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湘靓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训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041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训练设备,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紧扣装置,所述紧扣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支撑板远离紧扣装置的一端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凸形球。通过紧扣装置的设置,使得在使用中可通过把手、螺纹杆和压板的配合使用,使得该训练设备可以在正常的情况下固定于某一物体,从而使得该训练装置达到稳定性较强的目的,通过凸形球的设置,在电机转动的情况下带动凸形球的转动,可以使患者手指保持活动状态,避免患者的手指功能出现障碍,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训练设备
本技术涉及神经内科手部锻炼
,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训练设备。
技术介绍
康复训练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训练这种方法使病人患肢恢复正常的自理功能,用训练的方法尽可能的使残疾者生理和心理的康复,达到治疗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康复医学工程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在目前的康复方法中,运动康复训练是又有效的方法之一,上肢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人体功能单元,而上肢功能障碍,尤其是手指功能障碍在患者当中占据极大的比例,而在手指运动康复训练需要借助有关手指康复训练设备才能有效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训练设备,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训练设备,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紧扣装置,所述紧扣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支撑板远离紧扣装置的一端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凸形球。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肢体架。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肢体架。可选的,所述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的侧面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块通过滑动槽与第一固定块呈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块通过滑动槽与第二固定块呈滑动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肢体架和第二肢体架的形状均为U形,所述第一肢体架和第二肢体架的内侧壁均设有海绵块。可选的,所述凸形球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有保护套且粘接于支撑板的上表面。(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训练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训练设备,通过紧扣装置的设置,使得在使用中可通过把手、螺纹杆和压板的配合使用,使得该训练设备可以在正常的情况下固定于某一物体,从而使得该训练装置达到稳定性较强的目的,通过凸形球的设置,在电机转动的情况下带动凸形球的转动,可以使患者手指保持活动状态,避免患者的手指功能出现障碍,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机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紧扣装置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板;2、紧扣装置;201、固定底座;202、螺纹杆;203、把手;204、压板;3、电机;4、转动杆;5、凸形球;6、第一固定块;7、第一滑动块;8、第一肢体架;9、第二固定块;10、第二滑动块;11、第二肢体架;12、滑动槽;13、保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训练设备,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紧扣装置2,紧扣装置2包括固定底座201,固定底座201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02,螺纹杆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03,螺纹杆2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204,通过设置扣紧装置2可以将训练设备牢牢的固定,防止训练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支撑板远离紧扣装置2的一端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机3,通过设置电机3可以带动凸形球5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转动杆4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凸形球5,通过设置凸形球5可以使患者手指保持活动状态,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6,第一固定块6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7,第一滑动块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肢体架8,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9,第二固定块9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块10,第二滑动块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肢体架11,第一滑动块7和第二滑块10的侧面均开设有滑动槽12,第一滑动块7通过滑动槽12与第一固定块6呈滑动连接,通过滑动连接可以使工作人员调节两个肢体架的长短距离,大大方便不同患者的使用,使得该装置可适用于各种人群不同长短的手臂,第二滑动块10通过滑动槽12与第二固定块9呈滑动连接,第一肢体架8和第二肢体架11的形状均为U形,通过设置为u形使患者的手臂不易滑落,第一肢体架8和第二肢体架11的内侧壁均设有海绵块,通过设置海绵12可以使患者的腿部放在肢体架7内部更加舒适,凸形球5的数量为两个,转动杆4的一端设有保护套13且粘接于支撑板1的上表面,通过设置保护套13避免了患者的手掌与凸形球5之间的摩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肢体架8和第二肢体架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第一肢体架8和第二肢体架1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扣,通过固定带和卡扣的链接,方便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防止患者乱动,大大减少了安全隐患。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使用时,先调节第一肢体架8和第二肢体架11,调节到患者适合的位置后,把患者的手心放在保护套上13,启动电机3带动凸形球5旋转,进而使得患者的手指进行活动。综上,该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训练设备,通过紧扣装置2的设置,使得在使用中可通过把手203、螺纹杆202和压板204的配合使用,使得该训练设备可以在正常的情况下固定于某一物体,从而使得该训练装置达到稳定性较强的目的,通过凸形球13的设置,在电机3转动的情况下带动凸形球13的转动,可以使患者手指保持活动状态,避免患者的手指功能出现障碍,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训练设备,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紧扣装置(2),所述紧扣装置(2)包括固定底座(201),所述固定底座(201)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02),所述螺纹杆(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03),所述螺纹杆(2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204),所述支撑板远离紧扣装置(2)的一端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凸形球(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训练设备,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紧扣装置(2),所述紧扣装置(2)包括固定底座(201),所述固定底座(201)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02),所述螺纹杆(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03),所述螺纹杆(2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204),所述支撑板远离紧扣装置(2)的一端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凸形球(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6),所述第一固定块(6)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7),所述第一滑动块(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肢体架(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训练设备,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湘靓
申请(专利权)人:吴湘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