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加热型油烟监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27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气加热型油烟监测仪,包括监测仪盒体,所述监测仪盒体内设置有抽气泵、气体加热器、气体分析室和处理器;所述气体分析室内设置有气体传感器,所述气体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抽气泵的进气端与外界连接,所述抽气泵的出气端与所述气体加热器的进气端连接,所述气体加热器的出气端和所述气体分析室的进气端连接,所述气体分析室的出气端连通至外界;所述气体分析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气体加热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抽取的油烟气体进行加热处理,提高油烟监测仪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气加热型油烟监测仪
本技术涉及油烟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气加热型油烟监测仪。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饮食行业油烟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一大问题,同时也是环保投诉的热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所有的环保投诉事件中,饮食行业相关的投诉占所有投诉事件的40%。油烟监测仪能够对油烟的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饮食行业排放的油烟中含有水蒸气,在油烟机监测仪抽取油烟分析时,水蒸气与机体接触可能会受冷凝结成露状,基于油烟分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液体状态的水会影响影响传感器对油烟浓度的测量,进而影响油烟监测仪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进气加热型油烟监测仪,能够对抽取的油烟气体进行加热处理,提高油烟监测仪的精度。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进气加热型油烟监测仪,包括监测仪盒体,所述监测仪盒体内设置有气体加热器和气体分析室;所述气体加热器包括内加热壳体和外隔热壳体,所述外隔热壳体裹覆所述内加热壳体,并形成气流隔热夹层;所述外隔热壳体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相隔间距,气流自所述外隔热壳体的进气端进入所述气流隔热夹层,分散环绕在所述内加热壳体的周围后进入所述内加热壳体;所述内加热壳体的出气端与所述气体分析室的进气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内加热壳体内部设置有气流加热通道,所述气流加热通道内交错设置有若干热交换板,形成曲折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板的边缘朝气流的输入端弯曲,减缓气流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外隔热壳体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相隔的周向间距为至少四分之三个圆周。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加热器的出气端和所述气体分析室的进气端通过隔热管道连接,所述隔热管道外层设置有隔热的气凝胶层或酚醛泡沫层。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分析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气体加热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监测仪盒体内设置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出气端与所述气体加热器的进气端连接;所述气体加热器的进气端设置有气体流量计,所述气体流量计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抽气泵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进气加热型油烟监测仪,对抽取的油烟气体进行加热预处理,减少水分对油烟监测仪的精度影响;气体加热器内设置有气流隔热层,对油烟气体隔热保温;所述气体加热器和所述气体分析室间设置隔热管道,进一步减少热量损失;设置气体流量计控制抽气泵的抽取速率,提高油烟监测仪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油烟监测仪结构示意图;图2为不含热交换板的气体加热室半剖示意图;图3为带有热交换板的气体加热室半剖示意图;图4为气体加热室透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4所示的一种进气加热型油烟监测仪,包括监测仪盒体1,所述监测仪盒体1内设置有抽气泵2、气体加热器3、气体分析室4和处理器5;所述气体分析室4内设置有气体传感器6,所述气体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器5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抽气泵2的进气端与外界连接,所述抽气泵2的出气端与所述气体加热器3的进气端连接,所述气体加热器3的出气端和所述气体分析室4的进气端连接,所述气体分析室4的出气端连通至外界。所述气体加热器3加热抽取的油烟气体,避免水蒸气遇冷凝结,影响所述气体传感器6的测量精度;所述气体加热器3包括内加热壳体32和外隔热壳体31,所述外隔热壳体31裹覆所述内加热壳体32,并形成气流隔热夹层33,使得气流在进入所述内加热壳体32之前,首先在所述内加热壳体31周围形成一层气流的隔热层;所述外隔热壳体31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相隔间距,使气流能够分散包裹整个内加热壳体31;气流自所述外隔热壳体31的进气端进入所述气流隔热夹层33,分散环绕在所述内加热壳体32的周围,而后进入所述内加热壳体32,从而形成稳定的气流隔热层;气流在所述内加热壳体32内加热,所述内加热壳体32的出气端与所述气体分析室4的进气端连通,气流自所述内加热壳体32的出气端进入所述气体分析室4的进气端。所述内加热壳体32内部设置有气流加热通道34,所述气流加热通道34内交错设置有若干热交换板35,形成曲折结构;所述热交换板35可以增加气体受热面积,曲折结构可以增加气体受热时间,提高所述气体加热器3的加热效果。所述热交换板35的边缘朝气流的输入端弯曲,减缓气流运动,增加气流的加热时间。所述外隔热壳体31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相隔的周向间距为至少四分之三个圆周,使气流能够分散充斥整个气流隔热夹层33,提高气流的隔热效果。所述气体加热器3的出气端和所述气体分析室4的进气端通过隔热管道8连接,所述隔热管道8外层设置有隔热的气凝胶层或酚醛泡沫层,减少加热气体进入所述气体分析室4时的热量损失。所述气体分析室4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检测所述气体分析室4内的温度情况,防止所述气体分析室4内温度过热损坏零件,或者因温度过低无法防止水蒸气遇冷凝露,所述温度传感器7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气体加热器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根据所述气体分析室4内的温度情况反馈调节所述气体加热器3的输出功率。所述监测仪盒体1内设置有抽气泵2,所述抽气泵2的出气端与所述气体加热器3的进气端连接;所述气体加热器3的进气端设置有气体流量计10,所述气体流量计10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抽气泵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气体流量计10测量进入所述气体加热器3的气体流量,并对所述抽气泵2的抽取速度进行反馈调节,提高油烟监测仪的精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加热型油烟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仪盒体(1),所述监测仪盒体(1)内设置有气体加热器(3)和气体分析室(4);所述气体加热器(3)包括内加热壳体(32)和外隔热壳体(31),所述外隔热壳体(31)裹覆所述内加热壳体(32),并形成气流隔热夹层(33);所述外隔热壳体(31)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相隔间距,气流自所述外隔热壳体(31)的进气端进入所述气流隔热夹层(33),分散环绕在所述内加热壳体(32)的周围后进入所述内加热壳体(32);所述内加热壳体(32)的出气端与所述气体分析室(4)的进气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加热型油烟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仪盒体(1),所述监测仪盒体(1)内设置有气体加热器(3)和气体分析室(4);所述气体加热器(3)包括内加热壳体(32)和外隔热壳体(31),所述外隔热壳体(31)裹覆所述内加热壳体(32),并形成气流隔热夹层(33);所述外隔热壳体(31)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相隔间距,气流自所述外隔热壳体(31)的进气端进入所述气流隔热夹层(33),分散环绕在所述内加热壳体(32)的周围后进入所述内加热壳体(32);所述内加热壳体(32)的出气端与所述气体分析室(4)的进气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气加热型油烟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热壳体(32)内部设置有气流加热通道(34),所述气流加热通道(34)内交错设置有若干热交换板(35),形成曲折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进气加热型油烟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板(35)的边缘朝气流的输入端弯曲,减缓气流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红娟吕美观王金虎施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