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388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离型层、压敏胶层、遮盖层,还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蓄光层、荧光层、防污层,所述蓄光层设置在所述遮盖层上,所述荧光层为透明材质,所述防污层上嵌入有逆反射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做到在白天发出耀眼的色彩,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也能在夜间发出一定强度的光亮,具有一定的指向功能。同时防污层具有防污、防黏贴功能,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更好的应对室外的恶劣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光膜,尤其涉及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
技术介绍
荧光膜在光源的激发下,可见明显的荧光色,在移去光源后荧光不可见,由于其荧光比较显眼,常在室外或室内的弱光环境下使用,但无法在黑暗环境下使用。蓄光膜一般是采用蓄光粉添加无机颜料来制作,经光源激发后,移去光源也能长时间发光,但其亮度不如荧光膜明显,发光强度较低,不便易人识别,抗脏污能力较差,故常用于室内黑暗环境,无法用于室外。目前市场上可用于户外的荧光色蓄光膜仍处于空白,故需要对此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没有用于户外的荧光色蓄光膜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离型层、压敏胶层、遮盖层,还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蓄光层、荧光层、防污层,所述蓄光层设置在所述遮盖层上,所述荧光层为透明材质,所述防污层上嵌入有逆反射元件。蓄光层可以在黑暗环境下长时间发光,荧光层可以在弱光激发下发出强烈且显眼的光,二者搭配使用,提高了本技术的适用范围,而将荧光层设置为透明材质,可以更好的使光线进入到蓄光层或者从蓄光层射出。防污层上嵌入有逆反射元件,一方面可以使其在夜间有一定的逆反射性能,另一方面可以起到防黏贴的效果。本技术既可以做到在白天发出耀眼的色彩,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也能在夜间发出一定强度的光亮,具有一定的指向功能。同时防污层具有防污、防黏贴功能,使本技术可以更好的应对室外的恶劣环境。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所述离型层在与所述压敏胶层相接触的一面平行设置有离型纸凸起,所述压敏胶层被所述离型纸凸起压迫形成压敏胶排气槽,所述离型纸凸起纵贯所述离型层表面,所述压敏胶排气槽纵贯所述压敏胶层表面。本技术一般贴在基材平面上,安装完成后气体可以通过压敏胶排气槽进行流通,可有效缓解局部起泡现象的发生。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所述荧光层的材质为亚克力,所述荧光层的厚度为15~35微米。选用亚克力作为荧光层的材质,同时将其厚度设定为15~35微米,兼顾荧光层的亮度和透光性。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所述荧光层包含高耐候染料。高耐候染料是一种由透明荧光染料、柠檬黄有机颜料、苯并三氮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受阻酚类抗氧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高透明混合染料。使用高耐候染料的荧光层具有不易褪色、荧光色均匀的特点。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所述蓄光层与所述荧光层之间还设置有胶黏剂层,所述蓄光层通过所述胶黏剂层与所述荧光层相连接,所述胶黏剂层为透明材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压延方式制作荧光层,此时需要用透明材质的胶黏剂层来连接蓄光层和荧光层,胶黏剂层是一种由不黄变的聚酯树脂与不黄变的固化剂混合而制成的复合胶层。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所述防污层的材质为氟硅共聚物树脂、有机硅聚合物树脂、含氟聚合物树脂中的一种。上述材质制作的防污层具有易清洁、防污性能好、透明度高等特点。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所述逆反射元件为玻璃微珠,所述玻璃微珠的折射率为1.93,所述玻璃微珠的粒径70~150微米。