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51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变压器结构,包括箱体、密封盖合在箱体顶部开口的箱盖、以及置于箱体内的变压器本体;箱体的开口处安装有可开启或关闭的箱门;箱体内腔侧壁固定有多个安装导轨,变压器本体的T型卡件嵌入安装导轨的T型通槽内,箱体的内腔底面固定有减震组件,变压器本体的底部与减震组件的顶部固定相连;箱盖的内腔安装有散热风机,箱盖的顶部具有散热风口,散热风口处安装有直角式散热风管;安装导轨的顶面具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螺接紧定螺栓,紧定螺栓的螺杆底端抵触并压紧T型卡件;变压器与安装导轨之间设置减震垫。其中大幅度减小变压器产生的噪声,而且变压器安装在箱体内较为方便,安装后牢固可靠,散热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压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变压器
,尤其是一种变压器结构。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和稳压(磁饱和变: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和稳压(磁饱和变电炉变、整流变、工频试验变压器、调压器、矿用变、音频变压器、中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冲击变压器、仪用变压器、电子变压器、电抗器和互感器等),变压器由铁芯(或磁芯)和线圈组成,线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绕组,其中接电源的绕组叫初级线圈,其余的绕组叫次级线圈,它可以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而目前在农村等一些地区,户外使用的变压器均裸露式安装在电线杆或特制的房屋顶部,由于长期暴露在外界,在日晒雨淋的情况下变压器内部器件老化速度过快,影响使用寿命,因此人们将变压器安装在一个箱体内,由于箱体的内部空间处于封闭状态,热量仅靠门缝开口进行散热,从而经常发生变压器过热现象,影响变压器的使用性能,同时变压器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容易发生噪声,从而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对变压器进行防护,且散热性能和减震效果较佳的变压器结构。本技术所设计的变压器结构,包括箱体、密封盖合在箱体顶部开口的箱盖、以及置于箱体内的变压器本体;箱体上两个相对应的侧部具有开口,开口处安装有可开启或关闭的箱门;箱体内腔的两个相对应内侧壁固定有多个安装导轨,安装导轨上具有T型通槽;变压器本体上两个相对应的侧壁设置有与T型通槽对应匹配的T型卡件,T型卡件嵌入T型通槽内,箱体的内腔底面固定有减震组件,变压器本体的底部与减震组件的顶部固定相连;箱盖的内腔安装有散热风机,箱盖的顶部具有散热风口,散热风口处安装有直角式散热风管;安装导轨的顶面具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螺接紧定螺栓,紧定螺栓的螺杆底端抵触并压紧T型卡件;变压器与安装导轨之间设置减震垫。进一步优选,减震组件包括一块安装平板、至少四个减震器和减震梁组,至少安装四个减震器与箱体的内腔底面定位;至少安装四个减震器上固定减震梁组,减震梁组的顶面固定安装平板,安装平板的顶面与变压器本体的底部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相连;其中减震器底部的基础钢板和第三橡胶垫均定位固定在箱体的内腔底面处定位圆孔中。进一步优选,减震梁组包括上层减振梁和下层减振梁,且构成上层减振梁的槽钢和构成下层减振梁的槽钢相互垂直交错连接;安装平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上层减振梁上,减振器固定安装在下层减振梁上。进一步优选,减振器的顶部通过第一橡胶垫顶在下层减振梁的槽钢下端面上,减振器的底部通过第二橡胶垫和第三橡胶垫,在其中间夹置有一基础钢板;上层减振梁的槽钢上横向开设有减重孔。其结构提升减震组件的减震缓冲性能,通过减重孔来减轻减震梁的重量,以便于安装和搬运。进一步优选,箱盖的顶部截面形状呈等腰三角形状。雨水可快速落至地面,防止雨水堆积在盖体顶部。进一步优选,箱盖密封盖合在箱体的顶部开口处的具体结构为:箱体顶部开口的口沿平面具有环槽,箱盖底部开口的口沿平面具有与环槽位置对应的环体,箱盖底部开口的口沿平面与箱体顶部开口的口沿平面紧贴后,环体对应嵌入环槽内;箱体顶部开口的口沿平面外侧边沿处和箱盖底部开口的口沿平面外侧边沿均设置连接法兰,一连接法兰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另一连接法兰上多个分别与各通孔位置对应的螺纹孔,各通孔内插入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的螺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一连接法兰的内侧面具有环形凹陷,环形凹陷内具有环形密封圈,且环形密封圈被夹于两连接法兰之间进行密封。其结构使得安装固定后较为稳定可靠。进一步优选,直角式散热风管的管内通道拐角处具有斜面,斜面具有折射风的作用。