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件径向胀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348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EGR冷却器壳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件径向胀接装置,包括伸入EGR冷却器壳体内的活动模座,活动模座的两端分别从EGR冷却器壳体的进气口、出气口伸出,活动模座与EGR冷却器壳体上的水孔之间设有固定模座,固定模座朝向活动模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圆槽,固定模座背对活动模座的一侧设有第二圆槽,第一圆槽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槽的直径,且第一圆槽与第二圆槽同轴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液压缸的活塞杆运动一个来回即可完成一次胀接加工,无需通过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精加工水孔和水管,在水管与水孔的配合间隙远大于0.05mm的情况下,只需将水管插入水孔即可进行胀接,具有成本较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件径向胀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EGR冷却器壳体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件径向胀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EGR系统在国外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除了能有效降低NOx的排放量以外,EGR系统还能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在轿车汽油机运行工况部分负荷上,匹配良好的EGR系统,使此时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增大,可减少发动机泵气损失功。此外,采用稀薄燃烧的发动机仅在使用EGR系统的情况下尾气排放才能达标;采用EGR系统可以减少三效催化器贵金属的消耗,能降低汽油车排放达标的成本。近年来,国外EGR系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柴油汽车上,柴油机要满足欧洲Ⅱ号排放标准,如果不装置EGR系统,要达到这个标准是非常困难的。EGR系统发展在目前为止已经不是传统的气动式弹簧膜片机械阀,而是需要考虑发动机和整车的多种控制因素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授权公告号为CN204327322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EGR冷却器,包括呈圆筒状的壳体,壳体上具有进气口、出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气口与出气口相连通,进水口与出水口相连通,进气口与进水口相隔离。目前水管与壳体上进水口、出水口的连接方式为钎焊,钎焊对水管与进水口/出水口的配合间隙要求是达到0.05mm,这就需要用高精度的加工中心来加工水管以及壳体上的孔位,加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件径向胀接装置,其具有低成本地无缝连接水管与EGR冷却器壳体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件径向胀接装置,包括伸入EGR冷却器壳体内的活动模座,活动模座的两端分别从EGR冷却器壳体的进气口、出气口伸出,活动模座与EGR冷却器壳体上的水孔之间设有固定模座,固定模座朝向活动模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圆槽,固定模座背对活动模座的一侧设有第二圆槽,第一圆槽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槽的直径,且第一圆槽与第二圆槽同轴相通,第一圆槽内距离活动模座由远及近地同轴设有胀管模、胀轴及连接套,胀轴与连接套固定连接,连接套与活动模座固定连接,固定模座朝向活动模座的一侧固定设有用于挡住连接套的挡板,连接套和胀管模的轴向截面均呈T型,胀管模的中轴线处设有通孔,胀轴指向水孔的端部设有倒角,胀轴插于通孔内,通孔与胀轴的侧面及倒角配合;胀管模包括限位部和胀孔部,限位部与胀孔部一体成型,限位部位于第一圆槽内,胀孔部穿过第二圆槽伸出固定模座,限位部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槽的直径、胀孔部的直径小于第二圆槽的直径,胀孔部用于从EGR冷却器壳体内插入水孔中的水管内,胀管模包括若干个等分体,所有等分体围绕胀轴的中轴线呈圆周阵列,相邻等分体的间距相等,胀管模的侧面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嵌设复位O形圈,复位O形圈箍住所有等分体,胀管模与连接套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液压缸带动活动模座向水孔处运动,活动模座运动前期时胀管模从EGR冷却器壳体内插入水孔,活动模座运动后期时胀轴将组成胀管模的所有等分体向外撑开,将插入水孔内的水管胀大,从而使水管与EGR冷却器壳体过盈配合;胀孔完毕后液压缸带动活动模座和胀轴退回,胀轴退回过程中复位弹簧始终拉住胀管模,使胀管模保持套在胀轴上的状态,并且胀管模受复位O形圈的弹性作用而恢复原状,最后固定模座将胀管模拉出水孔。上述结构配合液压缸使用,液压缸的活塞杆运动一个来回即可完成一次胀接加工,无需通过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精加工水孔和水管,在水管与水孔的配合间隙远大于0.05mm的情况下,只需将水管插入水孔即可进行胀接,因此成本较低。优选的,所述活动模座一端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另一端设有限位孔,限位孔内配合地穿设导柱,导柱与液压缸的活塞杆平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活动模座平稳地前进、后退。优选的,所述固定模座上螺接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包括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锁紧螺母,可以调节挡板与固定模座的距离,从而控制连接套的行程。优选的,所述胀轴与活动模座通过锁紧螺栓连接,锁紧螺栓贯穿连接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胀轴、活动模座、连接套这三者的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部的侧面和胀孔部的侧面均嵌设复位O形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良好的复位效果,实现胀管模的限位部和胀孔部几乎同时快速复位。