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建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外科介入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3116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介入治疗技术领域的一种神经外科介入治疗装置,包括上外壳,所述上外壳的下端铰接有下外壳,所述下外壳的下端贯通连接有针头,所述下外壳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上端面通过支撑弹簧与下外壳的内顶壁连接,所述活塞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拉绳的一端,所述下外壳的顶壁开设有与拉绳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上外壳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定滑轮,所述上外壳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板,通过加入伸缩杆控制装置、蓄电池和电动伸缩杆等结构,可以调节上外壳和下外壳之间弯折的角度,便于医生在特殊角度下的注射操作,通过加入拉绳、蜗杆和齿杆等结构,通过蜗杆对注射速度进行调节,便于医生控制注射量和注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外科介入治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介入治疗
,具体为一种神经外科介入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治疗全程在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进行,能够准确地直接到达病变局部,同时又没有大的创伤,因此具有准确、安全、高效、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成为一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如颅骨、头皮、脑血管脑膜等结构的损伤、炎症、肿瘤、畸形和某些遗传代谢障碍或功能紊乱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神经痛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技术的一门高、精、尖学科。在神经外科的介入治疗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注射操作,但是受限于手术位置,有时候注射的角度并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神经外科介入治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介入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外科介入治疗装置,包括上外壳,所述上外壳的下端铰接有下外壳,所述下外壳的下端贯通连接有针头,所述下外壳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上端面通过支撑弹簧与下外壳的内顶壁连接,所述活塞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拉绳的一端,所述下外壳的顶壁开设有与拉绳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上外壳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定滑轮,所述上外壳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上端与上外壳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啮合有齿杆,所述齿杆滑动贯穿上外壳的顶壁,所述齿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绕线轮,所述拉绳绕过定滑轮并依次贯穿隔板和齿杆后缠绕连接在绕线轮上,所述上外壳的侧壁安装有伸缩杆控制装置,所述上外壳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隔板的下端面铰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下外壳的外顶壁铰接,所述伸缩杆控制装置、蓄电池、电动伸缩杆与开关共同组成一条串联电路。优选的,所述活塞的外形与下外壳的内底壁相匹配。优选的,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与拉绳对应的第二通孔。优选的,所述齿杆上开设有与拉绳对应的第三通孔。优选的,所述上外壳的侧壁开设有与蜗杆匹配的调节口。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行程为二十毫米。优选的,所述下外壳为刻有刻度的透明壳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加入伸缩杆控制装置、蓄电池和电动伸缩杆等结构,可以调节上外壳和下外壳之间弯折的角度,便于医生在特殊角度下的注射操作。2、通过加入拉绳、蜗杆和齿杆等结构,通过蜗杆对注射速度进行调节,便于医生控制注射量和注射速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齿杆结构立体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上外壳、2-下外壳、3-针头、4-活塞、5-拉绳、6-支撑弹簧、7-定滑轮、8-隔板、9-蜗杆、10-齿杆、11-绕线轮、12-伸缩杆控制装置、13-蓄电池、14-电动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外科介入治疗装置,包括上外壳1,上外壳1的下端铰接有下外壳2,下外壳2的下端贯通连接有针头3,下外壳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活塞4,活塞4的上端面通过支撑弹簧6与下外壳2的内顶壁连接,活塞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拉绳5的一端,下外壳2的顶壁开设有与拉绳5对应的第一通孔,上外壳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定滑轮7,上外壳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板8,隔板8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蜗杆9,蜗杆9的上端与上外壳1的内顶壁转动连接,蜗杆9啮合有齿杆10,齿杆10滑动贯穿上外壳1的顶壁,该结构通过蜗杆9对注射速度进行调节,便于医生控制注射量和注射速度。