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191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包括检测框、金属检测装置、身份识别装置、温度检测装置、处理器及5G通信装置,身份识别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装置,金属检测装置安装在检测框内侧朝向待检测者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及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检测框一侧向出口方向延伸形成的安装部上,且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及图像采集装置朝向检测框内的检测区域设置;处理器分别与5G通信装置、金属检测装置、身份识别装置及温度检测装置通信连接,为身份识别、金属检测、体温检测及数据的5G高速无线网络化汇总等功能集成提供了硬件基础,利用上述安检门能够对重点人群进行快速识别、安全检测、限流,提高了人流控制与安检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
本技术涉及安检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
技术介绍
安检门在日常车站、机场、大型展览、医院、体育场等大型公共场所应用日趋广泛。现有技术中,安检门通常设置在工作人员所处的安检亭附近,待检人员首先需要在安检亭处由工作人员人工进行身份识别,之后再通过安检门进行安检。这种分步式的检测方式,占用空间较多且检测速度较慢。此外,由于现有的安检门均只能够实现金属探测这一单一的功能,当传染性疾病爆发时,在安检区域附近通常还需要对待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此时还需要增加工作人员并利用专用的体温检测设备进行体温检测,这进一步的提高了安检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安检效率,并且由于更多的安检步骤,还容易发生漏检、错检的情况。此外,现有的检测方式,各个步骤所检测的数据都是单一的,无法实现数据的5G高速无线网络化汇总存储,不利于对被检测人员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因此,如何将身份识别、金属检测、体温检测及数据的5G高速无线网络化汇总等功能进行集成,从而减少安检所需的空间提高安检的效率,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身份识别、金属检测、体温检测及数据的5G高速无线网络化汇总等功能进行集成,从而能够对重点人群进行快速识别、安全检测、限流,提高了人流控制与安检效率。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包括检测框、金属检测装置、身份识别装置、温度检测装置、处理器及5G通信装置,身份识别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其中:金属检测装置安装在检测框内侧朝向待检测者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及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检测框一侧向出口方向延伸形成的安装部上,且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及图像采集装置朝向检测框内的检测区域设置;处理器分别与5G通信装置、金属检测装置、身份识别装置及温度检测装置通信连接。优选地,检测框两侧向出口方向延伸形成闸机侧板,两闸机侧板上相向设置有可开合的闸门,闸门与处理器通信连接。优选地,闸机侧板上端面距离地面50cm至120cm,闸机侧板上端面上安装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处理器通信连接。优选地,检测框内侧板上安装有多个光电感应开关,所述光电感应开关均匀分布在侧板上距离地面20cm至100cm的位置,所述光电感应开关与处理器通信连接。优选地,检测框内侧面和/或外侧面均布多个金属探测指示灯,每个金属探测指示灯分别与处理器通信连接。优选地,检测框包括两块检测框侧板及一块检测框顶板,检测框顶板两侧朝向检测框侧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螺栓及第一电气接头,检测框两侧的第一电气接头通过检测框内部的线槽相连通;检测框侧板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螺栓对应的第一定位孔,以及与第一电气接头对应的第一电气接头孔,检测框侧板内设有与第一定位孔及第一电气接头孔相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敞口朝向检测框外侧,第一腔体敞口处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一盖板;检测框侧板下端面与闸机侧板下端面相平,检测框侧板出口侧由下端向上至与闸机侧板上端面对应处朝向进口方向凹陷形成连接部,连接部包括连接平面及连接竖面,连接竖面上设有第二连接螺栓及第二电气接头,第二电气接头通过检测框侧板内的线槽与第一腔体相连通,连接平面上设有第三连接螺栓;闸机侧板对应连接竖面的位置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螺栓对应的第二定位孔,以及以及与第二电气接头对应的第二电气接头孔,闸机侧板对应连接平面的位置上设置有与第三连接螺栓对应的第三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及第二电气接头孔均为竖向设置的槽型孔,第二连接螺栓及第二电气接头在第二定位孔及第二电气接头孔内向上或向下移动时,第三连接螺栓可伸入第三定位孔使连接平面与闸机侧板的对应处相贴合或第三连接螺栓完全退出第三定位孔,闸机侧板内设有与第二定位孔及第二电气接头孔相连通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敞口朝向闸机侧板外侧面或内侧面,第二腔体敞口处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二盖板,闸机侧板内设有与第三定位孔相连通的第三腔体,第三腔体敞口朝向闸机侧板外侧面或内侧面,第三腔体敞口处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三盖板。优选地,还包括集成的信息显示装置及指令输入装置,集成的信息显示装置及指令输入装置安装在悬臂的自由端,悬臂的固定端安装在检测框外侧,集成的信息显示装置及指令输入装置与处理器通信连接。优选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摄像头,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为红外成像仪,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红外成像仪采用一体式设计。