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肠淋巴液净化大鼠模型实验的集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309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实验用具领域的一种用于肠淋巴液净化大鼠模型实验的集液装置,这种装置包括提供动力来源的微量泵,沿微量泵至大鼠模型之间依次连通有吸附柱和EP管,所述吸附柱两端螺纹连接有锥形接头,所述两个锥形接头通过导管分别连接微量泵和EP管,两个锥形接头都沿吸附柱方向逐渐扩张。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两个锥形接头都沿吸附柱方向逐渐扩张的结构,所以当操作人员启动微量泵时,大鼠模型的淋巴液沿EP管进入吸附柱中,当淋巴液通过靠近EP管的锥形接头时,因为这个位置的锥形接头沿物料供给方向扩张,所以淋巴液经过的路径为先窄后宽,此时淋巴液产生射流现象,分散的淋巴液与吸附柱的接触面增大,同时减少了淋巴液对吸附柱的冲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肠淋巴液净化大鼠模型实验的集液装置
本技术属于实验用具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肠淋巴液净化大鼠模型实验的集液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医用吸引瓶袋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集液装置,目实验室中普便使用的是两个负压吸引瓶外挂式吸引装置,国内是采用在开放式框架上并列挂有两个负压吸引瓶和负压显示仪表,国外是采用在一个开放式支架上挂有两个负压吸引瓶和负压显示仪表,上述两种开发式构造组成的负压吸引装置均在其负压吸引瓶内分别置有一个软性集液袋,多根吸引管道从两个瓶盖上方插接,这样使两个独立使用的负压吸引瓶外部多根管道交叉,显得十分零乱。同时现有技术在进行积液时,液体会直接冲击积液袋,减少积液袋的使用寿命,也容易导致破损的现象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淋巴液对吸附柱的冲击力的集液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肠淋巴液净化大鼠模型实验的集液装置,包括提供动力来源的微量泵,沿微量泵至大鼠模型之间依次连通有吸附柱和EP管,所述吸附柱两端螺纹连接有锥形接头,所述两个锥形接头通过导管分别连接微量泵和EP管,两个锥形接头都沿吸附柱方向逐渐扩张。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1、相对于不带有EP管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利用EP管进行大鼠淋巴液的收集过渡,缓解了吸附柱的吸附压力,提高了淋巴液的净化程度。2、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圆形或水平接头的的吸附柱,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两个锥形接头都沿吸附柱方向逐渐扩张的结构,所以当操作人员启动微量泵时,大鼠模型的淋巴液沿EP管进入吸附柱中,当淋巴液通过靠近EP管的锥形接头时,因为这个位置的锥形接头沿物料供给方向扩张,所以淋巴液经过的路径为先窄后宽,此时淋巴液产生射流现象,分散的淋巴液与吸附柱的接触面增大,同时减少了淋巴液对吸附柱的冲击力。3、相对于仅采用一个锥形接头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吸附柱与微量泵的之间也设有锥形接头,当吸附柱中的淋巴液受到微量泵提供的吸力时,此时淋巴液通过锥形接头,因为这个位置的锥形接头沿物料供给方向收束,所以淋巴液在吸力的作用下逐渐在锥形接头汇集,避免了淋巴液分散后在吸附柱中残留,提高了淋巴液的回收率。进一步,所述吸附柱与锥形接头的连接处设有球形接头,球形接头包括连接锥形接头的突出部和与吸附柱一体制造的球头部,所述突出部外表面加工有螺纹,锥形接头内表面加工有与螺纹形状适配的螺纹凹槽。当微型泵带动淋巴液进入吸附柱时,球头部提高密封性,避免淋巴液外溢。进一步,所述球头部的直径沿突出部至吸附柱逐渐增大。增大容积,合理利用空间。进一步,所述吸附柱内置有吸附性血滤膜,且吸附柱表面透明,且吸附柱表面标有沿微量泵至EP管逐渐增大的刻度,所述刻度的分度值为0.01mm。利用吸附性血滤膜进行淋巴液净化,同时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刻度进行淋巴液数量的统计。进一步,所述EP管开口处拧紧有管盖,所述管盖表面开有一组并列式的通孔。提升密封性。进一步,其中一个通孔与大鼠模型之间连通有第一硅胶导管,所述第一硅胶导管伸入EP管底部,另一个通孔与吸附柱之间连通有第二硅胶导管,所述第二硅胶导管伸入EP管三分之一处。