其结构通过斜面的折射使得热风排出速度更快,防止热风发生反弹(拐角处在平面情况很容易发生热风反弹)。本技术所设计的变压器结构,其中变压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由减震组件、减震垫进行抵消,从而大幅度减小变压器产生的噪声,而且变压器安装在箱体内较为方便,安装后牢固可靠,利用散热风机和带斜面的直角式散热风管使得散热效果更佳。另外,还可在盖体的内侧壁和箱体的内侧壁贴附隔音层,已进行隔音。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实施例的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变压器结构,包括箱体1、密封盖合在箱体1顶部开口的箱盖2、以及置于箱体1内的变压器本体8;箱体1上两个相对应的侧部具有开口11,开口11处安装有可开启或关闭的箱门3;箱体1内腔的两个相对应内侧壁固定有多个安装导轨10,安装导轨10上具有T型通槽101;变压器本体8上两个相对应的侧壁设置有与T型通槽101对应匹配的T型卡件81,T型卡件81嵌入T型通槽101内,箱体1的内腔底面固定有减震组件20,变压器本体8的底部与减震组件20的顶部固定相连;箱盖2的内腔安装有散热风机9,箱盖2的顶部具有散热风口21,散热风口21处安装有直角式散热风管4;安装导轨10的顶面具有螺栓孔102,螺栓孔102内螺接紧定螺栓103,紧定螺栓103的螺杆底端抵触并压紧T型卡件81;变压器8与安装导轨10之间设置减震垫105;在紧定螺栓103的螺栓头与安装导轨10的顶面之间设置软垫104,使得对T性卡件81的压紧紧定的效果更佳,其中箱体、箱盖、箱门、安装导轨和T型卡件均由金属材料制成,而且安装导轨焊接固定在箱体的内腔侧壁上;减震垫为橡胶垫;箱门采用对称双开式箱门。本实施例中,减震组件20包括一块安装平板203、至少四个减震器204和减震梁组,至少安装四个减震器204与箱体1的内腔底面定位;至少安装四个减震器204上固定减震梁组,减震梁组的顶面固定安装平板203,安装平板203的顶面与变压器本体8的底部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相连;减震梁组包括上层减振梁201和下层减振梁202,且构成上层减振梁的槽钢和构成下层减振梁的槽钢相互垂直交错连接;安装平板203通过螺栓固定在上层减振梁201上,减振器204固定安装在下层减振梁202上;减振器204的顶部通过第一橡胶垫2041顶在下层减振梁202的槽钢下端面上,减振器204的底部通过第二橡胶垫2042和第三橡胶垫2043,在其中间夹置有一基础钢板205;上层减振梁201的槽钢上横向开设有减重孔2011;其中设置六个减震器204,并以三个一组设置在减震梁的底部,六个减震器204底部的基础钢板205和第三橡胶垫2043均定位固定在箱体1的内腔底面处定位圆孔12中。上述结构中提升减震组件的减震缓冲性能,从而来减小因变压器产生震动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密封盖合在箱体顶部开口的箱盖、以及置于箱体内的变压器本体;箱体上两个相对应的侧部具有开口,开口处安装有可开启或关闭的箱门;箱体内腔的两个相对应内侧壁固定有多个安装导轨,安装导轨上具有T型通槽;变压器本体上两个相对应的侧壁设置有与T型通槽对应匹配的T型卡件,T型卡件嵌入T型通槽内,箱体的内腔底面固定有减震组件,变压器本体的底部与减震组件的顶部固定相连;箱盖的内腔安装有散热风机,箱盖的顶部具有散热风口,散热风口处安装有直角式散热风管;安装导轨的顶面具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螺接紧定螺栓,紧定螺栓的螺杆底端抵触并压紧T型卡件;变压器与安装导轨之间设置减震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密封盖合在箱体顶部开口的箱盖、以及置于箱体内的变压器本体;箱体上两个相对应的侧部具有开口,开口处安装有可开启或关闭的箱门;箱体内腔的两个相对应内侧壁固定有多个安装导轨,安装导轨上具有T型通槽;变压器本体上两个相对应的侧壁设置有与T型通槽对应匹配的T型卡件,T型卡件嵌入T型通槽内,箱体的内腔底面固定有减震组件,变压器本体的底部与减震组件的顶部固定相连;箱盖的内腔安装有散热风机,箱盖的顶部具有散热风口,散热风口处安装有直角式散热风管;安装导轨的顶面具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螺接紧定螺栓,紧定螺栓的螺杆底端抵触并压紧T型卡件;变压器与安装导轨之间设置减震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减震组件包括一块安装平板、至少四个减震器和减震梁组,至少安装四个减震器与箱体的内腔底面定位;至少安装四个减震器上固定减震梁组,减震梁组的顶面固定安装平板,安装平板的顶面与变压器本体的底部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减震梁组包括上层减振梁和下层减振梁,且构成上层减振梁的槽钢和构成下层减振梁的槽钢相互垂直交错连接;安装平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上层减振梁上,减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春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明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