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90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面料。该复合面料包括基层面料和防水透气层;所述的防水透气层含有相互叠加的缎带式纤维,所述的缎带式纤维在防水透气层的厚度方向上蓬松分布,且在防水透气层的截面上形成0.1~3μm的微孔,这些微孔在防水透气层中形成气流通道。该复合面料的透气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面料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面料,特别涉及一种防水透气的复合面料。
技术介绍
复合面料是将一层或多层纺织材料、无纺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经粘结贴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复合面料在改性后具有更优越的性能。CN209126251U公开了一种服装设计用纺织布,包括防静电层、金属导电丝网层、异味吸收层、防水面料层、纺织布层、内衬防菌层、吸汗层和透气耐磨层,所述的防水面料层为聚四氟乙烯与纤维布复合制成。该服装设计用纺织布的透气性不好。CN108556438A公开了一种轻盈透气防水游戏服面料,包括表层的防水透气层、中间的抗菌保温层以及内层的吸湿透气层,所述的防水透气层为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共混改良复合面料。该游戏服面料的透气性不好。CN208211551U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气服装面料,包括纯棉基底层,所述的纯棉基底层的顶部设置有涤棉纬弹布层,所述涤棉纬弹布层顶部设置有竹炭纤维灭菌层,所述竹炭纤维灭菌层顶部设置有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气膜,所述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气膜的顶部设置有耐磨层。该服装面料的透气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面料,该复合面料防水透气性能好。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复合面料具有良好的强度。本技术的复合面料,包括基层面料和防水透气层;所述的防水透气层含有相互叠加的缎带式纤维,所述的缎带式纤维在防水透气层的厚度方向上蓬松分布,且在防水透气层的截面上形成孔径分布为0.1~3μm的微孔,这些微孔在防水透气层中形成气流通道。根据本技术的复合面料,优选地,缎带式纤维在防水透气层的截面上形成孔径分布为0.1~2μm的微孔。根据本技术的复合面料,优选地,缎带式纤维在防水透气层的截面上形成孔径分布为0.5~2μm的微孔。根据本技术的复合面料,优选地,所述的缎带式纤维的厚度为0.2~3μm,且宽度为2~25μm。根据本技术的复合面料,优选地,所述的缎带式纤维的厚度为0.5~2μm,且宽度为5~20μm。根据本技术的复合面料,优选地,所述的缎带式纤维的厚度为0.5~1.5μm,且宽度为10~15μm。根据本技术的复合面料,优选地,所述的防水透气层中还含有颗粒物,所述的颗粒物与缎带式纤维交错排布。根据本技术的复合面料,优选地,所述的基层面料作为表层。根据本技术的复合面料,优选地,所述的基层面料作为里层。根据本技术的复合面料,优选地,所述的基层面料为两层,所述的防水透气层位于两层基层面料之间。本技术的复合面料包括含有缎带式纤维的防水透气层和基层面料,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性。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复合面料更为柔软,可以直接与人体接触。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复合面料具有良好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防水透气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复合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复合面料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基层面料;2-防水透气层;11-纬纱;12-经纱;21-缎带式纤维;22-气流通道;23-颗粒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复合面料>本技术的复合面料包括基层面料和防水透气层;所述的防水透气层含有相互叠加的缎带式纤维,所述的缎带式纤维在防水透气层的厚度方向上蓬松分布,且在防水透气层的截面上形成孔径分布为0.1~3μm的微孔,这些微孔在防水透气层中形成气流通道,从而增加了复合面料的透气性。