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手术充气式体位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303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颈椎前路手术充气式体位垫,包括外罩、左充气气囊、中充气气囊及右充气气囊,外罩内设有互不连通的左充气气囊、中充气气囊及右充气气囊,左充气气囊和右充气气囊的长度方向均沿前后向设置,中充气气囊呈条状且长度方向沿左右向设置,左充气气囊和右充气气囊分别设置在中充气气囊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左充气气囊、中充气气囊及右充气气囊的设置,不仅不会影响术者对颈部手术部位的消毒,还能对患者颈部进行稳定固定,另外还便于调整患者颈椎曲度,使其恢复颈椎的生理前凸,提升手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椎前路手术充气式体位垫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是一种颈椎前路手术充气式体位垫。
技术介绍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颈椎椎体与食管气管邻近,周边血管神经丰富、组织结构复杂,因此颈椎前路手术要求手术视野暴露充分、体位固定牢固,其对体位的要求更高,所以手术中一般需要体位垫辅助对患者体位进行固定,然而现有的体位垫不仅影响术者对颈部术区的消毒操作,而且固定效果差,还无法辅助术者在术中及时调节患者颈椎的生理曲度,从而影响手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前路手术充气式体位垫,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体位垫存在固定效果差、无法辅助术者及时调节患者颈椎的生理曲度及影响术者对颈部手术部位的消毒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颈椎前路手术充气式体位垫,包括外罩、左充气气囊、中充气气囊及右充气气囊,外罩内设有互不连通的左充气气囊、中充气气囊及右充气气囊,左充气气囊和右充气气囊的长度方向均沿前后向设置,中充气气囊呈条状且长度方向沿左右向设置,左充气气囊和右充气气囊分别设置在中充气气囊的左右两侧,左充气气囊上设有左充放气嘴,右充气气囊上设有右充放气嘴,左充放气嘴和右充放气嘴均从外罩中穿出后暴露于外罩外部,中充气气囊上连接有第一充气管,第一充气管的进气端位于外罩外部,左充气气囊充气后外罩上形成与人体颈部左侧相配合的左颈枕部,中充气气囊充气后外罩上形成与人体颈部后侧相配合的后颈枕部,右充气气囊充气后外罩上形成与人体颈部右侧相配合的右颈枕部。r>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还可包括第二充气管、第三充气管、第一充气球囊及第二充气球囊,第二充气管为三通结构,第二充气管其中两端分别和左充放气嘴、右充放气嘴可拆卸连接,第二充气管另一端和第二充气球囊可拆卸连接,第三充气管一端和第一充气管进气端可拆卸连接,第三充气管另一端和第一充气球囊可拆卸连接。上述左充气气囊、中充气气囊、右充气气囊分别充气后外罩外轮廓横截面可呈近似“凹”字形,外罩凹陷处表面与人体颈部生理工学弯曲一致。上述外罩左右两侧可分别设有连接带,连接带上设有魔术贴,对应中充气气囊位置的外罩底部设有拉链。上述外罩左右两侧可分别设有两个连接环,且左充气气囊、中充气气囊、右充气气囊分别充气后所述的两个连接环位于外罩左右两侧的中部和下部。上述左充气气囊左侧上可设有左充放气嘴,中充气气囊底部连接有第一充气管,右充气气囊右侧上设有右充放气嘴。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左充气气囊、中充气气囊及右充气气囊的设置,不仅不会影响术者对颈部手术部位的消毒,还能对患者颈部进行稳定固定,另外还便于调整患者颈椎曲度,使其恢复颈椎的生理前凸,提升手术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充气状态下)。附图2为附图1的仰视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外罩,2为左充气气囊,3为中充气气囊,4为右充气气囊,5为第一充气管,6为第二充气管,7为第一充气球囊,8为第二充气球囊,9为连接带,11为拉链,12为连接环,14为左充放气嘴,15为第三充气管,16为右充放气嘴。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所示,该颈椎前路手术充气式体位垫包括外罩1、左充气气囊2、中充气气囊3及右充气气囊4,外罩1内设有互不连通的左充气气囊2、中充气气囊3及右充气气囊4,左充气气囊2和右充气气囊4的长度方向均沿前后向设置,中充气气囊3呈条状且长度方向沿左右向设置,左充气气囊2和右充气气囊4分别设置在中充气气囊3的左右两侧,左充气气囊2上设有左充放气嘴14,右充气气囊4上设有右充放气嘴16,左充放气嘴14和右充放气嘴16均从外罩1中穿出后暴露于外罩1外部,中充气气囊3上连接有第一充气管,第一充气管的进气端位于外罩1外部,左充气气囊2充气后外罩1上形成与人体颈部左侧相配合的左颈枕部,中充气气囊3充气后外罩1上形成与人体颈部后侧相配合的后颈枕部,右充气气囊4充气后外罩1上形成与人体颈部右侧相配合的右颈枕部。