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11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29
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现有的输液瓶使用时不能移动且流速难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盒体结构(1)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用于安装旋钮张紧机构(2)和松脱机构(3),旋钮张紧机构(2)和松脱机构(3)的操作旋钮都设置于盒体结构(1)的侧壁外部,第二腔室用于安装绷紧挤压机构(4)和输液袋(5),通过旋钮张紧机构(2)和松脱机构(3)控制绷紧挤压机构(4)的张紧度,实现控制绷紧挤压机构(4)作用在输液袋(5)的压力的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携可移动和药流的流速控制精确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输液瓶使用时需要悬挂至高处对病患进行输液,输液时不可移动,当非卧床治疗的病患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大小便时极为不便,这是现有输液瓶的输液方式带来的严重弊端。另外,现有输液瓶是通过气压提供输液压力的,存在流速难控的问题。上述问题都是需要通过设计新型输液器来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其组成包括盒体结构、旋钮张紧机构、松脱机构、绷紧挤压机构,盒体结构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用于安装旋钮张紧机构和松脱机构,旋钮张紧机构和松脱机构的操作旋钮都设置于盒体结构的侧壁外部,第二腔室用于安装绷紧挤压机构和输液袋,通过旋钮张紧机构和松脱机构控制绷紧挤压机构的张紧度,实现控制绷紧挤压机构作用在输液袋的压力的大小。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计了便携式输液袋,为便携可移动。且通过严密的机械设计实现输液袋内药物流速的控制,且具有控制药物流速精确度高的优点。具体的流速控制方法是通过旋钮进而使绞轮和弹性拉线调整绷紧带对输液袋形成的挤压力,输液袋中的药液向外的流速即可以得到调整。2.本技术的输液器,采用机械结构设计的加压部分,具有机械控制精确度高、耐用的好处,操作简单、又能精确的控制药液袋子受到的出液压力,适合广泛推广使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正面视图;r>附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背面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盒体结构爆炸图;附图4是本技术涉及的盒体孔位图;附图5是本技术涉及的旋钮张紧棘轮机构图;附图6是本技术涉及的旋钮张紧棘爪机构图;附图7是本技术涉及的旋钮张紧机构爆炸图;附图8是本技术涉及的旋钮张紧机构棘爪与棘轮配合图;附图9是本技术涉及的松脱机构爆炸图;附图10是本技术涉及的松脱机构剖视图;附图11是本技术涉及的按键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2是本技术涉及的松脱机构与旋钮张紧机构的一种配合位置图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3是本技术涉及的绷紧挤压机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4是本技术涉及的绷紧挤压机构侧视图;附图15是本技术涉及的绷紧挤压机构侧视图;附图16是本技术涉及的绷紧挤压机构局部视图;附图17是本技术涉及的输液袋用法图;附图18是本技术涉及的松脱机构、旋钮张紧机构和绷紧挤压机构的工作图;附图19是本技术涉及的松脱机构与旋钮张紧机构的工作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如图1-19所示,其组成包括盒体结构1、旋钮张紧机构2、松脱机构3、绷紧挤压机构4,盒体结构1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用于安装旋钮张紧机构2和松脱机构3,旋钮张紧机构2和松脱机构3的操作旋钮都设置于盒体结构1的侧壁外部,第二腔室用于安装绷紧挤压机构4和输液袋5,通过旋钮张紧机构2和松脱机构3控制绷紧挤压机构4的张紧度,实现控制绷紧挤压机构4作用在输液袋5的压力的大小。具体实施方式二: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如图1-19所示,所述的盒体结构1包括盒体1a、上盖1b、挂钩1c;盒体1a分为张紧机构仓1a1和绷紧挤压仓1a2两个部分,上盖1b安装在张紧机构仓1a1的上方,挂钩1c安装在盒体1a的背面;盒体1在张紧机构仓1a1和绷紧挤压仓1a2中间的隔板上设有拉线孔1a6,在盒体1的张紧机构仓1a1的侧面设有松脱孔1a3,在盒体1的张紧机构仓1a1设有2个贯通孔,2个孔都贯通张紧机构仓1a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位于下方的是棘爪轴孔1a4,位于上方的是棘轮轴孔1a5;所述的张紧机构仓1a1作为第一腔室;所述的绷紧挤压仓1a2作为第一腔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如图1-19所示,所述的旋钮张紧机构2包括旋钮2a、棘轮2b、绞轮2c、棘轮轴2d、棘爪轴2e、棘爪2f、扭簧销2g、扭簧2h、扭簧固定座2i。