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56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包括一池体,池体的中部设有一隔离,使池体位于隔离两侧的部分分别形成泥浆池和清水池;设于隔离上的可开合的闸门,通过开启闸门使泥浆池和清水池连通,以使清水池内的清水流入泥浆池内从而提升泥浆池水位;供将清水泵送至清水池内的清水主泵;供将清水池内的清水送至施工现场的清水流出管;供将施工现场的泥浆泵送至泥浆池内的泥浆流入管;以及供将泥浆池内的泥浆泵送出泥浆池的泥浆主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泥浆池内水位过低导致泥浆主泵空转或频繁开关而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指一种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
技术介绍
在利用高压水冲土的基坑开挖作业中,需要不断地为高压水枪提供清水,同时不断地将施工现场产生的泥浆抽排出去,而施工现场距离河道及泥浆沉淀池通常距离比较远,由此需要设置一个中转池对泥浆及清水进行中转。现有的中转池中,泥浆池与清水池通常是设置两个独立的池体。经过实践操作发现,由于施工现场泥浆次泵损坏等因素,泥浆池的泥浆流入量时不时会小于泥浆流出量,继而导致泥浆池水位过低,发生泥浆主泵空转损坏的情况,而若根据泥浆水位频繁地开关泥浆主泵,又极大地缩短了泥浆主泵的使用寿命,两种方案都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可以解决泥浆池水位过低导致泥浆主泵空转或频繁开关而易损坏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包括:一池体,所述池体的中部设有一隔离,使所述池体位于所述隔离两侧的部分分别形成泥浆池和清水池;设于所述隔离上的可开合的闸门,通过开启所述闸门使所述泥浆池和清水池连通;供将清水泵送至所述清水池内的清水主泵;供将所述清水池内的清水送至施工现场冲土的清水流出管;供将施工现场的泥浆送至所述泥浆池内的泥浆流入管;供将所述泥浆池内的泥浆泵送出所述泥浆池的泥浆主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一个池体利用隔离分隔成泥浆池和清水池,并在隔离上设置阀门,通过开合闸门来连通泥浆池和清水池,从而在泥浆水位低的情况下,可通过打开闸门让清水池内的清水流入泥浆池,达到提升泥浆池水位的目的,避免了泥浆主泵空转或频繁启闭,进而避免了泥浆主泵损坏导致的经济损失。本技术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泥浆池的底部设有一供搅拌泥浆的搅拌装置。本技术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泥浆池的底部凸设有一安装室,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和搅拌叶,所述电机置于所述安装室内,所述搅拌叶位于所述安装室上方。本技术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清水主泵设于所述清水池侧面的上部,所述清水流出管设于所述清水池侧面的下部;所述泥浆流入管设于所述泥浆池侧面的上部,所述泥浆主泵设于所述泥浆池侧面的下部。本技术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池体外的控制器;所述泥浆池的内壁设有水位监测器,所述水位监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闸门上设有一供开合闸门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使得所述泥浆池的水位到达所述水位监测器的高度时,所述水位监测器向所述控制器发出信号以启动所述电机打开所述闸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的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可解决由于施工现场泥浆次泵损坏等因素,泥浆池内水位过低导致泥浆主泵空转或频繁开关而易损坏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一池体,池体的中部设有一隔离30,使池体位于隔离30两侧的部分分别形成泥浆池20和清水池10;设于隔离30上的可开合的闸门31,通过开启闸门31使泥浆池20和清水池10连通,以使清水池10内的清水流入泥浆池20内从而提升泥浆池20水位;设于清水池10侧面的上部的清水主泵11,清水主泵11连接一清水流入管,清水流入管的端部置于河道内,通过清水主泵11将河道内的清水经由清水流入管泵送至清水池10内;设于清水池10侧面的下部的清水流出管12,清水流出管12的端部连接一置于施工现场的清水次泵,通过清水次泵将清水池10内的清水经由清水流出管12泵送至施工现场以供冲土并形成泥浆;设于泥浆池20侧面的上部的泥浆流入管21,泥浆流入管21的端部连接一置于施工现场的泥浆次泵,通过泥浆次泵将施工现场的泥浆经由泥浆流入管21泵送至泥浆池20内;设于泥浆池20侧面的下部的泥浆主泵22,通过泥浆主泵22将泥浆池20内的泥浆泵送出泥浆池20。