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楼伟专利>正文

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022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灶,包括燃气灶壳体、燃气管和供热单元,一个或多个供热单元安装在燃气灶壳体上,每个供热单元包括炉头和炉架,炉头的分火器由下而上穿过炉架的中心通孔,炉头上靠近其分火器下方的位置设有炉头安装件,炉头安装件上设有竖向的炉头通孔,炉架上与炉头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炉架螺孔,第一炉架螺孔的下端开口且上端封闭,螺栓的螺杆由下而上穿过炉头通孔后与第一炉架螺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炉架上与炉头和燃气灶壳体连接的孔由传统的通孔改进为螺孔,且该螺孔设计为下端开口、上端封闭的结构,一方面避免了炉架的上面出现螺栓的螺帽,利于美观和清洁维护,另一方面不需要螺母和垫片,装拆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灶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尤其涉及一种上表面没有螺栓和安装孔的燃气灶。
技术介绍
燃气灶是现代社会厨房必备产品,已经经历很多次更新换代,在电子打火、熄火保护、火苗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改进升级,但仍有不足之处。燃气灶的基本结构包括燃气灶壳体、燃气管和一个或多个供热单元,燃气灶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壳和台面或直接为一个整体,供热单元安装在燃气灶壳体上,每个供热单元包括炉头、炉架和打火开关,炉架与燃气灶壳体相互连接或一体成型,炉架的中心位置设有中心通孔,炉头的进气端通过打火开关与燃气管连接,炉头的出气端设有分火器且穿过炉架的中心通孔。传统燃气灶的炉头安装结构采用螺栓连接,在燃气灶壳体上对应位置设置多多个(一般为三个)安装片,安装片上设有通孔,在炉架上和炉头上对应位置设有通孔,螺栓由上而下依次穿过炉架的通孔、炉头的通孔和安装片的通孔,实现炉头在炉架上的安装,若炉架与燃气灶壳体分离,则同时实现炉架与燃气灶壳体的连接。上述传统燃气灶的炉头安装结构存在螺栓的螺帽外露、生锈不美观、难以清洁的问题,不利于满足燃气灶的美化需求和便捷式清洁维护需求,而且连接时需用螺栓、螺母和垫片,增加了装拆复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既美观又便于清洁维护的燃气灶。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燃气灶,包括燃气灶壳体、燃气管和供热单元,一个或多个所述供热单元安装在燃气灶壳体上,每个供热单元包括炉头和炉架,所述炉架的中心位置设有竖向的中心通孔,所述炉头的分火器由下而上穿过所述炉架的中心通孔,所述炉头上靠近其分火器下方的位置设有炉头安装件,所述炉头安装件与所述炉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炉头安装件上设有竖向的炉头通孔,所述炉架上与所述炉头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炉头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一炉架螺孔,所述第一炉架螺孔的下端开口且上端封闭,螺栓的螺杆由下而上穿过所述炉头通孔后与所述第一炉架螺孔连接。作为优选,为了连接稳定且简化结构,所述炉头通孔为两个,对应地,所述第一炉架螺孔为两个且以所述炉架的中心通孔的中心点为对称点对称设于所述炉架上。作为优选,为了便于设置第一炉架螺孔且不影响炉架使用,所述炉架上与所述第一炉架螺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向下凸出的第一凸柱,所述第一炉架螺孔设于所述第一凸柱上。为了便于加工和组装,所述炉架与燃气灶壳体相互独立,所述炉架安装于所述燃气灶壳体上对应的安装孔中,所述炉架的边缘位置设有第二炉架螺孔,所述第二炉架螺孔的下端开口且上端封闭,所述燃气灶壳体的安装孔孔壁上与所述第二炉架螺孔一一对应的位置设有外凸的安装片,所述安装片上设有竖向的通孔,螺栓的螺杆由下而上穿过所述安装片的通孔后与所述第二炉架螺孔连接。作为优选,为了连接稳定且简化结构,所述第二炉架螺孔为两个且以所述炉架的中心通孔的中心点为对称点对称设于所述炉架上,对应地,所述安装片为两个。作为优选,为了便于设置第一炉架螺孔且便于与燃气灶壳体连接,所述炉架上与所述第二炉架螺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二凸柱,所述第二炉架螺孔设于所述第二凸柱上。实际应用中,所述炉架与燃气灶壳体也可以一体成型,则无需两者之间的连接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将炉架上与炉头和燃气灶壳体连接的孔由传统的通孔改进为螺孔,且该螺孔设计为下端开口、上端封闭的结构,一方面避免了炉架的上面出现螺栓的螺帽,利于美观和清洁维护,另一方面只需用螺栓即可直接实现连接,不需要螺母和垫片,装拆更加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燃气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燃气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中省略了炉头和安装片;图3是本技术所述燃气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