可能会绊倒附近的工作人员甚至挂住其他设备,从而对该无功发生器造成损害,并且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方案的设置对线缆和元器件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避免了该无功发生器移动时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来对支撑轮的转动进行控制,结构简单并且不易发生故障。第一磁块及第二磁块的设置使得该无功发生器处于移动状态时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在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之间的排斥力作用下始终保持分离状态,防止在移动过程中第一摩擦盘与第二摩擦盘意外接触导致该无功发生器在移动时突然停顿从而产生危险隐患。提高了该无功发生器移动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快速双向线性调节无功发生器移动时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快速双向线性调节无功发生器未移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快速双向线性调节无功发生器未移动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快速双向线性调节无功发生器未移动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中,1、壳体;2、元器件;3、线缆;4、背板;5、止动机构;6、万向轮;7、第一传动轴;8、第二传动轴;9、第一支撑座;10、第二支撑座;11、支撑轮;12、开口;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第一凸起;16、轴套;17、第二凸起;18、第一摩擦盘;19、第二摩擦盘;20、夹线杆;21、内花键;22、外花键;23、通孔;24、走线孔;25、第一磁块;26、第二磁块;27、凹槽;28、卡线部;29、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部”和“顶部”、“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至4所示,一种快速双向线性调节无功发生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设置有元器件2,元器件2上还电连接有线缆3,线缆3远离元器件2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部。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壳体1为一个空心的长方体,壳体1包括背板4,壳体1底面四角靠近背板4一侧的其中一角处设置有止动机构5,壳体1底面四角的其余三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6;止动机构5包括第一传动轴7和平行设置在第一传动轴7下方的第二传动轴8,第一传动轴7和第二传动轴8均水平设置且均与背板4平行,第一传动轴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第二支撑座10背向第一传动轴7的一侧与壳体1的内侧壁抵接,第一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双向线性调节无功发生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元器件(2),所述元器件(2)上还电连接有线缆(3),所述线缆(3)远离所述元器件(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一个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壳体(1)包括背板(4),所述壳体(1)底面四角靠近所述背板(4)一侧的其中一角处设置有止动机构(5),所述壳体(1)底面四角的其余三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6);/n所述止动机构(5)包括第一传动轴(7)和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7)下方的第二传动轴(8),所述第一传动轴(7)和所述第二传动轴(8)均水平设置且均与所述背板(4)平行,所述第一传动轴(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所述第二支撑座(10)背向所述第一传动轴(7)的一侧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抵接,所述第一传动轴(7)及所述第二传动轴(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座(9)及所述第二支撑座(10)转动连接;/n所述第二传动轴(8)上同轴设置有支撑轮(11),所述支撑轮(11)与所述第二传动轴(8)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底面位于所述支撑轮(11)的正下方还设有开口(12),所述支撑轮(11)下部从所述开口(12)中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与地面接触;所述第二传动轴(8)上位于所述支撑轮(11)与所述第一支撑座(9)之间还同轴设置有第二齿轮(14);/n所述第一传动轴(7)上同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14)啮合的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与所述第一传动轴(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9)上设置有第一凸起(15),所述第一凸起(15)为向所述第一齿轮(13)方向凸出的圆弧形凸起;/n所述第一传动轴(7)上位于所述第一齿轮(13)和所述第一支撑座(9)之间还套设有轴套(16),所述轴套(16)与所述第一传动轴(7)转动连接,所述轴套(16)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座(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17),所述第二凸起(17)为向所述第一凸起(15)凸出的圆弧形凸起;/n所述轴套(16)朝向所述第一齿轮(13)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摩擦盘(18),所述第一传动轴(7)上位于所述第一摩擦盘(18)与所述第一齿轮(13)之间还同轴设置有第二摩擦盘(19);/n该止动机构(5)还包括一根夹线杆(20),所述夹线杆(20)的一端设置有内花键(21),所述轴套(16)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花键(22),所述夹线杆(20)通过所述内花键(21)与所述外花键(22)的配合滑动连接在所述轴套(16)上,所述轴套(16)转动通过所述第二凸起(17)顶动第一凸起(15)带动所述轴套(16)向远离所述第一凸起(15)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第一摩擦盘(18)与所述第二摩擦盘(19)接触;/n所述背板(4)上开设有通孔(23),所述夹线杆(20)远离所述轴套(16)的一端从所述通孔(23)伸出至所述壳体(1)外部,所述背板(4)上位于所述通孔(23)上方还开设有走线孔(24),所述线缆(3)通过走线孔(24)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部并与所述夹线杆(20)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双向线性调节无功发生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元器件(2),所述元器件(2)上还电连接有线缆(3),所述线缆(3)远离所述元器件(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一个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壳体(1)包括背板(4),所述壳体(1)底面四角靠近所述背板(4)一侧的其中一角处设置有止动机构(5),所述壳体(1)底面四角的其余三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6);
所述止动机构(5)包括第一传动轴(7)和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7)下方的第二传动轴(8),所述第一传动轴(7)和所述第二传动轴(8)均水平设置且均与所述背板(4)平行,所述第一传动轴(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座(9)和第二支撑座(10),所述第二支撑座(10)背向所述第一传动轴(7)的一侧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抵接,所述第一传动轴(7)及所述第二传动轴(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座(9)及所述第二支撑座(10)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轴(8)上同轴设置有支撑轮(11),所述支撑轮(11)与所述第二传动轴(8)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底面位于所述支撑轮(11)的正下方还设有开口(12),所述支撑轮(11)下部从所述开口(12)中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与地面接触;所述第二传动轴(8)上位于所述支撑轮(11)与所述第一支撑座(9)之间还同轴设置有第二齿轮(14);
所述第一传动轴(7)上同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14)啮合的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与所述第一传动轴(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9)上设置有第一凸起(15),所述第一凸起(15)为向所述第一齿轮(13)方向凸出的圆弧形凸起;
所述第一传动轴(7)上位于所述第一齿轮(13)和所述第一支撑座(9)之间还套设有轴套(16),所述轴套(16)与所述第一传动轴(7)转动连接,所述轴套(16)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座(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17),所述第二凸起(17)为向所述第一凸起(15)凸出的圆弧形凸起;
所述轴套(16)朝向所述第一齿轮(13)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摩擦盘(18),所述第一传动轴(7)上位于所述第一摩擦盘(18)与所述第一齿轮(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中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林叶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