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治的进水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51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治的进水塔结构,包括进水塔本体,所述的进水塔本体布置在排水洞进口位置处,所述的进水塔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的进水塔本体后方设有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连通到排水洞内部,所述的进水塔本体下方设有稳定基座,所述的稳定基座外漏上表面为弧面,所述的稳定基座下方设有通过若干个稳定件与排水洞进口土层固定,所述的稳定件包括上方固结灌浆层和下方钢筋束层。该进水塔结构一方面可以提高进水塔的稳定性和排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泥石流绕过进水塔堵塞排水洞的问题,保证后续工程的正常进行,提高对泥石流的防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治的进水塔结构
本技术涉及泥石流防治设备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治的进水塔结构。
技术介绍
在高山峡谷中修建水利工程时,为了在沟谷下游设置施工场地和渣场,需要先设置拦水坝、排水洞等设置对沟谷上游水流进行排导,而沟谷中存水源充足、物源丰富等特点,很容易引发泥石流,对下游设施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在沟谷上游设置泥石流防护结构,泥石流防护一般以拦挡为主,但传统的拦挡结构自身结构庞大、工程投资较高,若将其按非常工况防护标准设计,经济性较差,现有技术中,目前经济性较好的方式是在排水洞入口处设置高位进水塔,但现有的高位进水塔存在稳定性不高、排挡不足等缺点,甚至出现泥石流绕过进水塔堵塞排水洞等问题,对后续工程和下游设置造成极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治的进水塔结构,该进水塔结构一方面可以提高进水塔的稳定性和排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泥石流绕过进水塔堵塞排水洞的问题,保证后续工程的正常进行,提高对泥石流的防治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治的进水塔结构,包括进水塔本体,所述的进水塔本体布置在排水洞进口位置处,所述的进水塔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的进水塔本体后方设有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连通到排水洞内部,所述的进水塔本体下方设有稳定基座,所述的稳定基座外漏上表面为弧面,所述的稳定基座下方设有通过若干个稳定件与排水洞进口土层固定,所述的稳定件包括上方固结灌浆层和下方钢筋束层,所述的进水塔本体迎水面设有从下到上左右依次等距交错排列的四个贯通的进水格栅,所述的进水格栅外侧设有格栅网,所述的进水塔顶部前侧和左右侧分别设有泥石流挡板且后侧设有泄流板,所述的进水塔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进水格栅,所述的进水塔本体两侧和后方包裹有防堵挡板,所述的防堵挡板横截面前方为向下收束的弧形面,中间为横向平面,后方为向上倾斜的斜面,其中防堵挡板横向平面上设有进水格栅,所述的进水格栅位于进水塔本体与防堵挡板后方接触位置处,所述的防堵挡板横向平面下方设有若干个插柱,所述的插柱插入到土层内部固定。进一步,所述的稳定基座与进水塔本体一体成型制造。进一步,所述的泥石流挡板为弧度向上方内侧收束的弧形挡板,所述的泄流板弧度向下将泥石流引流到下方进水格栅位置处。进一步,所述的防堵挡板与进水塔本体接触位置处均采用焊接固定。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中通过稳定底座结构,配合插入土层的稳定件,可以显著提高进水塔的稳定性,在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发生时,进水塔也不容易倒塌;采用上下四个进水格栅,可以提高进水塔的排挡能力,应对不同规模的泥石流时,可以同时通过若干进水格栅进行排挡操作;通过设置防堵挡板结构以及进水塔顶部的进水格栅结构,较传统进水塔结构,可以避免泥石流绕过进水塔堵塞排水洞的问题,对泥石流进行二次引流,进入到排水洞内部,保证后续工程的正常进行,提高对泥石流的防治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进水塔前方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进水塔后方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进水塔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水塔本体;2、进