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汝衡专利>正文

一种道路桥梁挡风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49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桥梁挡风屏,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固定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安装有挡风屏,第一支撑杆与缓冲套杆的侧表面固定连接,缓冲套杆上设置有缓冲杆,缓冲杆与挡风屏固定连接,限位座上安装有第二限位杆,挡风屏的上表面固定有防尘网,防尘网和挡风屏下端侧表面与第三支撑板的侧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侧边固定有第一连接座,第一支撑板的侧边固定有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通过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道路桥梁挡风屏形状都是垂直的一块板,与风向垂直,受力比较大,容易损坏,并且没有保护措施,一旦损坏更换困难,施工不便,浪费人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桥梁挡风屏
本技术涉及道路桥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桥梁挡风屏。
技术介绍
道路桥梁挡风屏是一种保护列车运行安全、防止因横风引起列车脱轨的装置,我国的大风多发区主要有三个: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新疆西北部以及内蒙古中北部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及其附近的岛屿,此区域的特点为自然条件恶劣、大风持续时间长、人烟稀少,铁路风灾严重,铁路运输因风灾造成的列车脱轨、倾覆事故频发,而且造成的列车停运次数更是无法统计,已经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营安全与正常运营,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在桥梁或者路基上设置合适的挡风屏,在同样风速下运行,列车运行速度得到提高,并且停运次数得到明显改善,风对列车的不利影响也能显著降低;但是,现有的道路桥梁挡风屏形状都是垂直的一块板,与风向垂直,受力比较大,容易损坏,并且没有保护措施,一旦损坏更换困难,施工不便,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道路桥梁挡风屏,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道路桥梁挡风屏形状都是垂直的一块板,与风向垂直,受力比较大,容易损坏,并且没有保护措施,一旦损坏更换困难,施工不便,浪费人力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桥梁挡风屏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固定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安装有挡风屏,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两侧沿其侧边方向依次固定有缓冲套杆、第一支撑杆、限位座,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缓冲套杆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套杆上安装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与所述挡风屏的上端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风屏上设置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与所述挡风屏下端固定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内安装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通过第三支撑板的内部与限位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侧边固定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边固定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通过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较佳的,所述限位座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限位杆的第一限位通孔。较佳的,所述缓冲套杆内部上端固定有第一限位挡板,所述缓冲杆的下端穿过缓冲套杆与第一限位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挡板的下端固定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缓冲套杆内部中端固定有第二限位挡板,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下端穿过第二限位挡板安装在缓冲套杆内。较佳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上相对于第一限位挡板与第二限位挡板之间安装有缓冲弹簧。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上均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支撑杆的第二限位通孔。较佳的,所述防尘网与所述挡风屏为一体设计,且形成S型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有益效果:1、该一种道路桥梁挡风屏,使用时,首先把底座安装到桥梁或者地基两侧,然后把所有装置在规定位置安装好,当有横风吹来时,通过所述缓冲套杆上设置有缓冲杆,所述缓冲套杆内部上端固定有第一限位挡板,所述缓冲杆的下端穿过缓冲套杆与第一限位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挡板的下端固定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缓冲套杆内部中端固定有第二限位挡板,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下端穿过第二限位挡板安装在缓冲套杆内形成的缓冲结构,可以根据风速的大小能够对横风进行缓冲,受力减小,不容易损坏,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保护。2、防尘网与所述挡风屏为一体设计,且形成S型结构可以很柔和的改变风向而不会由于风直接垂直吹向挡风屏,而使挡风屏容易损坏。