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百叶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71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百叶帘,包括管状电机,管状电机一端通过支座安装在顶轨一侧内壁上,管状电机输出端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一端通过旋转支座安装在顶轨另一侧内壁上,传动轴上固定连接至少一个卷绳器,顶轨下方设置有百叶底杆,百叶底杆与顶轨之间安装有多个百叶帘片,百叶帘片上开设有提升绳穿孔,提升绳穿孔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梯绳穿孔,提升绳一端固定连接在百叶底杆上,提升绳另一端依次穿过提升绳穿孔,再贯穿顶轨底部与卷绳器连接,百叶底杆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梯绳,两个梯绳一端分别穿过梯绳穿孔,并贯穿顶轨底部与卷绳器连接,两个梯绳分别设置于提升绳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电动百叶帘具有优越的调光性和遮蔽性,整体运行更加平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百叶帘
本技术涉及百叶窗帘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百叶帘。
技术介绍
百叶帘由许多薄片连接折叠而成,不仅具有通风、遮光和隔音的用途,而且通过翻转形成不同的图片,可以遮阳降温、装饰居室。此外,百叶帘通常采用竹片、木片、玻璃钢片、铝合金片等多种材料加工制成,具有耐用常新、易清洗、不老化、不褪色、遮阳、隔热、透气防火等特点,适用于高档写字楼、居室、酒店、别墅等场所使用。百叶帘包括手动和电动两种控制方式,通过调整帘片角度来控制入射光线,帘片角度可调节至最合适的位置。电动百叶帘是使用很广泛的一种百叶帘,通过使用电机带动叶片升降代替传统百叶帘手拉的传动方式,具有突破性的创新,使其在操作过程中更加简便和随心所欲。此外,百叶帘片具有自动翻转功能,能够更加精确的调节室内的自然采光程度,根据室内用户的需要来调节光线的取入,呈现最好的视觉舒适度。电动百叶帘可以有效的阻隔紫外线及阳光直射,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因而有利于整个楼宇的保温隔热效果,有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百叶帘,它可以实现百叶帘片的快速收起和放下,也可以实现精准的控制百叶帘片的翻页角度和翻页的一致性,具有优越的调光性和遮蔽性,整体运行更加平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百叶帘,包括管状电机、传动轴、顶轨、卷绳器、百叶帘片、百叶底杆、提升绳和梯绳,所述管状电机一端通过支座安装在顶轨一侧内壁上,所述管状电机输出端与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一端通过旋转支座安装在顶轨另一侧内壁上,所述传动轴上固定连接至少一个卷绳器,所述顶轨下方设置有百叶底杆,所述百叶底杆与所述顶轨之间安装有多个百叶帘片,所述百叶帘片上开设有提升绳穿孔,所述提升绳穿孔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梯绳穿孔,所述提升绳一端固定连接在百叶底杆上,所述提升绳另一端依次穿过提升绳穿孔,再贯穿所述顶轨底部与卷绳器连接,所述百叶底杆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梯绳,两个所述梯绳一端分别穿过所述梯绳穿孔,并贯穿所述顶轨底部与卷绳器连接,两个所述梯绳分别设置于所述提升绳的两侧。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顶轨底端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侧轨,所述百叶帘片与所述百叶底杆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侧轨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导向杆与侧轨的滑动配合,其作为百叶帘片和百叶底杆升降时的导轨,避免了百叶帘片和百叶底杆在外力作用下晃动,整个系统运行更加平整;另一方面,其作为百叶帘片和百叶底杆的支撑部件,避免了静止时,百叶帘片和百叶底杆随气流发生晃动。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侧轨上设有安装座。进一步地技术效果在于,将侧轨通过安装座固定在待安装的窗口处,进一步提升了整体运行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提升绳穿孔和所述梯绳穿孔内均设有护套。进一步地技术效果在于,设置护套减小了提升绳和梯绳与相应的穿孔之间在外力作用下的摩擦力,提升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更好的将提升绳和梯绳固定在相应的穿孔内。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百叶底杆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梯绳和所述提升绳的绳锁。进一步地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牢固的将梯绳与提升绳牢固稳定的固定在百叶底杆上。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的卷绳器为两个,且所述卷绳器在所述传动轴上对称分布。进一步地技术效果在于,对称设置的两个卷绳器,实现了精确的控制百叶帘片的翻页角度和翻页的一致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通过管状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使得传动轴上的卷绳器随之转动,从而带动提升绳进行收放,实现了百叶帘片的快速收起和放下,同时也能带动梯绳,以此控制百叶帘片的翻页角度。