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螺旋锚固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526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下螺旋锚固基础,包括短粗型的螺旋锚本体、驱动螺旋锚本体旋至池塘底土中的施工旋转器以及连接螺旋锚本体及施工旋转器的传力装置;所述的螺旋锚本体包括上端呈柱状、底端呈锥状的钢管模,所述钢管模的内部填充有配重物,所述钢管模的外壁上焊接有螺旋状布置的叶片;所述的传力装置包括传力件以及定位杆,所述的传力件与螺旋锚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杆与施工旋转器相配合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螺旋锚固基础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下螺旋锚固基础。
技术介绍
现有螺旋锚基础为陆地上的构筑物采用的基础类型,结构形式为连接承台、锚盘叶片、锚杆组成,多为细长型结构,其上拔和下压受力分别由承台、锚盘、锚杆承担。由于为细长结构,必须设置连接承台将多个锚杆结合起来。对于水上漂浮结构的水底固定基础仅受上拔力和水平力,因为水的浮力,其水下基础不受下压力,故设计一种省去连接承台、适合仅受上拔力和水平力的简易螺旋锚基础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弊端,提供一种水下螺旋锚固基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短粗型的螺旋锚本体、驱动螺旋锚本体旋至池塘底土中的施工旋转器以及连接螺旋锚本体及施工旋转器的传力装置;所述的螺旋锚本体包括上端呈柱状、底端呈锥状的钢管模,所述钢管模的内部填充有配重物,所述钢管模的外壁上焊接有螺旋状布置的叶片;所述的传力装置包括传力件以及定位杆,所述的传力件与螺旋锚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杆与施工旋转器相配合定位。所述的传力件为整体呈倒U型的钢管,包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螺旋锚固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短粗型的螺旋锚本体(1)、驱动螺旋锚本体(1)旋至池塘底土中的施工旋转器(2)以及连接螺旋锚本体(1)及施工旋转器(2)的传力装置(3);所述的螺旋锚本体(1)包括上端呈柱状、底端呈锥状的钢管模(11),所述钢管模(11)的内部填充有配重物(12),所述钢管模(11)的外壁上焊接有螺旋状布置的叶片(13);所述的传力装置(3)包括传力件(31)以及定位杆(32),所述的传力件(31)与螺旋锚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杆(32)与施工旋转器(2)相配合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螺旋锚固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短粗型的螺旋锚本体(1)、驱动螺旋锚本体(1)旋至池塘底土中的施工旋转器(2)以及连接螺旋锚本体(1)及施工旋转器(2)的传力装置(3);所述的螺旋锚本体(1)包括上端呈柱状、底端呈锥状的钢管模(11),所述钢管模(11)的内部填充有配重物(12),所述钢管模(11)的外壁上焊接有螺旋状布置的叶片(13);所述的传力装置(3)包括传力件(31)以及定位杆(32),所述的传力件(31)与螺旋锚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杆(32)与施工旋转器(2)相配合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螺旋锚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力件(31)为整体呈倒U型的钢管,包括第一立管、第二立管以及连接第一立管及第二立管的横管,所述横管的中间位置焊接有竖直方向布置的定位杆(32),所述的第一立管及第二立管插入钢管模(11)的内部并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国庆蒋克勇叶筱帅文清穆峰刘磊钱丹阳陈小丹董学曼孙瑞松金锡平鲁伟施炜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