优选的,每个等分体的外侧面均凸出设有凸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胀孔时凸条先于水管内壁上压出相应的压痕,凸条嵌于压痕内使水管在胀孔过程中不能相对于胀管模轴向移动。优选的,所述活动模座背对水孔的一侧为第一弧面,第一弧面上设有沉孔,锁紧螺栓的螺帽沉于沉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活动模座上加工出第一弧面、将锁紧螺栓的螺帽沉于沉孔内,均有利于活动模座在EGR冷却器壳体内部狭小空间内移动。优选的,所述固定模座上设有第二弧面,第二弧面与水孔周围的EGR冷却器壳体内壁形状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弧面与EGR冷却器壳体内壁的配合,有利于胀管模对准并插入水孔。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利用液压缸的活塞杆运动一个来回即可完成一次胀接加工,无需通过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精加工水孔和水管,在水管与水孔的配合间隙远大于0.05mm的情况下,只需将水管插入水孔即可进行胀接,具有成本较低的优点;2.通过旋转锁紧螺母来调节挡板与固定模座的距离,达到了控制连接套行程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管件径向胀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管件径向胀接装置沿EGR冷却器壳体径向的剖视图;图3是胀轴、胀管模、连接套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管件径向胀接装置准备胀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管件径向胀接装置正在胀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EGR冷却器壳体;2、进气口;3、出气口;4、水孔;5、活动模座;6、锁紧螺母;7、固定模座;8、第一圆槽;9、第二圆槽;10、胀轴;11、倒角;12、连接套;13、挡板;14、胀管模;15、通孔;16、等分体;17、限位部;18、胀孔部;19、环形槽;20、复位O形圈;21、复位弹簧;22、锁紧螺栓;23、凸条;24、第一弧面;25、沉孔;26、第二弧面;27、液压缸;28、限位孔;29、导柱;30、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管件径向胀接装置,包括活动模座5、液压缸27和导柱29,活动模座5为直长的柱体,活动模座5伸入EGR冷却器壳体1内,且活动模座5的两端分别从EGR冷却器壳体1的进气口2、出气口3伸出。活动模座5的一端连接液压缸27的活塞杆,另一端设有限位孔28,限位孔28内配合地穿设导柱29,导柱29与液压缸27的活塞杆平行,导柱29与液压缸27均相对于EGR冷却器壳体1固定。如图2所示,管件径向胀接装置还包括位于EGR冷却器壳体1内的固定模座7、连接套12、胀轴10、胀管模14。固定模座7位于活动模座5与EGR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件径向胀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伸入EGR冷却器壳体(1)内的活动模座(5),活动模座(5)的两端分别从EGR冷却器壳体(1)的进气口(2)、出气口(3)伸出,活动模座(5)与EGR冷却器壳体(1)上的水孔(4)之间设有固定模座(7),固定模座(7)朝向活动模座(5)的一侧设有第一圆槽(8),固定模座(7)背对活动模座(5)的一侧设有第二圆槽(9),第一圆槽(8)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槽(9)的直径,且第一圆槽(8)与第二圆槽(9)同轴相通,第一圆槽(8)内距离活动模座(5)由远及近地同轴设有胀管模(14)、胀轴(10)及连接套(12),胀轴(10)与连接套(12)固定连接,连接套(12)与活动模座(5)固定连接,固定模座(7)朝向活动模座(5)的一侧固定设有用于挡住连接套(12)的挡板(13),连接套(12)和胀管模(14)的轴向截面均呈T型,胀管模(14)的中轴线处设有通孔(15),胀轴(10)指向水孔(4)的端部设有倒角(11),胀轴(10)插于通孔(15)内,通孔(15)与胀轴(10)的侧面及倒角(11)配合;/n胀管模(14)包括限位部(17)和胀孔部(18),限位部(17)与胀孔部(18)一体成型,限位部(17)位于第一圆槽(8)内,胀孔部(18)穿过第二圆槽(9)伸出固定模座(7),限位部(17)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槽(9)的直径、胀孔部(18)的直径小于第二圆槽(9)的直径,胀孔部(18)用于从EGR冷却器壳体(1)内插入水孔(4)中的水管(30)内,胀管模(14)包括若干个等分体(16),所有等分体(16)围绕胀轴(10)的中轴线呈圆周阵列,相邻等分体(16)的间距相等,胀管模(14)的侧面设有环形槽(19),环形槽(19)内嵌设复位O形圈(20),复位O形圈(20)箍住所有等分体(16),胀管模(14)与连接套(12)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件径向胀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伸入EGR冷却器壳体(1)内的活动模座(5),活动模座(5)的两端分别从EGR冷却器壳体(1)的进气口(2)、出气口(3)伸出,活动模座(5)与EGR冷却器壳体(1)上的水孔(4)之间设有固定模座(7),固定模座(7)朝向活动模座(5)的一侧设有第一圆槽(8),固定模座(7)背对活动模座(5)的一侧设有第二圆槽(9),第一圆槽(8)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槽(9)的直径,且第一圆槽(8)与第二圆槽(9)同轴相通,第一圆槽(8)内距离活动模座(5)由远及近地同轴设有胀管模(14)、胀轴(10)及连接套(12),胀轴(10)与连接套(12)固定连接,连接套(12)与活动模座(5)固定连接,固定模座(7)朝向活动模座(5)的一侧固定设有用于挡住连接套(12)的挡板(13),连接套(12)和胀管模(14)的轴向截面均呈T型,胀管模(14)的中轴线处设有通孔(15),胀轴(10)指向水孔(4)的端部设有倒角(11),胀轴(10)插于通孔(15)内,通孔(15)与胀轴(10)的侧面及倒角(11)配合;
胀管模(14)包括限位部(17)和胀孔部(18),限位部(17)与胀孔部(18)一体成型,限位部(17)位于第一圆槽(8)内,胀孔部(18)穿过第二圆槽(9)伸出固定模座(7),限位部(17)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槽(9)的直径、胀孔部(18)的直径小于第二圆槽(9)的直径,胀孔部(18)用于从EGR冷却器壳体(1)内插入水孔(4)中的水管(30)内,胀管模(14)包括若干个等分体(16),所有等分体(16)围绕胀轴(10)的中轴线呈圆周阵列,相邻等分体(16)的间距相等,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华徐磊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爱奇特汽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