根据需要,左充放气嘴14和右充放气嘴16均为现有公知技术,两者的工作原理和汽车轮胎上的充放气嘴工作原理相同,通过左充气气囊2和右充气气囊4设置进而便于术者或手术台下工作人员使用充气装置对上述两个气囊进行充气,从而能对患者颈部进行稳定的固定,中充气气囊3为条状且呈左右向设置,进而在骨赘及椎间盘切除后,神经减压彻底后,术者可通过充气装置向中充气气囊3充气来及时调整患者颈椎曲度,恢复颈椎的生理前凸,从而便于固定钢板,提升了手术效果。使用时,先将布单铺设在本体位垫上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及利于吸汗,然后患者颈部躺在本体位垫上并位于中充气气囊3正上方,此时左充气气囊2、中充气气囊3、右充气气囊4均处于未充气状态,从而不会影响术者对颈部手术部位的消毒,在对患者颈部皮肤进行消毒,并在颈部的两侧左、右侧气囊及其外套的表面铺无菌单后,就可以使用充气装置向左充气气囊2和右充气气囊4充气,从而连同刚铺好的无菌单一起对患者颈部进行稳定的固定,此时中充气气囊3仍处于未充气状态,当切除骨赘及椎间盘后,术者通过充气装置向中充气气囊3充气来恢复患者颈椎的生理前凸。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颈椎前路手术充气式体位垫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2所示,还包括第二充气管6、第三充气管15、第一充气球囊7及第二充气球囊8,第二充气管6为三通结构,第二充气管6其中两端分别和左充放气嘴14、右充放气嘴16可拆卸连接,第二充气管6另一端和第二充气球囊8可拆卸连接;第三充气管15一端和第一充气管5进气端可拆卸连接,第三充气管15另一端和第一充气球囊7可拆卸连接。根据需要,第一充气球囊7和第二充气球囊8均为现有公知技术,通过三通式第二充气管6和第二充气球囊8的设置便于台下的工作人员对左充气气囊2和右充气气囊4进行充气,通过第三充气管15及第一充气球囊7的设置便于供术者无菌使用直接对中充气气囊3进行充气,使用时,先对第一充气球囊7和第三充气管15进行消毒,术中术者将第三充气管15交给台下工作人员使之与第一充气管5连接在一起,然后术者在目视下手握第一充气球囊7对中充气气囊3进行充气,从而便于术者根据患者颈椎曲度需要恢复的实际情况控制对中充气气囊3的充气量,使患者颈部抬高至合适的高度。如附图1所示,左充气气囊2、中充气气囊3、右充气气囊4分别充气后外罩1外轮廓横截面呈近似“凹”字形,外罩1凹陷处表面与人体颈部生理工学弯曲一致。由此能更好的对颈部起到稳定的固定作用。如附图1、2所示,外罩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椎前路手术充气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左充气气囊、中充气气囊及右充气气囊,外罩内设有互不连通的左充气气囊、中充气气囊及右充气气囊,左充气气囊和右充气气囊的长度方向均沿前后向设置,中充气气囊呈条状且长度方向沿左右向设置,左充气气囊和右充气气囊分别设置在中充气气囊的左右两侧,左充气气囊上设有左充放气嘴,右充气气囊上设有右充放气嘴,左充放气嘴和右充放气嘴均从外罩中穿出后暴露于外罩外部,中充气气囊上连接有第一充气管,第一充气管的进气端位于外罩外部,左充气气囊充气后外罩上形成与人体颈部左侧相配合的左颈枕部,中充气气囊充气后外罩上形成与人体颈部后侧相配合的后颈枕部,右充气气囊充气后外罩上形成与人体颈部右侧相配合的右颈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前路手术充气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左充气气囊、中充气气囊及右充气气囊,外罩内设有互不连通的左充气气囊、中充气气囊及右充气气囊,左充气气囊和右充气气囊的长度方向均沿前后向设置,中充气气囊呈条状且长度方向沿左右向设置,左充气气囊和右充气气囊分别设置在中充气气囊的左右两侧,左充气气囊上设有左充放气嘴,右充气气囊上设有右充放气嘴,左充放气嘴和右充放气嘴均从外罩中穿出后暴露于外罩外部,中充气气囊上连接有第一充气管,第一充气管的进气端位于外罩外部,左充气气囊充气后外罩上形成与人体颈部左侧相配合的左颈枕部,中充气气囊充气后外罩上形成与人体颈部后侧相配合的后颈枕部,右充气气囊充气后外罩上形成与人体颈部右侧相配合的右颈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前路手术充气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充气管、第三充气管、第一充气球囊及第二充气球囊,第二充气管为三通结构,第二充气管其中两端分别和左充放气嘴、右充放气嘴可拆卸连接,第二充气管另一端和第二充气球囊可拆卸连接,第三充气管一端和第一充气管进气端可拆卸连接,第三充气管另一端和第一充气球囊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颈椎前路手术充气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左充气气囊、中充气气囊、右充气气囊分别充气后外罩外轮廓横截面呈近似“凹”字形,外罩凹陷处表面与人体颈部生理工学弯曲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颈椎前路手术充气式体位垫,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帕尔哈提·热西提李芳阿不力克木·阿不力艾合提买尔哈巴·阿不都热依木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