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维红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474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支撑柱,半圆形调节罩的内腔顶端面中心同体凸出有半圆形限位凸块,支撑柱的外壁通过外螺纹转动套接有螺纹转动盘,支撑柱的外壁滑动套接有中空升降套筒和匹配升降套筒,中空升降套筒的外壁左右两侧均铰接有铰接杆,缓冲腔的内腔上下两端面之间固定设有套杆,套杆的外壁滑动套接有升降滑块,升降滑块通过两侧的延伸块分别与匹配升降套筒的内腔两侧侧壁连接,匹配升降套筒的外壁左右两侧均铰接有顶杆,两根铰接杆的尖端分别与两根顶杆距离顶端三分之一处铰接,两根顶杆的尖端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地下工程施工支撑使用,以防出现坍塌事故,简单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下施工支撑相关
,具体为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地下工程是指深入地面以下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所建造的地下土木工程,它包括地下房屋和地下构筑物、地下铁道、公路隧道、水下隧道、地下共同沟和过节地下通道等;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刚刚挖掘出的空间进行支撑,确保后续施工的安全;现有地下工程施工支撑装置均是简单的液压千斤顶与横梁配合使用,顶部支撑点的位置无法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且活塞杆与横梁之间采用点面接触,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容易发生活塞杆贯穿横梁的现象发生,引发安全事故,所以这里设计生产了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有底板、连接柱和支撑球,所述支撑球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分布的限位圆形槽,所述支撑柱的底端面固定焊接有半圆形调节罩,所述半圆形调节罩的内腔顶端面中心同体凸出有半圆形限位凸块,且半圆形限位凸块与支撑球的限位圆形槽内腔匹配,所述支撑柱的外壁通过外螺纹转动套接有螺纹转动盘,所述支撑柱的外壁滑动套接有中空升降套筒和匹配升降套筒,且匹配升降套筒、中空升降套筒和螺纹转动盘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所述中空升降套筒的外壁左右两侧均铰接有铰接杆,所述支撑柱的内腔中心开设有缓冲腔,所述支撑柱的外壁两侧轴向均开设有与缓冲腔内腔连通的升降槽,所述缓冲腔的内腔上下两端面之间固定设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外壁滑动套接有升降滑块,所述升降滑块的外壁两侧均径向延伸有贯穿两个升降槽的延伸块,所述升降滑块通过两侧的延伸块分别与匹配升降套筒的内腔两侧侧壁连接,所述匹配升降套筒的外壁左右两侧均铰接有顶杆,两根所述铰接杆的尖端分别与两根顶杆距离顶端三分之一处铰接,两根所述顶杆的尖端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顶板。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底端面固定焊接在底板的顶端面中心,所述支撑球的径向外壁与连接柱的顶端面固定焊接。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端面边缘位置设有三根均匀间隔分布的支撑腿。优选的,所述螺纹转动盘的外壁径向焊接有若干个呈圆形均匀间隔分布的连接杆,且通过若干个连接杆固定焊接有环形中空辅助转盘。优选的,两根所述顶杆的尖端均同体向上弯曲45度。优选的,每个所述顶板的摆动幅度在0-30°之间,且每个顶板的顶端面均为磨砂面。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顶端面设有限位板。优选的,所述套杆的外壁滑动套接位于升降滑块上方的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为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实现对两根顶杆顶起的同时,两根顶杆之间的夹角变小,利用顶杆顶端的顶板对地下施工起到支撑的作用,以防出现坍塌事故,简单实用。2.本技术,通过将顶板的摆动幅度设定在0-30°之间,使得顶板跟随顶杆向上抬起的过程中,通过小幅度摆动,可匹配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待支撑面。3.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板,以防匹配升降套筒和中空升降套筒脱离支撑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半圆形调节罩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柱结构剖视图。