本技术使用灵活,具有优越的调光性和遮蔽性,更精确的对窗帘的高度位置和百叶帘片的角度位置进行调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电动百叶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顶轨的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1中百叶帘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百叶帘片的侧视图;图5为实施例2中电动百叶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中百叶帘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2中百叶帘片的侧视图;其中,具体附图标记如下:管状电机1,传动轴2,顶轨3,卷绳器4,百叶帘片5,百叶底杆6,提升绳7,梯绳8,提升绳穿孔9,梯绳穿孔10,侧轨11,导向杆12,安装座13。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1提供一种电动百叶帘,包括管状电机1、传动轴2、顶轨3、卷绳器4、百叶帘片5、百叶底杆6、提升绳7和梯绳8,管状电机1一端通过支座安装在顶轨3一侧内壁上,管状电机1输出端与传动轴2连接,传动轴2一端通过旋转支座安装在顶轨3另一侧内壁上,传动轴2上固定连接至少一个卷绳器4,卷绳器4的数量可以根据待安装的百叶帘的大小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卷绳器4为两个,且卷绳器4在传动轴2上对称分布;顶轨3下方设置有百叶底杆6,百叶底杆6与顶轨3之间安装有多个百叶帘片5,百叶帘片5上开设有提升绳穿孔9,提升绳穿孔9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梯绳穿孔10,提升绳7一端固定连接在百叶底杆6上,提升绳7另一端依次穿过提升绳穿孔9,再贯穿顶轨3底部与卷绳器4连接,百叶底杆6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梯绳8,两个梯绳8一端分别穿过梯绳8穿孔,并贯穿顶轨3底部与卷绳器4连接,两个梯绳8分别设置于提升绳7的两侧,提升绳7穿孔和梯绳穿孔10内均设有护套,百叶底杆6上设有用于固定梯绳8和提升绳7的绳锁。使用时,通过管状电机1带动传动轴2转动,使得传动轴2上的卷绳器4随之转动,从而带动提升绳7进行收放,实现了百叶帘片5的快速收起和放下,同时也能带动梯绳8,以此控制百叶帘片5的翻页角度。实施例2实施例2提供一种电动百叶帘,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技术特征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特征在于:如图5至图7所示,顶轨3底端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侧轨11,侧轨11上设有安装座13,用于将侧轨11通过安装座13固定在待安装的窗口处,百叶帘片5与百叶底杆6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杆12,导向杆12与侧轨11滑动连接,通过导向杆12与侧轨11的滑动配合,作为百叶帘片5和百叶底杆6升降时的导轨,避免了百叶帘片5和百叶底杆6在外力作用下晃动,整个系统运行更加平整,另一方面,作为百叶帘片5和百叶底杆6的支撑部件,避免了静止时,百叶帘片5和百叶底杆6随气流发生晃动。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百叶帘,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电机、传动轴、顶轨、卷绳器、百叶帘片、百叶底杆、提升绳和梯绳,所述管状电机一端通过支座安装在顶轨一侧内壁上,所述管状电机输出端与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一端通过旋转支座安装在顶轨另一侧内壁上,所述传动轴上固定连接至少一个卷绳器,所述顶轨下方设置有百叶底杆,所述百叶底杆与所述顶轨之间安装有多个百叶帘片,所述百叶帘片上开设有提升绳穿孔,所述提升绳穿孔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梯绳穿孔,所述提升绳一端固定连接在百叶底杆上,所述提升绳另一端依次穿过提升绳穿孔,再贯穿所述顶轨底部与卷绳器连接,所述百叶底杆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梯绳,两个所述梯绳一端分别穿过所述梯绳穿孔,并贯穿所述顶轨底部与卷绳器连接,两个所述梯绳分别设置于所述提升绳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百叶帘,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电机、传动轴、顶轨、卷绳器、百叶帘片、百叶底杆、提升绳和梯绳,所述管状电机一端通过支座安装在顶轨一侧内壁上,所述管状电机输出端与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一端通过旋转支座安装在顶轨另一侧内壁上,所述传动轴上固定连接至少一个卷绳器,所述顶轨下方设置有百叶底杆,所述百叶底杆与所述顶轨之间安装有多个百叶帘片,所述百叶帘片上开设有提升绳穿孔,所述提升绳穿孔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梯绳穿孔,所述提升绳一端固定连接在百叶底杆上,所述提升绳另一端依次穿过提升绳穿孔,再贯穿所述顶轨底部与卷绳器连接,所述百叶底杆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梯绳,两个所述梯绳一端分别穿过所述梯绳穿孔,并贯穿所述顶轨底部与卷绳器连接,两个所述梯绳分别设置于所述提升绳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阅航智能遮阳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