选用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珠作为逆反射元件,当有灯光照射时,本技术的亮度更高,从而增强了其指示作用。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所述防污层的厚度为5~15微米。将防污层的厚度设置为5~15微米,兼顾防污性能和透光性。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所述离型纸凸起的宽度D为20~50微米,所述离型纸凸起的高度H为25~50微米。将离型纸凸起设定为上述尺寸,保证压敏胶层可以具有较好的排气效果,同时可以防止由于离型纸凸起过大造成的压敏胶层在使用过程中风化而失去粘黏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离型层与压敏胶层处于分离状态下的局部剖面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离型层1、压敏胶层2、遮盖层3,还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蓄光层4、荧光层6、防污层7,所述蓄光层4设置在所述遮盖层3上,所述荧光层6为透明材质,所述防污层7上嵌入有逆反射元件8。安装时,撕下离型层1露出压敏胶层2,将暴露出压敏胶层2的一面贴到基材的平面上,完成本技术的安装。使用时,蓄光层4发出的光穿过荧光层6和防污层7到达外部,从而起到指示作用。此时如果有光射到本技术表面,光线首先到达防污层7,一部分光线被逆反射元件8反射,一部分光线穿过防污层7到达荧光层6,荧光层6经过光线的激发发出显眼的光,之后该光线穿过透明的荧光层6到达蓄光层4,蓄光层4吸收光线中的能量进行储能。作为优选,所述离型层1在与所述压敏胶层2相接触的一面平行设置有离型纸凸起11,所述压敏胶层2被所述离型纸凸起11压迫形成压敏胶排气槽21,所述离型纸凸起11纵贯所述离型层1表面,所述压敏胶排气槽21纵贯所述压敏胶层2表面。作为优选,所述荧光层6的材质为亚克力,所述荧光层6的厚度为15~35微米。作为优选,所述荧光层6包含高耐候染料。作为优选,所述蓄光层4与所述荧光层6之间还设置有胶黏剂层5,所述蓄光层4通过所述胶黏剂层5与所述荧光层6相连接,所述胶黏剂层5为透明材质。作为优选,所述防污层7的材质为氟硅共聚物树脂、有机硅聚合物树脂、含氟聚合物树脂中的一种。作为优选,所述逆反射元件8为玻璃微珠,所述玻璃微珠的折射率为1.93,所述玻璃微珠的粒径70~150微米。作为优选,所述防污层7的厚度为5~15微米。作为优选,所述离型纸凸起11的宽度D为20~50微米,所述离型纸凸起11的高度H为25~50微米。安装时,撕下离型层1露出压敏胶层2,暴露出压敏胶层2的一面贴到基材的平面上,完成本技术的安装。使用时,蓄光层4发出的光分别穿过胶黏剂层5、荧光层6和防污层7到达外部,从而起到指示作用。此时如果有光射到本技术表面,光线首先到达防污层7,一部分光线被逆反射元件8反射,一部分光线穿过防污层7到达荧光层6,荧光层6经过光线的激发发出显眼的光,之后该光线穿过透明的荧光层6和胶黏剂层5到达蓄光层4,蓄光层4吸收光线中的能量进行储能。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离型层(1)、压敏胶层(2)、遮盖层(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蓄光层(4)、荧光层(6)、防污层(7),所述蓄光层(4)设置在所述遮盖层(3)上,所述荧光层(6)为透明材质,所述防污层(7)上嵌入有逆反射元件(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离型层(1)、压敏胶层(2)、遮盖层(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蓄光层(4)、荧光层(6)、防污层(7),所述蓄光层(4)设置在所述遮盖层(3)上,所述荧光层(6)为透明材质,所述防污层(7)上嵌入有逆反射元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1)在与所述压敏胶层(2)相接触的一面平行设置有离型纸凸起(11),所述压敏胶层(2)被所述离型纸凸起(11)压迫形成压敏胶排气槽(21),所述离型纸凸起(11)纵贯所述离型层(1)表面,所述压敏胶排气槽(21)纵贯所述压敏胶层(2)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层(6)的材质为亚克力,所述荧光层(6)的厚度为15~3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户外用防污荧光色蓄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层(6)包含高耐候染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斌刘玫胡敏超张思哲王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龙游道明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