图中:1、顶板;2、顶杆;3、铰接杆;4、匹配升降套筒;5、中空升降套筒;6、螺纹转动盘;7、环形中空辅助转盘;8、支撑柱;81、限位板;82、弹簧;83、升降槽;84、缓冲腔;85、延伸块;86、升降滑块;87、套杆;9、半圆形调节罩;91、半圆形限位凸块;10、支撑机构;101、支撑球;102、限位圆形槽;103、连接柱;104、底板;105、支撑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使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0和支撑柱8,支撑机构10包括有底板104、连接柱103和支撑球101,支撑球101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分布的限位圆形槽102,支撑柱8的底端面固定焊接有半圆形调节罩9,半圆形调节罩9的内腔顶端面中心同体凸出有半圆形限位凸块91,且半圆形限位凸块91与支撑球101的限位圆形槽102内腔匹配,支撑柱8的外壁通过外螺纹转动套接有螺纹转动盘6,支撑柱8的外壁滑动套接有中空升降套筒5和匹配升降套筒4,且匹配升降套筒4、中空升降套筒5和螺纹转动盘6从上至下依次分布,中空升降套筒5的外壁左右两侧均铰接有铰接杆3,支撑柱8的内腔中心开设有缓冲腔84,支撑柱8的外壁两侧轴向均开设有与缓冲腔84内腔连通的升降槽83,缓冲腔84的内腔上下两端面之间固定设有套杆87,套杆87的外壁滑动套接有升降滑块86,升降滑块86的外壁两侧均径向延伸有贯穿两个升降槽83的延伸块85,升降滑块86通过两侧的延伸块85分别与匹配升降套筒4的内腔两侧侧壁连接,匹配升降套筒4的外壁左右两侧均铰接有顶杆2,两根铰接杆3的尖端分别与两根顶杆2距离顶端三分之一处铰接,两根顶杆2的尖端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顶板1。其中,连接柱103的底端面固定焊接在底板104的顶端面中心,支撑球101的径向外壁与连接柱103的顶端面固定焊接,底板104的底端面边缘位置设有三根均匀间隔分布的支撑腿105。套杆87的外壁滑动套接位于升降滑块86上方的弹簧82。本实施例中,地下工程施工需要支撑时,将整个支撑机构10的支撑腿105摆放在地面上,然后支撑柱8底端的半圆形调节罩9盖在支撑机构10的支撑球101外壁,根据支撑角度需要,合理放置半圆形调节罩9位于支撑球101外壁的位置,然后半圆形调节罩9利用半圆形限位凸块91与支撑球101的限位圆形槽102内腔匹配即可,然后转动螺纹转动盘6,使得螺纹转动盘6沿着支撑柱8的外壁向上传动,并将中空升降套筒5向上顶起,而两根铰接杆3的尖端分别与两根顶杆2距离顶端三分之一处铰接,所以当两根铰接杆3跟随中空升降套筒5向上顶起,便于将顶杆2的尖端顶起,随着中空升降套筒5沿着支撑柱8向上移动,匹配升降套筒4带动着顶杆2同步向上缓冲移动,弹簧82被升降滑块86压缩,弹簧82的作用在于增大匹配升降套筒4上移时的阻力,使得匹配升降套筒4与中空升降套筒5上移速度不同,即可实现对两根顶杆2顶起的同时,两根顶杆2之间的夹角变小,利用顶杆2顶端的顶板1对地下施工起到支撑的作用,以防出现坍塌事故,简单实用。实施例2请参阅图1-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其中,螺纹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0)和支撑柱(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0)包括有底板(104)、连接柱(103)和支撑球(101),所述支撑球(101)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分布的限位圆形槽(102),所述支撑柱(8)的底端面固定焊接有半圆形调节罩(9),所述半圆形调节罩(9)的内腔顶端面中心同体凸出有半圆形限位凸块(91),且半圆形限位凸块(91)与支撑球(101)的限位圆形槽(102)内腔匹配,所述支撑柱(8)的外壁通过外螺纹转动套接有螺纹转动盘(6),所述支撑柱(8)的外壁滑动套接有中空升降套筒(5)和匹配升降套筒(4),且匹配升降套筒(4)、中空升降套筒(5)和螺纹转动盘(6)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所述中空升降套筒(5)的外壁左右两侧均铰接有铰接杆(3),所述支撑柱(8)的内腔中心开设有缓冲腔(84),所述支撑柱(8)的外壁两侧轴向均开设有与缓冲腔(84)内腔连通的升降槽(83),所述缓冲腔(84)的内腔上下两端面之间固定设有套杆(87),所述套杆(87)的外壁滑动套接有升降滑块(86),所述升降滑块(86)的外壁两侧均径向延伸有贯穿两个升降槽(83)的延伸块(85),所述升降滑块(86)通过两侧的延伸块(85)分别与匹配升降套筒(4)的内腔两侧侧壁连接,所述匹配升降套筒(4)的外壁左右两侧均铰接有顶杆(2),两根所述铰接杆(3)的尖端分别与两根顶杆(2)距离顶端三分之一处铰接,两根所述顶杆(2)的尖端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顶板(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0)和支撑柱(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0)包括有底板(104)、连接柱(103)和支撑球(101),所述支撑球(101)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分布的限位圆形槽(102),所述支撑柱(8)的底端面固定焊接有半圆形调节罩(9),所述半圆形调节罩(9)的内腔顶端面中心同体凸出有半圆形限位凸块(91),且半圆形限位凸块(91)与支撑球(101)的限位圆形槽(102)内腔匹配,所述支撑柱(8)的外壁通过外螺纹转动套接有螺纹转动盘(6),所述支撑柱(8)的外壁滑动套接有中空升降套筒(5)和匹配升降套筒(4),且匹配升降套筒(4)、中空升降套筒(5)和螺纹转动盘(6)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所述中空升降套筒(5)的外壁左右两侧均铰接有铰接杆(3),所述支撑柱(8)的内腔中心开设有缓冲腔(84),所述支撑柱(8)的外壁两侧轴向均开设有与缓冲腔(84)内腔连通的升降槽(83),所述缓冲腔(84)的内腔上下两端面之间固定设有套杆(87),所述套杆(87)的外壁滑动套接有升降滑块(86),所述升降滑块(86)的外壁两侧均径向延伸有贯穿两个升降槽(83)的延伸块(85),所述升降滑块(86)通过两侧的延伸块(85)分别与匹配升降套筒(4)的内腔两侧侧壁连接,所述匹配升降套筒(4)的外壁左右两侧均铰接有顶杆(2),两根所述铰接杆(3)的尖端分别与两根顶杆(2)距离顶端三分之一处铰接,两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赵维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