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多级组合滤芯、净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345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多级组合滤芯、净水机,包括后置碳棒,还包括超滤膜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所述后置碳棒具有中空的内腔,所述超滤膜滤芯设置于后置碳棒的内腔中,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设置于后置碳棒外层,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一端面为进水端、另一端面为废水出口端、与后置碳棒贴合的内层为纯水出口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后置碳棒设置为具有中空的内腔,将超滤膜滤芯设置于后置碳棒的内腔中,将反渗透膜滤芯设置于后置碳棒外层,取消了中心管,有效减小了复合滤芯的体积,将多级组合滤芯分成独立的模块,使得滤芯的装配更为方便,提高产品销售性价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多级组合滤芯、净水机
本技术涉及滤芯
,具体的涉及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多级组合滤芯、净水机。
技术介绍
现今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用水安全问题凸显。针对自来水的二次污染问题以及原水污染而存在自来水中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的净水机得到应用。而净水机其中主要的核心零件为滤芯,随着滤芯高度集成化,越来越多的厂家都在往多级滤芯集成到一个复合滤芯方向发展,那么如何将多级滤芯更加简便的集成装入一个滤瓶内,并且这种集成化滤芯能可靠地实现多个串联滤芯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多级组合滤芯、净水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包括后置碳棒,还包括超滤膜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所述后置碳棒具有中空的内腔,所述超滤膜滤芯设置于后置碳棒的内腔中,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设置于后置碳棒外层,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一端面为进水端、另一端面为废水出口端、与后置碳棒贴合的内层为纯水出口端。进一步的,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外层设有封水层用于使过滤后纯水从与后置碳棒贴合的内层流出。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水端盖、第一转接套,所述进水端盖套设于后置碳棒的端面上用于将反渗透膜的进水端与后置碳棒内腔隔开,所述进水端盖与第一转接套、封水层在反渗透膜滤芯进水端的端面围成封闭的进水腔。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端盖与第一转接套之间设有过水通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接套上设有与进水腔连通的进水管。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端盖上设有与进水腔连通的蓄水腔。进一步的,还包括出水端盖、第二转接套,所述出水端盖套设于后置碳棒的端面上用于将反渗透膜的废水出口端与后置碳棒内腔隔开,所述出水端盖与转接套、封水层在反渗透膜滤芯的废水出口端的端面围成封闭的废水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接套上设有纯水出口,所述纯水出口与后置碳棒的内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接套上设有固定座,所述超滤膜滤芯通过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后置碳棒内腔中。一种多级组合滤芯,包括瓶体,还包括上述的复合滤芯结构,所述瓶体与复合滤芯之间留有原水通道。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级滤芯,所述一级滤芯包括原水进口和净水出口,所述原水进口与原水通道连通、净水出口与复合滤芯结构的进水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滤芯包括前置碳棒,所述前置碳棒中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为与复合滤芯结构的进水端连接的净水出口。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滤芯还包括折纸滤芯,所述折纸滤芯设置于前置碳棒外侧,所述折纸滤芯的外侧为与原水通道连通的原水进口。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头设置于瓶体上,所述连接头上设有与原水通道连通的原水孔、与反渗透膜滤芯的废水出口端连通的废水孔,与纯水出口端连通的纯水孔。一种净水机,包括上述的多级组合滤芯。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复合滤芯结构、多级组合滤芯、净水机,将后置碳棒设置为具有中空的内腔,将超滤膜滤芯设置于后置碳棒的内腔中,将反渗透膜滤芯设置于后置碳棒外层,取消了中心管,有效减小了复合滤芯的体积,将多级组合滤芯分成独立的模块,使得滤芯的装配更为方便,提高产品销售性价比。