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42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量规,其包括有一本体,其一端表面形成有复数刻度,另一端则成型有一托部;及一动作件,其一端相对于该本体的刻度突出形成有一指标,另一端则装设有一与托部相对的探针;该动作件是枢设于该本体,可相对本体枢转,令其探针抵至该托部表面,同时以指标指向本体上的其中一刻度。如此,当该密码卡遗失时,相关业者即可将钥匙置放于该托部,借由探针抵至其齿形及指标指向刻度,来快速、方便的得知钥匙上齿形的相关信息,从而制作出精准、无误差的复制钥匙。(*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量仪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量钥匙上的齿 形,不仅使用便利且其测量出来的数值更为精准的量规。技术背景锁具是可装设于门上,令门达成锁固以保障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避免窃盗或其它犯罪的发生。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逐渐发展出越来越多功能、且防盗效果更优良的锁具;而现有技术中,部分较为高规格的锁具,其锁芯是须配 合以齿形更为复杂的钥匙,方能完成开锁,借此增加窃贼以钥匙外的工 具开锁的困难度,以有效达成保全的效果。前述齿形更为复杂的钥匙, 一般而言,是设计有至少两道以上的解 锁设计,例如在钥匙的柄上形成直线排列的数个主孔,该主孔分别间隔以固定距离,且分别具有定义为A、 B、 C及D的不同特定深度;且各 主孔底部壁面中央处又形成有次孔,该次孔分别具有定义为1、 2 、 3 、 4及5的不同特定深度,借此以产生繁多的密码组合及更为复杂的齿形。由于该钥匙齿形复杂的关系,锁具制造者通常在钥匙制作完成时, 会一并将该钥匙上的密码组合,即各主、次孔的深度纪录于一密码卡上, 供日后使用者钥匙遗失时,可委托相关业者依据该密码卡重新复制一用 以开锁的钥匙。另一方面,当该密码卡遗失时,相关业者却往往仅能够以目视方式, 甚或以量尺来测量各主、次孔的深度,逐一地完成各主、次孔的成型; 此不仅非常的旷日费时,且以目视或以量尺来测量深度,往往会产生一 定程度的误差,若该误差太大,则该复制出来的钥匙,将仍然无法用于开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 述缺陷,而提供一种量规,其可便于测量钥匙上的齿形,尤其是具深度 的凹孔,且其测量出来的数值更为精准,不会有产生误差的情形。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量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其一端表面形成有数个刻 度,另一端则成型有一托部; 一动作件,其一端相对于该本体的刻度突 出形成有一指标,另一端则装设有一与托部相对的探针;该动作件是枢 设于该本体,且可相对本体枢转,令其探针抵至该托部表面,同时以指 标指向本体上的其中一刻度。前述的量规,其中进一步包括有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位于该本 体与该动作件之间,可提供弹力蓄能,令该动作件相对本体枢转而以其 探针抵至该托部表面。前述的量规,其中本体上贯穿形成有一定位孔,该定位孔内壁面布 设有螺纹;该动作件上相对于所述本体的定位孔贯穿形成有一弧孔;且 进一步包括有一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包括有一定位件及一垫片,该定 位件具有一端头及一螺杆,该螺杆是依序穿过该垫片及该动作件的弧孔, 螺合至该本体的定位孔中,以使端头逐渐夹抵该动作件并令该动作件定 位。前述的量规,其中定位组件进一步包括有一定位片,该定位片由本 体相对动作件另侧穿扣于该定位件的螺杆上,防止该定位件脱落。前述的量规,其中本体上形成有一枢孔,且其动作件上相对该本体 的枢孔穿透形成有一穿孔; 一枢杆,枢穿过该穿孔及该枢孔并螺合至一 螺固件。前述的量规,其中本体上环绕所述枢孔形成有第一环槽,且该第一环槽一侧凹入形成有与第一环槽相通的第一嵌槽;所述动作件在相对于 本体的侧面环绕该穿孔形成有第二环槽,该第二环槽至少一侧凹入形成有与第二环槽相通的第二嵌槽,该第二嵌槽是相对本体的第一嵌槽错开; 所述弹性组件是呈圈绕状而穿置于本体的第一环槽及动作件的第二环槽 之中,且突出形成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是嵌于本体的第一嵌槽中,而该第二端则是嵌于动作件的第二嵌槽中,从而推动该动作件 相对本体转动。