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国家大剧院专利>正文

吊杆矫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3192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吊杆矫正装置,包括:支撑梁;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安装于支撑梁;剪式千斤顶,剪式千斤顶安装于支撑梁,并且位于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之间;其中,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在吊挂时的延伸方向与剪式千斤顶的升高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杆矫正装置,以实现对吊杆弯曲部位的矫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杆矫正装置
本技术涉及舞台器械,具体来说,涉及吊杆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吊杆是剧场中使用最频繁的舞台机械设备之一,经常会长时间吊挂景具。吊杆长时间偏载吊挂会造成其本体发生弯曲(例如相对于水平位置向下弯曲),从而极易与相邻设备发生干涉,影响设备使用安全。因此,必须及时解决吊杆弯曲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杆矫正装置,以实现对吊杆弯曲部位的矫正。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吊杆矫正装置,包括:支撑梁;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安装于支撑梁;剪式千斤顶,剪式千斤顶安装于支撑梁,并且位于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之间;其中,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在吊挂时的延伸方向与剪式千斤顶的升高方向一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吊装带是通过卸扣连接的柔性环形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套装于吊杆。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对称的安装在支撑梁的两端。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梁设置有限制第一吊装带和第二吊装带沿支撑梁延伸方向移动的限位片。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剪式千斤顶的底座可拆卸的安装于支撑梁。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剪式千斤顶的螺杆与支撑梁平行,并且螺杆安装有计数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剪式千斤顶的最小高度小于支撑梁与吊杆的间距。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吊杆矫正装置。吊装带可以安装在吊杆上,而支撑梁为剪式千斤顶提供支撑,同时剪式千斤顶升高以支撑吊杆的弯曲部。在使用时,由于吊装带给吊杆施加的是与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同的力;而剪式千斤顶位于两个吊装带之间,可以施加与弯曲部弯曲方向相反的力。采用这种“三点掰直”的方式,使得剪式千斤顶可以将吊杆的弯曲部恢复为平直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吊杆矫正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吊杆矫正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计数器的安装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图1至图3,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理解,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此外,以下描述中使用的各种方位术语同样仅是示意性的,并且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吊杆矫正装置10,包括:支撑梁12;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安装于支撑梁12;剪式千斤顶16,剪式千斤顶16安装于支撑梁12,并且位于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之间;其中,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在吊挂时的延伸方向与剪式千斤顶16的升高方向一致。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吊杆矫正装置10包括:支撑梁12,支撑梁12与吊杆G的向支撑梁12弯曲的弯曲部W相对;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安装于支撑梁12,并且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可拆卸的连接至吊杆G;剪式千斤顶16,剪式千斤顶16设置于支撑梁12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之间,其中,剪式千斤顶16的支撑台161支撑弯曲部W,并且被支撑台161支撑的弯曲部W保持平直状。在本实施例中,弯曲部W是向支撑梁12弯曲的。换句话说,吊杆G向支撑梁12下垂或者拱起。将支撑梁12与弯曲部W相对设置,有助于剪式千斤顶16直接支撑弯曲部W。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设置于支撑梁12,并且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连接至吊杆G,使得支撑梁12与吊杆G得以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剪式千斤顶16的支撑台161支撑弯曲部W,支撑台161向弯曲部W施加与形变相反的支撑力,使得弯曲部W能够向水平位置恢复,或者向平直状恢复。而且,只要使得剪式千斤顶16的支撑台161支撑弯曲部W一段时间,弯曲部W就会恢复为平直状。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对称的安装在支撑梁12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当弯曲部W的长度较长时,两根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之间的间距也因该适当扩大,以使得两个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之间的间距尽可能与弯曲部W的长度接近。将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设置在支撑梁12的两端,则有助于使两个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之间的间距接近弯曲部W的长度或者大于弯曲部W的长度。这样,也有助于剪式千斤顶16尽可能将弯曲部W全部恢复为平直状。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吊装带14是通过卸扣143连接的柔性环形带。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设置成柔性带,既方便携带,还方便拆装。而且,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还可以通过卸扣143可拆卸的套装于吊杆G,使得吊杆矫正装置10既可以安装到需要矫正的吊杆上,也可以从矫正好的吊杆上卸下。因此,吊杆矫正装置10能够反复使用。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带14具有位于支撑梁12和吊杆G之间的第一吊装带第一端141和第一吊装带第二端142。第二吊装带15具有位于支撑梁12和吊杆G之间的第二吊装带第一端151和第二吊装带第二端152。并且第一吊装带第一端141和第一吊装带第二端142通过卸扣143可拆卸的连接,第二吊装带第一端151和第二吊装带第二端152通过卸扣143可拆卸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卸扣143连接的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使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很方便地套装到吊杆G,或者使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很方便地从吊杆G拆下。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套装于吊杆G。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也可以吊挂于吊杆G。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梁12设置有限位片121,限位片121限制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沿支撑梁12延伸的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片121限制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沿支撑梁12延伸的方向移动,即限制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沿支撑梁12伸长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限位片121可以避免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向支撑梁12的两端移动,以免从支撑梁12脱落;还使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保持在支撑梁12的固定位置上。当吊杆G需要被矫正一段时间时,限位片121可以使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安装在支撑梁12的固定位置而不脱落,从而使得剪式千斤顶16持续保持支撑弯曲部W恢复平直状的工作状态。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可以粘接到支撑梁12,或者通过螺钉、铆钉等连接到支撑梁12。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杆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梁(12);/n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所述第一吊装带(14)和所述第二吊装带(15)安装于所述支撑梁(12);/n剪式千斤顶(16),所述剪式千斤顶(16)安装于所述支撑梁(12),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吊装带(14)和所述第二吊装带(15)之间;/n其中,所述第一吊装带(14)和所述第二吊装带(15)在吊挂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剪式千斤顶(16)的升高方向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杆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梁(12);
第一吊装带(14)和第二吊装带(15),所述第一吊装带(14)和所述第二吊装带(15)安装于所述支撑梁(12);
剪式千斤顶(16),所述剪式千斤顶(16)安装于所述支撑梁(12),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吊装带(14)和所述第二吊装带(15)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吊装带(14)和所述第二吊装带(15)在吊挂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剪式千斤顶(16)的升高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杆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带(14)是通过卸扣(143)连接的柔性环形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杆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装带(14)和所述第二吊装带(15)套装于吊杆(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杆矫正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富荣志晓郭巍员炜龙厉宣浩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大剧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