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螺旋锚固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526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下螺旋锚固基础,包括短粗型的螺旋锚本体、驱动螺旋锚本体旋至池塘底土中的施工旋转器以及连接螺旋锚本体及施工旋转器的传力装置;所述的螺旋锚本体包括上端呈柱状、底端呈锥状的钢管模,所述钢管模的内部填充有配重物,所述钢管模的外壁上焊接有螺旋状布置的叶片;所述的传力装置包括传力件以及定位杆,所述的传力件与螺旋锚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杆与施工旋转器相配合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螺旋锚固基础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下螺旋锚固基础。
技术介绍
现有螺旋锚基础为陆地上的构筑物采用的基础类型,结构形式为连接承台、锚盘叶片、锚杆组成,多为细长型结构,其上拔和下压受力分别由承台、锚盘、锚杆承担。由于为细长结构,必须设置连接承台将多个锚杆结合起来。对于水上漂浮结构的水底固定基础仅受上拔力和水平力,因为水的浮力,其水下基础不受下压力,故设计一种省去连接承台、适合仅受上拔力和水平力的简易螺旋锚基础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弊端,提供一种水下螺旋锚固基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短粗型的螺旋锚本体、驱动螺旋锚本体旋至池塘底土中的施工旋转器以及连接螺旋锚本体及施工旋转器的传力装置;所述的螺旋锚本体包括上端呈柱状、底端呈锥状的钢管模,所述钢管模的内部填充有配重物,所述钢管模的外壁上焊接有螺旋状布置的叶片;所述的传力装置包括传力件以及定位杆,所述的传力件与螺旋锚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杆与施工旋转器相配合定位。所述的传力件为整体呈倒U型的钢管,包括第一立管、第二立管以及连接第一立管及第二立管的横管,所述横管的中间位置焊接有竖直方向布置的定位杆,所述的第一立管及第二立管插入钢管模的内部并固定。所述的第一立管或第二立管上连接有缆绳,缆绳的另一端与漂浮系统相固定。所述的施工旋转器包括竖直方向布置的钢管,所述钢管的顶端设有上封板,且上封板的中间位置设有与施工机械相连的螺纹杆,所述钢管的底端自下向上依次设有第一下封板及第二下封板,所述第一下封板与第二下封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第一下封板上设有供传力件通过的槽口,所述第二下封板的中心处设有与定位杆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钢管模内部填充的配重物为混凝土、土、建筑垃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将螺旋锚本体设置成短粗型结构,并只设置一组螺旋型的叶片,省去了原有结构的连接承台,并使得此类螺旋锚本体制作起来更为简易;2)螺旋锚本体内部的配重物可为混凝土、土、建筑垃圾,节约了工程造价;3)螺旋锚本体的底部采用锥形结构,工作时更容易穿透土壤,4)施工旋转器的设置,使得施工操作更为方便,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螺旋锚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传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施工旋转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施工旋转器与传力装置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水下螺旋锚固基础,包括短粗型的螺旋锚本体1、驱动螺旋锚本体1旋至池塘底土中的施工旋转器2以及连接螺旋锚本体1及施工旋转器2的传力装置3。具体的,螺旋锚本体1的长度及直径由施工时的具体配重得出。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螺旋锚本体1包括上端呈柱状、底端呈锥状的钢管模11,钢管模11的内部填充有配重物12。本实施例中,钢管模11内部填充的配重物12为混凝土、土、建筑垃圾,即将土、建筑垃圾等材料放至钢管模11的内部并通过混凝土浇筑成一体;钢管模11的外壁上焊接有螺旋状布置的叶片13。