泥浆池20的底部设有一供搅拌泥浆的搅拌装置23。较佳地,泥浆池20的底部凸设有一安装室24,搅拌装置23包括电机和搅拌叶,电机置于安装室24内,搅拌叶位于安装室24上方。通过搅拌装置23对泥浆池20内泥浆进行搅拌,以免泥沙沉淀。由于清水池10内清水的水源来自河流,不存在水源缺失的情况,因而清水池10内的水位始终保持较高的水位。当泥浆池20的泥浆流入量小于泥浆流出量,使得泥浆池20的水位到达即将使泥浆主泵空转的低水位时,通过开启闸门31使泥浆池20和清水池10连通,清水池10内的清水流入泥浆池20内,从而提升了泥浆池20水位,避免了泥浆主泵22的空转,且无需频繁开关泥浆主泵22。较佳地,清水主泵采用功率可调的泵,从而调节流入清水池的清水的流量。在打开闸门的同时可通过调大清水主泵的功率使更多清水流入清水池,以避免清水不足的情况发生,而在清水池回复到高水位后再将清水主泵功率调回正常功率。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还包括一设置于池体外的控制器(未图示)。泥浆池20的内壁设有水位监测器(未图示),水位监测器与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水位监测器数量为两个,且上下分布,两个水位监测器设置的高度对应于泥浆池的低水位与正常水位。闸门31上设有一供开合闸门31的电机(未图示),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使得泥浆池20的水位到达低水位处的水位监测器时,该水位监测器向控制器发出信号以启动电机打开闸门31,由于清水池水位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位,此时清水池内的清水流入泥浆池并提升泥浆池的水位,直至泥浆池20的水位到达正常水位处的水位监测器,则该水位监测器向控制器发出信号以启动电机关闭闸门31。本实施方式无需人工对水位进行监控,节省了人力。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的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池体,于池体的中部设有一隔离30,使池体位于隔离30两侧的部分分别形成泥浆池20和清水池10;于隔离30上设置可开合的闸门31,通过开启闸门31使泥浆池20和清水池10连通,以使清水池10内的清水流入泥浆池20内从而提升泥浆池20水位;于清水池10侧面的上部设置清水主泵11,将清水主泵11连接一清水流入管,并将清水流入管的端部置于河道内,开启清水主泵11从而通过清水主泵11将河道内的清水经由清水流入管泵送至清水池10内;于清水池10侧面的下部设置清水流出管12,将清水流出管12的端部连接一置于施工现场的清水次泵,开启清水次泵从而通过清水次泵将清水池10内的清水经由清水流出管12泵送至施工现场以供冲土并形成泥浆;于泥浆池20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池体,所述池体的中部设有一隔离,使所述池体位于所述隔离两侧的部分分别形成泥浆池和清水池;/n供将清水泵送至所述清水池内的清水主泵;/n供将所述清水池内的清水送至施工现场冲土的清水流出管;/n供将施工现场的泥浆送至所述泥浆池内的泥浆流入管;/n供将所述泥浆池内的泥浆泵送出所述泥浆池的泥浆主泵;以及/n设于所述隔离上的可开合的闸门,通过开启所述闸门使所述泥浆池和清水池连通,以使清水池内的清水流入泥浆池内从而提升泥浆池水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池体,所述池体的中部设有一隔离,使所述池体位于所述隔离两侧的部分分别形成泥浆池和清水池;
供将清水泵送至所述清水池内的清水主泵;
供将所述清水池内的清水送至施工现场冲土的清水流出管;
供将施工现场的泥浆送至所述泥浆池内的泥浆流入管;
供将所述泥浆池内的泥浆泵送出所述泥浆池的泥浆主泵;以及
设于所述隔离上的可开合的闸门,通过开启所述闸门使所述泥浆池和清水池连通,以使清水池内的清水流入泥浆池内从而提升泥浆池水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池的底部设有一供搅拌泥浆的搅拌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浆清水共用中转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池的底部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危鼎赵国伟许国栋危松柴干飞青长江龚扎力根白音陶林杨鸿玉金阳王庚庚张继先李亚庆盖晓锋王琦辉任勇波李晓鹏江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