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复合滤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级滤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多级组合滤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多级组合滤芯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头结构示意图;图6为多级组合滤芯过滤水走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图6所示,一种复合滤芯结构100,包括后置碳棒1、超滤膜滤芯2和反渗透膜滤芯3,所述后置碳棒1具有中空的内腔,所述超滤膜滤芯2设置于后置碳棒1的内腔中,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设置于后置碳棒1外层,可以缠绕在后置碳棒1的外层,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的一端面为进水端31、另一端面为废水出口端32、与后置碳棒贴合的内层为纯水出口端33,在反渗透膜滤芯3外层设有封水层34,使过滤后纯水从与后置碳棒1贴合的内层流出,水经过该复合滤芯时,经过反渗透膜滤芯3的作用,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后,废水从废水出口端32排出,纯水从进水端31通入后置碳棒1的内腔,先经过后置碳棒1过滤后在由超滤膜滤芯2进行过滤,过滤后纯水从纯水出口端33流出,为了方便安装,该复合滤芯结构还包括进水端盖4、出水端盖5、第一转接套6、第二转接套7,所述进水端盖4套设于后置碳棒1的端面上,将反渗透膜滤芯3的进水端31与后置碳棒1的内腔隔开,从而进水端盖4与第一转接套6、封水层34在反渗透膜滤芯3的进水端31端面围成封闭的进水腔41,进水端盖4上设有与进水腔41连通的蓄水腔42,进水端盖4与第一转接套6之间设有过水通道43,所述第一转接套6上设有与进水腔41连通的进水管;所述出水端盖5套设于后置碳棒1的端面上,将反渗透膜滤芯的出水口与后置碳棒1的内腔隔开,所述出水端盖5与第二转接套7、封水层34在反渗透膜滤芯3的出水端面围成封闭的废水腔51,所述第二转接套7上设有纯水出口71,所述纯水出口71与后置碳棒1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转接套7上设有固定座72,所述超滤膜滤芯2通过固定座72固定于所述后置碳棒1的内腔中。为了实现多级净化,将该复合滤芯结构与其他滤芯组成一种多级组合滤芯,包括复合滤芯结构100、一级滤芯200、瓶体300、连接头400,所述瓶体300与复合滤芯100、一级滤芯200之间留有原水通道301,所述一级滤芯200包括前置碳棒8、折纸滤芯9,折纸滤芯9设置于前置碳棒8外侧,所述折纸滤芯9的外侧为与原水通道301连通的原水进口91,所述前置碳棒8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为与进水端31连接的净水出口81,连接头400设置于瓶体300上,所述连接头400上设有与原水通道301连通的原水孔401、与反渗透膜滤芯的废水出口端连通的废水孔402,与纯水出口71连通的纯水孔403,为了方便复合滤芯100和一级滤芯200的安装,设置第三转接套10,将前置碳棒8固定放置于第三转接套10和第一转接套6之间,例如在第三转接套10和第一转接套6上分别设置定位柱,还配有与瓶体300旋和的瓶盖500,装配时,将前置碳棒8装在折纸滤芯9内,一级滤芯通过定位柱安装在第一转接套6、第三转接套10中间,并通过打胶固定,将反渗透膜滤芯3缠绕在后置碳棒1外周,将超滤膜滤芯2安装在后置碳棒1内的固定座72上,再打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包括后置碳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滤膜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所述后置碳棒具有中空的内腔,所述超滤膜滤芯设置于后置碳棒的内腔中,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设置于后置碳棒外层,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一端面为进水端、另一端面为废水出口端、与后置碳棒贴合的内层为纯水出口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包括后置碳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滤膜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所述后置碳棒具有中空的内腔,所述超滤膜滤芯设置于后置碳棒的内腔中,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设置于后置碳棒外层,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一端面为进水端、另一端面为废水出口端、与后置碳棒贴合的内层为纯水出口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外层设有封水层用于使过滤后纯水从与后置碳棒贴合的内层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端盖、第一转接套,所述进水端盖套设于后置碳棒的端面上用于将反渗透膜的进水端与后置碳棒内腔隔开,所述进水端盖与第一转接套、封水层在反渗透膜滤芯进水端的端面围成封闭的进水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盖与第一转接套之间设有过水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套上设有与进水腔连通的进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盖上设有与进水腔连通的蓄水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水端盖、第二转接套,所述出水端盖套设于后置碳棒的端面上用于将反渗透膜的废水出口端与后置碳棒内腔隔开,所述出水端盖与转接套、封水层在反渗透膜滤芯的废水出口端的端面围成封闭的废水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鸿海张玉莹董平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