在棘轮轴2d的前端固定有旋钮2a、在棘轮轴2d的中段固定有棘轮2b,在棘轮轴2d的后段固定有绞轮2c,棘轮轴2d间隙配合安装在棘轮轴孔1a5内;由于旋钮2a、棘轮2b、绞轮2c分别固定在棘轮轴2d上,旋钮2a、棘轮2b、绞轮2c可随棘轮轴2d一同在棘轮轴孔1a5内转动;在棘爪轴2e的前段套装固定有棘爪2f;在棘爪轴2e的中段设有销轴孔,扭簧销2g过盈配合安装在这个销轴孔内,扭簧销2g上设有扭簧孔;棘爪轴2e的后段套装有扭簧2h,扭簧2h的两端中的一端插入扭簧销2g的扭簧孔内,另一端插入扭簧固定座2i的固定孔内;扭簧固定座2i固定安装在张紧机构仓1a1的内壁上;棘爪轴2e安装在棘爪轴孔1a4内,棘爪2f和扭簧销2g分别固定在棘爪轴2e上,棘爪2f和扭簧销2g可随棘爪轴2e一同在棘爪轴孔1a4内转动。;棘爪2f与棘轮2b构成棘轮机构,其中棘爪2f为止动爪,使得棘轮2b仅能向一个方向转动,在棘轮2b静止和翻转时,棘爪2f对棘轮2b起到卡紧和止动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四:与具体实施方式三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如图1-19所示,松脱机构3包括按钮3a、按键罩3b、按键轴3c、松脱弹簧3d。按键轴3c中间位置设有止动的轴环3c1,按键轴3c穿过松脱孔1a3伸入到张紧机构仓1a1内;按钮3a安装在按键轴3c的前端;按键罩3b套装在按键轴前段3c2,并固定在盒体1a的外表面上,轴环3c1的前表面与按键罩3b内部的顶面相接触;松脱弹簧3d套装在按键轴后段3c3,松脱弹簧3d的一端与轴环3c1的后表面相接触,松脱弹簧3d的另一端顶在盒体1a的外表面上。按键轴3c的后端与棘爪2f的侧面相接触,当按下按钮3a时,按钮3a带动按键轴3c移动,使按键轴后段3c3推动棘爪2f与棘爪轴2e一同发生转动,从而解除棘爪2f对棘轮2b的卡紧止动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五:与具体实施方式四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如图1-19所示,绷紧挤压机构4包括弹性拉线4a、拉线固定块4b、绷紧带4c、绷紧带固定块4d。绷紧带4c放置在绷紧挤压仓1a2内,绷紧带4c的一端设有穿线孔,另一端被绷紧带固定块4d固定在绷紧挤压仓1a2的内壁上;弹性拉线4a采用弹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弹性拉线4a的一端缠绕在绞轮2c上,另一端穿过绷紧带4c的穿线孔,并利用绷紧带固定块4d固定,使弹性拉线4a与绷紧带4c相连接。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如图17所示,首先利用挂钩1c把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其特征是,其组成包括盒体结构(1)、旋钮张紧机构(2)、松脱机构(3)、绷紧挤压机构(4),盒体结构(1)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用于安装旋钮张紧机构(2)和松脱机构(3),旋钮张紧机构(2)和松脱机构(3)的操作旋钮都设置于盒体结构(1)的侧壁外部,第二腔室用于安装绷紧挤压机构(4)和输液袋(5),通过旋钮张紧机构(2)和松脱机构(3)控制绷紧挤压机构(4)的张紧度,实现控制绷紧挤压机构(4)作用在输液袋(5)的压力的大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其特征是,其组成包括盒体结构(1)、旋钮张紧机构(2)、松脱机构(3)、绷紧挤压机构(4),盒体结构(1)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用于安装旋钮张紧机构(2)和松脱机构(3),旋钮张紧机构(2)和松脱机构(3)的操作旋钮都设置于盒体结构(1)的侧壁外部,第二腔室用于安装绷紧挤压机构(4)和输液袋(5),通过旋钮张紧机构(2)和松脱机构(3)控制绷紧挤压机构(4)的张紧度,实现控制绷紧挤压机构(4)作用在输液袋(5)的压力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所述的盒体结构(1)包括盒体(1a)、上盖(1b)、挂钩(1c);
盒体(1a)分为张紧机构仓(1a1)和绷紧挤压仓(1a2)两个部分,上盖(1b)安装在张紧机构仓(1a1)的上方,挂钩(1c)安装在盒体(1a)的背面;
盒体(1a)在张紧机构仓(1a1)和绷紧挤压仓(1a2)中间的隔板上设有拉线孔(1a6),在盒体(1a)的张紧机构仓(1a1)的侧面设有松脱孔(1a3),在盒体(1a)的张紧机构仓(1a1)设有2个贯通孔,2个孔都贯通张紧机构仓(1a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位于下方的是棘爪轴孔(1a4),位于上方的是棘轮轴孔(1a5);
所述的张紧机构仓(1a1)作为第一腔室;
所述的绷紧挤压仓(1a2)作为第一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移动式可加压输液器,所述的旋钮张紧机构(2)包括旋钮(2a)、棘轮(2b)、绞轮(2c)、棘轮轴(2d)、棘爪轴(2e)、棘爪(2f)、扭簧销(2g)、扭簧(2h)、扭簧固定座(2i);
在棘轮轴(2d)的前端固定有旋钮(2a)、在棘轮轴(2d)的中段固定有棘轮(2b),在棘轮轴(2d)的后段固定有绞轮(2c),棘轮轴(2d)间隙配合安装在棘轮轴孔(1a5)内;由于旋钮(2a)、棘轮(2b)、绞轮(2c)分别固定在棘轮轴(2d)上,旋钮(2a)、棘轮(2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希姨杨周任筱寒王宏烨沙业钦周晨晨李麟严锋枫朱大伟孙庆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