显示了炉头但省略了安装片;图4是本技术所述燃气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之三,图中显示了炉头和安装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燃气灶包括燃气灶壳体1、燃气管3和供热单元2,两个(也可以为一个或更多个)供热单元2安装在燃气灶壳体1上,每个供热单元2包括炉头28、炉架21、打火开关25,炉架21与燃气灶壳体1相互独立,炉架21安装于燃气灶壳体1上对应的安装孔中,炉架21的中心位置设有竖向的中心通孔24,炉头28的分火器由下而上穿过炉架21的中心通孔,内火盖23和外火盖22分别盖在分火器上,炉头28上靠近其分火器下方的位置设有炉头安装件(图中未单独标记,其形状根据需要而定,图中为两个对称安装条),所述炉头安装件与炉架2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炉头安装件上设有两个竖向的炉头通孔,炉架21上与所述炉头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炉头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一炉架螺孔27,炉架21上与第一炉架螺孔27对应的位置设有向下凸出的第一凸柱(图中未标记),两个第一炉架螺孔21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凸柱上,两个第一炉架螺孔27以炉架21的中心通孔24的中心点为对称点对称设于炉架21上,第一炉架螺孔27的下端开口且上端封闭,两个对应螺栓29的螺杆由下而上穿过两个所述炉头通孔后与两个第一炉架螺孔27连接;炉架21的边缘位置设有两个以炉架21的中心通孔24的中心点为对称点对称的第二炉架螺孔20,炉架21上与第二炉架螺孔20对应的位置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二凸柱(图中未标记),两个第二炉架螺孔20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凸柱上,第二炉架螺孔20的下端开口且上端封闭,燃气灶壳体1的安装孔孔壁上与第二炉架螺孔20一一对应的位置设有外凸的安装片11,安装片11上设有竖向的通孔,两个对应螺栓29的螺杆由下而上穿过两个安装片11的通孔后与两个第二炉架螺孔20连接;打火开关25安装在燃气灶壳体1的前侧,打火开关25的内端连接打火器26,打火器26分别与燃气管3和炉头28的进气端连接。组装时,将对应的螺栓29的螺杆由下而上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炉头通孔后与两个第一炉架螺孔27连接即完成炉头28与炉架21的连接;将对应的螺栓29的螺杆由下而上分别穿过两个安装片11的通孔后与两个第二炉架螺孔20连接即完成炉架21与燃气灶壳体1的连接,组装过程不需要螺母和垫片。组装后的燃气灶的上表面(包括燃气灶壳体1的上表面和炉架21的上表面)均没用螺栓的螺帽,燃气灶壳体1的上表面和炉架21的上表面也没有通孔,既利于美观,又便于清洁维护。实际应用中,炉架21与燃气灶壳体1也可以一体成型,则无需上述两者之间的连接结构,但炉头28与炉架21之间的连接结构仍然是必须的。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技术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灶,包括燃气灶壳体、燃气管和供热单元,一个或多个所述供热单元安装在燃气灶壳体上,每个供热单元包括炉头和炉架,所述炉架的中心位置设有竖向的中心通孔,所述炉头的分火器由下而上穿过所述炉架的中心通孔,所述炉头上靠近其分火器下方的位置设有炉头安装件,所述炉头安装件与所述炉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安装件上设有竖向的炉头通孔,所述炉架上与所述炉头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炉头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一炉架螺孔,所述第一炉架螺孔的下端开口且上端封闭,螺栓的螺杆由下而上穿过所述炉头通孔后与所述第一炉架螺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包括燃气灶壳体、燃气管和供热单元,一个或多个所述供热单元安装在燃气灶壳体上,每个供热单元包括炉头和炉架,所述炉架的中心位置设有竖向的中心通孔,所述炉头的分火器由下而上穿过所述炉架的中心通孔,所述炉头上靠近其分火器下方的位置设有炉头安装件,所述炉头安装件与所述炉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安装件上设有竖向的炉头通孔,所述炉架上与所述炉头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炉头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一炉架螺孔,所述第一炉架螺孔的下端开口且上端封闭,螺栓的螺杆由下而上穿过所述炉头通孔后与所述第一炉架螺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通孔为两个,对应地,所述第一炉架螺孔为两个且以所述炉架的中心通孔的中心点为对称点对称设于所述炉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架上与所述第一炉架螺孔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伟
申请(专利权)人:楼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