这些微孔是由于缎带式纤维相互叠加形成的间隙和颗粒物的存在而形成的,在颗粒物部分或者全部去除后依然会保留一些微孔。孔径分布是指防水透气层中存在的各级孔径按数量或者体积计算的百分率。本技术并未严格限定微孔的孔径分布,只要大部分微孔的孔径在上述范围即可。例如至少50vol%的微孔的孔径处于上述范围;优选地,至少60vol%的微孔的孔径处于上述范围;更优选地,至少90vol%的微孔的孔径处于上述范围。这样可以兼顾复合面料的透气性和强度。防水透气层与基层面料结合后,更为柔软,可以作为服装面料直接与人体接触;也可以作为中间的功能层,起到防水透气的作用。基层面料可以作为复合面料的表层或者内层。当基层面料作为表层时,需将基层面料的表面经过疏水处理,可以将含氟试剂喷洒或者涂覆在基层面料表面上。此外,防水透气层还可以设置在两层基层面料之间。在本技术中,缎带式纤维在防水透气层的截面上形成孔径分布为0.1~3μm的微孔。优选地,缎带式纤维在防水透气层的截面上形成孔径分布为0.1~2.0μm的微孔。更优选地,缎带式纤维在防水透气层的截面上形成孔径分布为0.5~2.0μm的微孔。这些微孔远远小于轻雾的直径(20μm),且远远大于水蒸气的直径(0.0004μm),因而水蒸气可以透过,但水由于表面张力的阻碍而不能通过,起到防水透气的作用。在本技术中,缎带式纤维表示纤维截面的宽度明显大于厚度的纤维,缎带式纤维不同于常见的截面为圆形的纤维。缎带式纤维的厚度可以为0.2~3μm。优选地,缎带式纤维的厚度为0.5~2μm。更优选地,缎带式纤维的厚度为0.5~1.5μm。缎带式纤维的宽度可以为2~25μm。优选地,缎带式纤维的宽度为5~20μm。更优选地,缎带式纤维的宽度为10~15μm。缎带式纤维的宽度与厚度的比例大于2。优选地,缎带式纤维的宽度与厚度的比例大于4。更优选地,缎带式纤维的宽度与厚度的比例大于6。这样可以在缎带式纤维之间形成适量的微孔,保证复合面料的透气性和强度。在本技术中,缎带式纤维可以选自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缎带式纤维选自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缎带式纤维为聚乙烯纤维。这些纤维材料可以保证复合面料的透气性和强度。本技术的防水透气层的孔隙率为25~55%,优选为30~50%,更优选为40~50%。这样可以保证复合面料的透气性和强度。孔隙率是指相互叠加的缎带式纤维在防水透气层截面所形成的微孔的体积与防水透气层体积的比值。本技术的基层面料可以为传统的服装面料,例如,可以为机织布或针织布。这样复合后的面料更为柔软,可以直接与人体接触。防水透气层可以由颗粒物和缎带式纤维复合而成,也可以仅由缎带式纤维形成。将颗粒物和缎带式纤维组成的防水透气材料中的颗粒物全部或部分去除也可以得到防水透气层。本技术的复合面料中还可以含有一些颗粒物。所述的颗粒物的D90为0.1~3μm,优选为0.5~2μm。更优选为1~2μm。这样可以使复合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强度。本技术中的颗粒物可以通过旋风离子分离装置或筛网筛选。D90表示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90%时所对应的粒径。本技术的颗粒物可以选自有机颗粒物或无机颗粒物。无机颗粒物可以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面料和防水透气层;所述的防水透气层含有相互叠加的缎带式纤维,所述的缎带式纤维在防水透气层的厚度方向上蓬松分布,且在防水透气层的截面上形成孔径分布为0.1~3μm的微孔,这些微孔在防水透气层中形成气流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面料和防水透气层;所述的防水透气层含有相互叠加的缎带式纤维,所述的缎带式纤维在防水透气层的厚度方向上蓬松分布,且在防水透气层的截面上形成孔径分布为0.1~3μm的微孔,这些微孔在防水透气层中形成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缎带式纤维在防水透气层的截面上形成孔径分布为0.1~2μm的微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缎带式纤维在防水透气层的截面上形成孔径分布为0.5~2μm的微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缎带式纤维的厚度为0.2~3μm,且宽度为2~2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慧飞刘爽单磊张继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当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