前述的量规,其中动作件进一步水平突出成型有一承架供垂直装设 该探针。前述的量规,其中本体的刻度是定义有A、 B、 C及D,以及l、 2、 3、 4及5的深度代码。前述的量规,其中动作件的托部具有一水平平面,该平面上形成有刻度。如此,当该密码卡遗失时,相关业者即可经由前述量规的运用,快 速、方便的得知钥匙上齿形的相关信息,从而制作出精准、无误差的复 制钥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可便于测量钥匙上的齿形,尤其是具 深度的凹孔,且其测量出来的数值更为精准,不会有产生误差的情形。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面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状态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状态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0本体11刻度12托部120刻度13枢孔14第一环:140第一嵌槽15定位孔20动作件21指标22承架23探针24穿孔25枢杆250螺固件26第二环槽260第二嵌槽27弧孔30弹性组件31第一端32第二端40定位组件41定位件410端头411螺杆42垫片43定位片50钥匙51主孔52次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量规包括有一本体10、 一动 作件20、 一弹性组件30及一定位组件40,其中该本体10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表面横向形成 有数个刻度ll,该刻度11定义为A、 B、 C及D,以及l、 2、 3、 4及 5的深度代码(请参看图4所示,A、 B、 C及D为钥匙主孔51的深度代 码,而1 、 2 、 3 、 4及5则为钥匙次孔52的深度代码);该第二端上 锁固有一托部12,该托部12具有一水平平面,该平面上形成有刻度120, 即l、 2、 3、 4及5;而该本体10邻近第二端处则形成有一枢孔13, 且环绕该枢孔13形成有第一环槽14,该第一环槽14 一侧凹入形成有与 第一环槽14相通的第一嵌槽140;另,该本体10在该枢孔13至该第一 端之间贯穿形成有一定位孔15,该定位孔15内壁面布设有螺纹;该动作件20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突出形成有 一指标21;该第二端上水平突出成型有一承架22,该承架22上垂直装 设有一探针23,该探针23是相对于本体10的托部12;而该动作件20 邻近第二端处,是相对该本体10的枢孔13穿透形成有一穿孔24供一枢 杆25枢穿过该穿孔24及该枢孔13并螺合至一螺固件250;且在相对于 本体10的侧面环绕该穿孔24形成有第二环槽26,该第二环槽26至少一侧凹入形成有与第二环槽26相通的第二嵌槽260,该第二嵌槽260是相 对本体10的第一嵌槽140错开而呈九十度;另,该动作件20在该穿孔 24至该第一端之间相对于本体10的定位孔15贯穿形成有一弧孔27;该弹性组件30可为回力弹簧,其呈圈绕状并穿置于本体10的第一 环槽14及动作件20的第二环槽26之中,且突出形成有一第一端31及 一第二端32,该第一端31是嵌于本体10的第一嵌槽140中,而该第二 端32则嵌于动作件20的第二嵌槽260中,从而推动该动作件20相对本 体10逆时针转动,令动作件20的探针23紧抵于本体10的托部12平面 上;该定位组件40包括有一定位件41 、 一垫片42及一定位片43,其中, 该定位件41具有一端头410及一螺杆411,该螺杆411是依序穿过该垫 片42及该动作件20的弧孔27,而螺合至该本体10的定位孔15中,以 使端头410逐渐夹抵该动作件20并令该动作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量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其一端表面形成有数个刻度,另一端则成型有一托部;    一动作件,其一端相对于该本体的刻度突出形成有一指标,另一端则装设有一与托部相对的探针;该动作件是枢设于该本体,且可相对本体枢转,令其探针抵至该托部表面,同时以指标指向本体上的其中一刻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家豪
申请(专利权)人:东之吴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