优选地,还包括身份读卡器,所述身份读卡器设置在检测框进口侧的侧缘上,或者设置在检测框内侧壁突出的读卡部上。优选地,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集成安装在信息显示装置内部,所述报警器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包括检测框、金属检测装置、身份识别装置、温度检测装置、处理器及5G通信装置,身份识别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其中:金属检测装置安装在检测框内侧朝向待检测者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及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检测框一侧向出口方向延伸形成的安装部上,且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及图像采集装置朝向检测框内的检测区域设置;处理器分别与5G通信装置、金属检测装置、身份识别装置及温度检测装置通信连接,为身份识别、金属检测、体温检测及数据的5G高速无线网络化汇总等功能集成提供了硬件基础,利用上述安检门能够对重点人群进行快速识别、安全检测、限流,提高了人流控制与安检效率。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的检测框顶板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的检测框侧板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的闸机侧板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透视图。附图标记说明:检测框1、触摸屏2、指示灯3、摄像头及红外热成像仪4、闸机侧板5、闸门6、光电感应开关7、检测框侧板8、检测框顶板9、第一连接螺栓10、第一电气接头11、第一定位孔12、第一电气接头孔13、第二连接螺栓14、第二电气接头15、第二定位孔16、第二电气接头孔17、第三连接螺栓18、第三定位孔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包括检测框、金属检测装置、身份识别装置、温度检测装置、处理器及5G通信装置,身份识别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其中:金属检测装置安装在检测框内侧朝向待检测者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及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检测框一侧向出口方向延伸形成的安装部上,且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及图像采集装置朝向检测框内的检测区域设置;处理器分别与5G通信装置、金属检测装置、身份识别装置及温度检测装置通信连接。本专利技术中,检测框内的检测区域为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框、金属检测装置、身份识别装置、温度检测装置、处理器及5G通信装置,身份识别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其中:金属检测装置安装在检测框内侧朝向待检测者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及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检测框一侧向出口方向延伸形成的安装部上,且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及图像采集装置朝向检测框内的检测区域设置;处理器分别与5G通信装置、金属检测装置、身份识别装置及温度检测装置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框、金属检测装置、身份识别装置、温度检测装置、处理器及5G通信装置,身份识别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其中:金属检测装置安装在检测框内侧朝向待检测者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及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检测框一侧向出口方向延伸形成的安装部上,且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及图像采集装置朝向检测框内的检测区域设置;处理器分别与5G通信装置、金属检测装置、身份识别装置及温度检测装置通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其特征在于,检测框两侧向出口方向延伸形成闸机侧板,两闸机侧板上相向设置有可开合的闸门,闸门与处理器通信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其特征在于,闸机侧板上端面距离地面50cm至120cm,闸机侧板上端面上安装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处理器通信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其特征在于,检测框内侧板上安装有多个光电感应开关,所述光电感应开关均匀分布在侧板上距离地面20cm至100cm的位置,所述光电感应开关与处理器通信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其特征在于,检测框内侧面和/或外侧面均布多个金属探测指示灯,每个金属探测指示灯分别与处理器通信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5G网络的测温安检门,其特征在于,检测框包括两块检测框侧板及一块检测框顶板,检测框顶板两侧朝向检测框侧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螺栓及第一电气接头,检测框两侧的第一电气接头通过检测框内部的线槽相连通;检测框侧板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螺栓对应的第一定位孔,以及与第一电气接头对应的第一电气接头孔,检测框侧板内设有与第一定位孔及第一电气接头孔相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敞口朝向检测框外侧,第一腔体敞口处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一盖板;检测框侧板下端面与闸机侧板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