水格栅;3、稳定基座;4、钢筋束层;5、固结灌浆层;6、防堵挡板;7、插柱;8、泥石流挡板;9、泄流板;10、出水口;11、排水洞;12、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到图3所示,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治的进水塔结构,包括进水塔本体1,进水塔本体1布置在排水洞11进口位置处,进水塔本体1为中空结构,进水塔本体1后方设有出水口10,出水口10连通到排水洞11内部,进水塔本体1下方设有稳定基座3,稳定基座3外漏上表面为弧面,稳定基座3下方设有通过若干个稳定件与排水洞11进口土层12固定,稳定件包括上方固结灌浆层5和下方钢筋束层4,进水塔本体1迎水面设有从下到上左右依次等距交错排列的四个贯通的进水格栅2,进水格栅2外侧设有格栅网,进水塔顶部前侧和左右侧分别设有泥石流挡板8且后侧设有泄流板9,进水塔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进水格栅2,进水塔本体1两侧和后方包裹有防堵挡板6,防堵挡板6横截面前方为向下收束的弧形面,中间为横向平面,后方为向上倾斜的斜面,其中防堵挡板6横向平面上设有进水格栅2,进水格栅2位于进水塔本体1与防堵挡板6后方接触位置处,防堵挡板6横向平面下方设有若干个插柱7,插柱7插入到土层12内部固定,稳定基座3与进水塔本体1一体成型制造,泥石流挡板8为弧度向上方内侧收束的弧形挡板,泄流板9弧度向下将泥石流引流到下方进水格栅2位置处,防堵挡板6与进水塔本体1接触位置处均采用焊接固定。实际设计安装时,塔顶高程可为3000m,迎水面的进水格栅2尺寸为500m*500m,进水塔本体1上方和后方防堵挡板6上的进水格栅2尺寸为800m*500m,底部稳定件固结灌浆层5深度为8m,间隔排距为2m,锚筋束层4深度为12m,间隔排距为2m,将该进水塔结构安装在排水洞11进口位置处,间隙处填充回填混凝土C15,其余部件尺寸根据现场情况合理选择。实际使用时,小规模和中规模泥石流可以分级逐层穿过迎水面上的进水格栅2内部顺利排导,进入到排水洞11内部,当发生较大规模泥石流时,上方的进水格栅2可以起到辅助分流的作用,加速泥石流排导,漫出的泥石流进入到防堵挡板6表面被回流消能循环,最后通过防堵挡板6上的进水格栅2排导,避免堵塞排水洞的问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治的进水塔结构,包括进水塔本体,所述的进水塔本体布置在排水洞进口位置处,所述的进水塔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的进水塔本体后方设有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连通到排水洞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塔本体下方设有稳定基座,所述的稳定基座外漏上表面为弧面,所述的稳定基座下方设有通过若干个稳定件与排水洞进口土层固定,所述的稳定件包括上方固结灌浆层和下方钢筋束层,所述的进水塔本体迎水面设有从下到上左右依次等距交错排列的四个贯通的进水格栅,所述的进水格栅外侧设有格栅网,所述的进水塔顶部前侧和左右侧分别设有泥石流挡板且后侧设有泄流板,所述的进水塔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进水格栅,所述的进水塔本体两侧和后方包裹有防堵挡板,所述的防堵挡板横截面前方为向下收束的弧形面,中间为横向平面,后方为向上倾斜的斜面,其中防堵挡板横向平面上设有进水格栅,所述的进水格栅位于进水塔本体与防堵挡板后方接触位置处,所述的防堵挡板横向平面下方设有若干个插柱,所述的插柱插入到土层内部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泥石流防治的进水塔结构,包括进水塔本体,所述的进水塔本体布置在排水洞进口位置处,所述的进水塔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的进水塔本体后方设有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连通到排水洞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塔本体下方设有稳定基座,所述的稳定基座外漏上表面为弧面,所述的稳定基座下方设有通过若干个稳定件与排水洞进口土层固定,所述的稳定件包括上方固结灌浆层和下方钢筋束层,所述的进水塔本体迎水面设有从下到上左右依次等距交错排列的四个贯通的进水格栅,所述的进水格栅外侧设有格栅网,所述的进水塔顶部前侧和左右侧分别设有泥石流挡板且后侧设有泄流板,所述的进水塔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进水格栅,所述的进水塔本体两侧和后方包裹有防堵挡板,所述的防堵挡板横截面前方为向下收束的弧形面,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苑迪李俊李琴桂焱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轻化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