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传力装置3包括传力件31以及定位杆32,传力件31与螺旋锚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定位杆32与施工旋转器2相配合定位。更为具体的,传力件31为整体呈倒U型的钢管,包括第一立管、第二立管以及连接第一立管及第二立管的横管,横管的中间位置焊接有竖直方向布置的定位杆32,第一立管及第二立管插入钢管模11的内部并固定。更进一步的,第一立管或第二立管上连接有缆绳4,缆绳4的另一端与漂浮系统相固定。也就是传力装置同时兼做缆绳固定装置。传力杆装置可承受荷载大,与缆绳4相连后,可将上部漂浮系统承受的作用力传递给螺旋锚基础而不发生破坏,同时一装置多用,可节约造价。上部漂浮系统可以为浮动码头,漂浮浮船,漂浮光伏方阵等水上漂浮结构。进一步的,如图4、图5、图6所示,施工旋转器2包括竖直方向布置的钢管21,钢管21的顶端设有上封板22,且上封板22的中间位置设有与施工机械相连的螺纹杆23,钢管21的底端自下向上依次设有第一下封板24及第二下封板25,第一下封板24与第二下封板25之间留有间隙,第一下封板24上设有供传力件通过的槽口241,第二下封板25的中心处设有与定位杆32相配合的定位孔251。装配时,将传力件31及传力杆32先通过第一下封板24上的槽口241插入钢管21,再使定位杆32穿入定位孔251中形成定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水面漂浮系统传至水下螺旋锚固基础的力为水平拉力及上拔力,螺旋锚本体采用钢管模,钢管模内部填充配重物,钢管模的外壁焊接有螺旋状的叶片,钢管模下端呈锥状用于破土。螺旋锚本体的顶部设置传力装置,传力装置兼做缆绳固定装置,传力装置的上方设有与施工旋转器配合定位的定位杆,方便施工定位。本技术通过施工旋转器与施工旋转机械连接,将螺旋锚施工旋转至池塘底部土中。旋转至土下后,通过叶片和螺旋锚本体与土相互作用以及桩顶土的重量来提供固定水面漂浮结构所需水平拉力及上拔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将螺旋锚本体设置成短粗型结构,并只设置一组螺旋型的叶片,省去了原有结构的连接承台,并使得此类螺旋锚本体制作起来更为简易;2)螺旋锚本体内部的配重物可为混凝土、土、建筑垃圾,节约了工程造价;3)螺旋锚本体的底部采用锥形结构,工作时更容易穿透土壤,4)施工旋转器的设置,使得施工操作更为方便,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螺旋锚固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短粗型的螺旋锚本体(1)、驱动螺旋锚本体(1)旋至池塘底土中的施工旋转器(2)以及连接螺旋锚本体(1)及施工旋转器(2)的传力装置(3);所述的螺旋锚本体(1)包括上端呈柱状、底端呈锥状的钢管模(11),所述钢管模(11)的内部填充有配重物(12),所述钢管模(11)的外壁上焊接有螺旋状布置的叶片(13);所述的传力装置(3)包括传力件(31)以及定位杆(32),所述的传力件(31)与螺旋锚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杆(32)与施工旋转器(2)相配合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螺旋锚固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短粗型的螺旋锚本体(1)、驱动螺旋锚本体(1)旋至池塘底土中的施工旋转器(2)以及连接螺旋锚本体(1)及施工旋转器(2)的传力装置(3);所述的螺旋锚本体(1)包括上端呈柱状、底端呈锥状的钢管模(11),所述钢管模(11)的内部填充有配重物(12),所述钢管模(11)的外壁上焊接有螺旋状布置的叶片(13);所述的传力装置(3)包括传力件(31)以及定位杆(32),所述的传力件(31)与螺旋锚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杆(32)与施工旋转器(2)相配合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螺旋锚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力件(31)为整体呈倒U型的钢管,包括第一立管、第二立管以及连接第一立管及第二立管的横管,所述横管的中间位置焊接有竖直方向布置的定位杆(32),所述的第一立管及第二立管插入钢管模(11)的内部并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国庆蒋克勇叶筱帅文清穆峰刘磊钱丹阳陈小丹董学曼孙瑞松金锡平鲁伟施炜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