挡风屏的上表面安装有防尘网可以有效的阻挡住由大风吹来的杂物,进一步保护了挡风屏,避免了没有保护措施,一旦损坏更换困难,施工不便,浪费人力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种道路桥梁挡风屏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种道路桥梁挡风屏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种道路桥梁挡风屏缓冲套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撑板,2-限位座,3-第一限位通孔,4-防尘网,5-挡风屏,6-缓冲杆,7-缓冲套杆,8-第二支撑板,9-第一连接座,10-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二连接座,13-第一限位挡板,14-第一限位杆,15-第二限位挡板,16-缓冲弹簧,17-第二限位通孔,18-第二限位杆,19-第三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桥梁挡风屏,包括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固定有第二支撑板8,所述第二支撑板8上安装有挡风屏5,所述第二支撑板8上两侧沿其侧边方向依次固定有缓冲套杆7、第一支撑杆10、限位座2,所述第一支撑杆10与所述缓冲套杆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套杆7上安装有缓冲杆6,所述缓冲杆6与所述挡风屏5的上端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风屏5上设置有防尘网4,所述防尘网4与所述挡风屏5下端固定有第三支撑板19,所述第三支撑板19内安装有第二限位杆18,所述第二限位杆18通过第三支撑板19的内部与限位座2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8侧边固定有第一连接座9,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侧边固定有第二连接座12,所述第一连接座9与第二连接座12通过第二支撑杆1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座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限位杆18的第一限位通孔3。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套杆7内部上端固定有第一限位挡板13,所述缓冲杆6的下端穿过缓冲套杆7与第一限位挡板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挡板13的下端固定有第一限位杆14,所述缓冲套杆7内部中端固定有第二限位挡板15,所述第一限位杆14的下端穿过第二限位挡板15安装在缓冲套杆7内。本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14上相对于第一限位挡板13与第二限位挡板15之间安装有缓冲弹簧1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座9与第二连接座12上均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支撑杆11的第二限位通孔17。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网4与所述挡风屏5为一体设计,且形成S型结构。工作原理:该一种道路桥梁挡风屏,使用时,首先把底座4安装到桥梁或者地基两侧,然后把所有装置在规定位置安装好,当有横风吹来时,通过所述缓冲套杆7上设置有缓冲杆6,所述缓冲套杆7内部上端固定有第一限位挡板13,所述缓冲杆6的下端穿过缓冲套杆7与第一限位挡板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挡板13的下端固定有第一限位杆14,所述缓冲套杆7内部中端固定有第二限位挡板15,所述第一限位杆14的下端穿过第二限位挡板15安装在缓冲套杆7内形成的缓冲结构,可以根据风速的大小能够对横风进行缓冲,受力减小,不容易损坏,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保护;并且防尘网4与所述挡风屏5为一体设计,且形成S型结构可以很柔和的改变风向而不会由于风直接垂直吹向挡风屏,而使挡风屏容易损坏。挡风屏5的上表面安装有防尘网4可以有效的阻挡住由大风吹来的杂物,进一步保护了挡风屏5,避免了没有保护措施,一旦损坏更换困难,施工不便,浪费人力的问题。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桥梁挡风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固定有第二支撑板(8),所述第二支撑板(8)上安装有挡风屏(5),所述第二支撑板(8)上两侧沿其侧边方向依次固定有缓冲套杆(7)、第一支撑杆(10)、限位座(2),所述第一支撑杆(10)与所述缓冲套杆(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套杆(7)上安装有缓冲杆(6),所述缓冲杆(6)与所述挡风屏(5)的上端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风屏(5)上设置有防尘网(4),所述防尘网(4)与所述挡风屏(5)下端固定有第三支撑板(19),所述第三支撑板(19)内安装有第二限位杆(18),所述第二限位杆(18)通过第三支撑板(19)的内部与限位座(2)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8)侧边固定有第一连接座(9),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侧边固定有第二连接座(12),所述第一连接座(9)与第二连接座(12)通过第二支撑杆(1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桥梁挡风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固定有第二支撑板(8),所述第二支撑板(8)上安装有挡风屏(5),所述第二支撑板(8)上两侧沿其侧边方向依次固定有缓冲套杆(7)、第一支撑杆(10)、限位座(2),所述第一支撑杆(10)与所述缓冲套杆(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套杆(7)上安装有缓冲杆(6),所述缓冲杆(6)与所述挡风屏(5)的上端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风屏(5)上设置有防尘网(4),所述防尘网(4)与所述挡风屏(5)下端固定有第三支撑板(19),所述第三支撑板(19)内安装有第二限位杆(18),所述第二限位杆(18)通过第三支撑板(19)的内部与限位座(2)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8)侧边固定有第一连接座(9),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侧边固定有第二连接座(12),所述第一连接座(9)与第二连接座(12)通过第二支撑杆(11)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桥梁挡风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汝衡李庆涛
申请(专利权)人:邵汝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