齿杆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绕线轮11,拉绳5绕过定滑轮7并依次贯穿隔板8和齿杆10后缠绕连接在绕线轮11上,上外壳1的侧壁安装有伸缩杆控制装置12,上外壳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3,隔板8的下端面铰接有电动伸缩杆14,电动伸缩杆14的输出端与下外壳2的外顶壁铰接,伸缩杆控制装置12、蓄电池13、电动伸缩杆14与开关共同组成一条串联电路,该结构可以调节上外壳1和下外壳2之间弯折的角度,便于医生在特殊角度下的注射操作。其中,活塞4的外形与下外壳2的内底壁相匹配,隔板8上开设有与拉绳5对应的第二通孔,齿杆10上开设有与拉绳5对应的第三通孔,上外壳1的侧壁开设有与蜗杆9匹配的调节口,电动伸缩杆14的行程为二十毫米,下外壳2为刻有刻度的透明壳体。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先将拉绳5的上端从绕线轮11上解开,再接通串联电路,通过伸缩杆控制装置12来控制电动伸缩杆14的伸缩,达到适合的角度,然后停止调节,使得上外壳1与下外壳2之间保持固定角度,将拉绳5的上端固定绕接在绕线轮11上,通过转动蜗杆9来吸取药液,其过程为转动蜗杆9,蜗杆9会带动齿杆10上升,上升的齿杆10会通过拉绳拉动活塞4,即可将药液从针头3吸入,此时支撑弹簧6处于被压缩状态,在注射药液时,反向转动蜗杆9,使得齿杆10下降,被压缩的支撑弹簧6会挤压活塞4,活塞4将药液推出,完成注射,这样可以便于医生进行特殊角度下的注射,且比较容易通过转动蜗杆9来控制注射速度,便于使用。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外科介入治疗装置,包括上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1)的下端铰接有下外壳(2),所述下外壳(2)的下端贯通连接有针头(3),所述下外壳(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活塞(4),所述活塞(4)的上端面通过支撑弹簧(6)与下外壳(2)的内顶壁连接,所述活塞(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拉绳(5)的一端,所述下外壳(2)的顶壁开设有与拉绳(5)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上外壳(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定滑轮(7),所述上外壳(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板(8),所述隔板(8)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蜗杆(9),所述蜗杆(9)的上端与上外壳(1)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9)啮合有齿杆(10),所述齿杆(10)滑动贯穿上外壳(1)的顶壁,所述齿杆(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绕线轮(11),所述拉绳(5)绕过定滑轮(7)并依次贯穿隔板(8)和齿杆(10)后缠绕连接在绕线轮(11)上,所述上外壳(1)的侧壁安装有伸缩杆控制装置(12),所述上外壳(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3),所述隔板(8)的下端面铰接有电动伸缩杆(14),所述电动伸缩杆(14)的输出端与下外壳(2)的外顶壁铰接,所述伸缩杆控制装置(12)、蓄电池(13)、电动伸缩杆(14)与开关共同组成一条串联电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外科介入治疗装置,包括上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1)的下端铰接有下外壳(2),所述下外壳(2)的下端贯通连接有针头(3),所述下外壳(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活塞(4),所述活塞(4)的上端面通过支撑弹簧(6)与下外壳(2)的内顶壁连接,所述活塞(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拉绳(5)的一端,所述下外壳(2)的顶壁开设有与拉绳(5)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上外壳(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定滑轮(7),所述上外壳(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板(8),所述隔板(8)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蜗杆(9),所述蜗杆(9)的上端与上外壳(1)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9)啮合有齿杆(10),所述齿杆(10)滑动贯穿上外壳(1)的顶壁,所述齿杆(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绕线轮(11),所述拉绳(5)绕过定滑轮(7)并依次贯穿隔板(8)和齿杆(10)后缠绕连接在绕线轮(11)上,所述上外壳(1)的侧壁安装有伸缩杆控制装置(12),所述上外壳(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3),所述隔板(8)的下端面铰接有电动伸缩杆(14),所述电动伸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建
申请(专利权)人:陶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