第一硅胶导管是带动淋巴液沿吸附柱注入EP管的输送通道,因为第一硅胶导管伸入EP管底部,所以保证了EP管的最大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图;图2为图1中吸附柱的主视结构图;图3为图1中EP管的主视全剖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微量泵1、吸附柱2、EP管3、第一硅胶导管4、第二硅胶导管5、锥形接头6、球形部7、突出部8、刻度9。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用于肠淋巴液净化大鼠模型实验的集液装置,包括提供动力来源的微量泵1,微量泵1的型号为BT100LC,沿微量泵1至大鼠模型之间依次连通有吸附柱2和EP管3(长度2ml,宽度0.5ml),EP管3开口处拧紧有EP管3盖,EP管3盖表面开有一组并列式的通孔,其中一个通孔与大鼠模型之间连通有第一硅胶导EP管34,第一硅胶导EP管34伸入EP管3底部,另一个通孔与吸附柱2之间连通有第二硅胶导EP管35,其中第一硅胶导EP管34和第二硅胶导EP管35的内径都为0.5mm,第一硅胶导EP管34和第二硅胶导EP管35的外径为1mm,第二硅胶导EP管35伸入EP管3三分之一处。请参考图2,吸附柱2两端螺纹连接有锥形接头6,吸附柱2与锥形接头6的连接处设有球形接头,球形接头包括连接锥形接头6的突出部8和与吸附柱2一体制造的球头部。请参考图3,球头部的直径沿突出部8至吸附柱2逐渐增大,吸附柱2内置有吸附性血滤膜,且吸附柱2表面透明,且吸附柱2表面标有沿微量泵1至EP管3逐渐增大的刻度9,刻度9的分度值为0.01mm,突出部8外表面加工有螺纹,锥形接头6内表面加工有与螺纹形状适配的螺纹凹槽。两个锥形接头6通过导EP管3分别连接微量泵1和EP管3,两个锥形接头6都沿吸附柱2方向逐渐扩张。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0.8-1.3%戊巴比妥钠(60mg/kg),麻醉显效后,大鼠取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随后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技术50-70min,培养大鼠肠道缺血模型。随后,医护人员对大鼠模型进行腹部正中切口,切口长3-5cm,随后人为将全肠道及网膜组织向大鼠左侧掀起,暴露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及肠淋巴干,此时医护人员从大鼠近腹主动脉处剪开浆膜,钝性分离肠系膜上动脉及肠淋巴干。其次,医护人员利用穿刺针沿淋巴EP管3至淋巴干进行穿刺,直至穿刺针没入淋巴干3-4mm后保持穿刺针与导EP管3之间固定;再次,医护人员以大鼠侧胸锁连线的中点为起点沿大鼠颈部垂直作10mm切口,对颈部皮肤逐层钝性分离直至看见颈静脉,此时医护人员以血EP管3夹分别夹住颈静脉的近心端和颈静脉的远心端,使颈静脉充血膨起,医护人员在充血膨起的颈静脉中间段剪出一截直径小于硅胶导EP管3外径的小口,医护人员将硅胶导EP管3一端剪一个45度斜面,硅胶导EP管3的斜面部分插入已剪好的颈静脉的小口内部,此时松去血EP管3夹,缝扎固定硅胶导EP管3,缝合结缔组织和皮肤;再次,肠淋巴干穿刺成功后,无菌条件下将第一硅胶导EP管34插至EP管3底,第二硅胶EP管3连通吸附柱2,吸附柱2另一端通过导EP管3依次连通微量泵1和大鼠右侧颈静脉,完成体外淋巴液循环通路的建设。完成通路建设后,操作人员启动微量泵1,此时大鼠模型的淋巴液沿EP管3进入吸附柱2中,当淋巴液通过靠近EP管3的锥形接头6时,因为这个位置的锥形接头6沿物料供给方向扩张,所以淋巴液经过的路径为先窄后宽,此时淋巴液产生射流现象,分散的淋巴液与吸附柱2的接触面增大,同时减少了淋巴液对吸附柱2的冲击力。当吸附柱2中的淋巴液受到微量泵1提供的吸力时,此时淋巴液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肠淋巴液净化大鼠模型实验的集液装置,包括提供动力来源的微量泵,其特征在于:沿微量泵至大鼠模型之间依次连通有吸附柱和EP管,所述吸附柱两端螺纹连接有锥形接头,所述两个锥形接头通过导管分别连接微量泵和EP管,两个锥形接头都沿吸附柱方向逐渐扩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肠淋巴液净化大鼠模型实验的集液装置,包括提供动力来源的微量泵,其特征在于:沿微量泵至大鼠模型之间依次连通有吸附柱和EP管,所述吸附柱两端螺纹连接有锥形接头,所述两个锥形接头通过导管分别连接微量泵和EP管,两个锥形接头都沿吸附柱方向逐渐扩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肠淋巴液净化大鼠模型实验的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柱与锥形接头的连接处设有球形接头,球形接头包括连接锥形接头的突出部和与吸附柱一体制造的球头部,所述突出部外表面加工有螺纹,锥形接头内表面加工有与螺纹形状适配的螺纹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肠淋巴液净化大鼠模型实验的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部的直径沿突出部至吸附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谷娟张书成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