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收敛量测的胀壳组合式暗保护测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28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工程收敛量测的胀壳组合式暗保护测点,属于围岩变形监控量测技术。它包括一端具有楔形体的埋杆穿过胀壳,其中心沿轴向开有注浆孔,上端以螺纹与测头相连,测头的另一端设有销孔。其经实际应用表明有结构简单、安装和量测的成功率达100%,测点无一损坏,并消除了与施工的相互干扰。同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利于推广应用,特别适于与收敛计配套使用进行地下工程收敛量测。(*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工程收敛量测的胀壳组合式暗保护测点,属于围岩变形监控量测技术,特别适于与收敛计配套使用进行地下工程收敛量测。在水利、铁路、交通、煤炭、矿山隧洞及地下工程建设中,收敛量测是国家标准GBJ86-8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中规定的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这个项目在测量隧洞围岩变形时,需在围岩壁上埋设若干测点,然后再用收敛计量测两点之间的距离,根据两侧点间距离的变化规律来判断围岩是否稳定,是否会出现安全事故,依此来预测隧洞围岩进行支护的时机等等,从而确保隧洞等地下工程的建设可靠安全。可是收敛量测的精度,一般要求都很高,为此不仅要求量测仪器本身有很高的精度,而且量测测点的精度也应是很高的才能保证量测精度,然而以往通常采用的胀壳式、粘结式和倒楔式等测点,由于其测头和埋杆是一体的整体式结构形式,且测头裸露在外,极易被爆破震动、飞石和人为碰撞、挂物等使测点变形、松动,甚至砸毁,其损坏率达30-50%,对量测工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基于这种原因曾有人用特制的金属罩进行保护,此种保护方法虽然可以防止小块飞石及人为的对测头的直接破坏,但因其占有更大空间的罩体裸露在岩石表面,就更易被飞石砸碰和损毁,可靠程度低、同时增加了成本、安装固定费时,每次量测时还要拆卸,拖长了量测时间,与施工的干扰也较大,因此,有些单位往往图省事干脆不进行保护,任测头裸露于岩石,侥幸没有损坏就算成功,如被损坏,再重新安装测点,重新进行量测,不仅耗资费时,而且宝贵的资料因测点损坏半途而废,给量测增加了麻烦,这一挠头问题长期来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费用低、与施工的干扰小甚至互不干扰、有效的防止测点松动变形、破损,确保量测精度和质量的胀壳组合式暗保护测点。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是由胀壳组成,其埋杆的上端自胀壳的一端穿过,下端的楔形体不能通过胀壳,中心沿轴向开有注浆孔,上端通过螺纹与测头相连,测头的另一端设有与收敛计相连的销孔。所述的埋杆的上端在安装时应埋入岩面以下,且设有供平日起保护作用的保护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测头与埋杆分体组合式的结构,安装时埋杆上端又低于岩石表面,平时设有保护帽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并经某引水隧道工程中实际应用表明有结构简单、安装和量测的成功率达100%,测点无一损坏,其量测成果的精度达国内领先水平,并消除了与施工的相互干扰。同时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施容易,利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与使用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保护帽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描述,埋杆3的上端穿过胀壳7,而具有楔形体6的下端不能通过胀壳7,埋杆3上端的中心沿轴向开有注浆孔4,端头径向设有出浆口5,上端以螺纹与测头2的一端相连,另一端径向开有与收敛计相连的销孔1;埋杆3的上端还设有供平时起保护作用的保护帽8。本技术使用时是通过程序来实现的,首先用电锤在岩石上打外孔,然后在外孔中心处打内孔,孔径和孔深应与胀壳7外径与埋杆3长度相匹配,将埋杆3套上胀壳7送入内孔中,装上工艺胶垫、平垫和弹簧垫圈,拧紧工艺螺帽,使埋杆3的上端低于外孔岩面,然后通过注浆孔4注入定量化学浆液,使其进入埋杆3与胀壳7、胀壳7与岩孔壁以及岩孔壁四周的裂隙之中,将埋杆3与岩体固结为一牢固的整体,量测时测头2装于埋杆3上,测头2通过上端的销孔1与收敛计套筒相连即可进行量测,量测完毕后卸下测头2将保护帽8拧在埋杆3上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地下工程收敛量测的胀壳组合式暗保护测点,是由胀壳7组成,其特征是埋杆3的上端自胀壳7的一端穿过,下端的楔形体6不能通过胀壳7,中心沿轴向开有注浆孔4,上端通过螺纹与测头2相连,测头2的另一端设有与收敛计相连的销孔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埋杆3的上端应埋入外孔岩面以下,且设有供平日起保护作用的保护帽8。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工程收敛量测的胀壳组合式暗保护测点,属于围岩变形监控量测技术。它包括一端具有楔形体的埋杆穿过胀壳,其中心沿轴向开有注浆孔,上端以螺纹与测头相连,测头的另一端设有销孔。其经实际应用表明有结构简单、安装和量测的成功率达100%,测点无一损坏,并消除了与施工的相互干扰。同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利于推广应用,特别适于与收敛计配套使用进行地下工程收敛量测。文档编号G01B21/32GK2188751SQ9422805公开日1995年2月1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17日专利技术者李天汉, 陈希富, 贺清录 申请人: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工程收敛量测的胀壳组合式暗保护测点,是由胀壳7组成,其特征是埋杆3的上端自胀壳7的一端穿过,下端的楔形体6不能通过胀壳7,中心沿轴向开有注浆孔4,上端通过螺纹与测头2相连,测头2的另一端设有与收敛计相连的销孔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汉陈希富贺清录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