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携管患者下床便携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300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泌尿外科携管患者下床便携保护装置,包括腹带、套带、调节布、收纳包、第一绑带、固定套、固定轴、限位挡板、导管槽、第二绑带,首先通过腹带式收纳设计,能够方便对下床活动的泌尿外科患者自身携带的集尿袋进行固定式佩戴,实现了患者便捷的下床活动,其次通过管道收卷机构的配合效果,也能够对患者佩戴的管道进行缠绕式收卷,有效的避免患者拖拽拉长,方便患者的活动,此外也防止了管道被外部拉扯,造成脱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综上,确保患者下床活动便捷和安全,利于泌尿外科的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泌尿外科携管患者下床便携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泌尿外科器械
,尤其涉及泌尿外科携管患者下床便携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泌尿外科中诸多疾病需采用导尿管、集尿袋进行治疗或护理操作,其中当泌尿外科患者携管后,因管道、尿袋的佩戴限制,从而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而当患者进行下床活动时,更容易造成干涉,导致拉扯管道等,最终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根据上述,由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泌尿外科术后携管患者下床活动的便携保护装置,专利号为CN208926806U,其中虽然能够达到对集尿袋的携带固定,但无法实现对管道的很好收卷,增加管道被拉扯风险,影响患者下床活动,鉴于此,有必要设计泌尿外科携管患者下床便携保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泌尿外科携管患者下床便携保护装置,来解决目前泌尿外科携管患者,因缺少对管道有效的收卷保护,从而影响患者下床活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泌尿外科携管患者下床便携保护装置,包括腹带、套带、调节布、收纳包、第一绑带、固定套、固定轴、限位挡板、导管槽、第二绑带,所述的腹带首末两端采用魔术贴连接,所述的套带滑动套设于腹带外侧,所述的调节布缝合于套带底部,所述的收纳包上端缝合于调节布下端,所述的第一绑带缝合于收纳包前端,所述的固定套胶粘于第一绑带前端,所述的固定轴固设于固定套前端中部,所述的固定轴与固定套采用注塑一体成型,所述的限位挡板固设于固定轴前端,所述的限位挡板与固定轴采用注塑一体成型,所述的导管槽位于固定套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导管槽为C型凹槽,所述的第二绑带缝合于收纳包后端,且所述的第二绑带与第一绑带之间采用魔术贴连接。进一步,所述的调节布左侧上端还设有I魔术贴,所述的I魔术贴与调节布采用缝合连接。进一步,所述的调节布左侧下端还设有II魔术贴,所述的II魔术贴与调节布采用缝合连接,且所述的调节布向上折叠后II魔术贴和I魔术贴相连粘贴。进一步,所述的收纳包左侧外壁还设有观察膜,所述的观察膜四周与收纳包采用胶粘剂连接。进一步,所述的收纳包顶部还设有包盖,所述的包盖顶部与收纳包顶部采用缝合连接,且所述的包盖右侧下端前后两侧与收纳包左侧上端前后两侧采用子母扣连接。进一步,所述的包盖中端还设有I避让槽。进一步,所述的收纳包前端上侧还设有II避让槽,所述的II避让槽为U型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泌尿外科携管患者下床便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腹带式收纳设计,能够方便对下床活动的泌尿外科患者自身携带的集尿袋进行固定式佩戴,实现了患者便捷的下床活动,其次通过管道收卷机构的配合效果,也能够对患者佩戴的管道进行缠绕式收卷,有效的避免患者拖拽拉长,方便患者的活动,此外也防止了管道被外部拉扯,造成脱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综上,确保患者下床活动便捷和安全,利于泌尿外科的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泌尿外科携管患者下床便携保护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泌尿外科携管患者下床便携保护装置的立体图1;图3是泌尿外科携管患者下床便携保护装置的立体图2;图4是泌尿外科携管患者下床便携保护装置的右视图;图5是固定套部位立体放大图;图6是调节布的调节状态图;图7是I魔术贴和II魔术贴放大图。腹带1、套带2、调节布3、收纳包4、第一绑带5、固定套6、固定轴7、限位挡板8、导管槽9、第二绑带10、I魔术贴301、II魔术贴302、观察膜401、包盖402、I避让槽403、II避让槽40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包括腹带1、套带2、调节布3、收纳包4、第一绑带5、固定套6、固定轴7、限位挡板8、导管槽9、第二绑带10,所述的腹带1首末两端采用魔术贴连接,所述的套带2滑动套设于腹带1外侧,所述的调节布3缝合于套带2底部,所述的收纳包4上端缝合于调节布3下端,所述的第一绑带5缝合于收纳包4前端,所述的固定套6胶粘于第一绑带5前端,所述的固定轴7固设于固定套6前端中部,所述的固定轴7与固定套6采用注塑一体成型,所述的限位挡板8固设于固定轴7前端,所述的限位挡板8与固定轴7采用注塑一体成型,所述的导管槽9位于固定套6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导管槽9为C型凹槽,所述的第二绑带10缝合于收纳包4后端,且所述的第二绑带10与第一绑带5之间采用魔术贴连接;佩戴操作时:预先将腹带1缠绕自身腹部,并通过魔术贴作用,实现腹带1两端的粘贴固定,再将收纳包4贴合下肢,并将第一绑带5和第二绑带10缠绕下肢单腿,再通过魔术贴作用,使得第一绑带5与第二绑带10粘贴固定,此时通过上述,从而实现该装置的佩戴;下床时,患者预先将管道穿过限位挡板8和固定套6的间隙,再将管道以固定轴7为圆形进行环绕,此时通过上述操作,能够达到对管道的收卷,避免管道过长,接着患者将包盖402打开,然后将管道穿过导管槽9,再将管道末端连接的集尿袋放入至收纳包4内,此时通过上述操作,继而实现对集尿袋的牢固收纳,同时患者也可根据需要,通过拉动套带2,来实现套带2顺着腹带1进行滑动,继而达到对收纳包4位置的小范围横向调节,以便集尿袋达到较为合适位置;所述的调节布3左侧上端还设有I魔术贴301,所述的I魔术贴301与调节布3采用缝合连接,所述的调节布3左侧下端还设有II魔术贴302,所述的II魔术贴302与调节布3采用缝合连接,且所述的调节布3向上折叠后II魔术贴302和I魔术贴301相连粘贴,当需要对收纳包4上下位置调节时,只需预先拉动分离I魔术贴301和II魔术贴301,再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将II魔术贴302粘贴在I魔术贴301的相应高度,继而能够方便达到对收纳包4的上下高度调节;所述的收纳包4左侧外壁还设有观察膜401,所述的观察膜401四周与收纳包4采用胶粘剂连接,因观察膜401材质为透明PVC,从而方便人员透过观察膜401对集尿袋进行观察;所述的收纳包4顶部还设有包盖402,所述的包盖402顶部与收纳包4顶部采用缝合连接,且所述的包盖402右侧下端前后两侧与收纳包4左侧上端前后两侧采用子母扣连接,所述的包盖402中端还设有I避让槽403,所述的收纳包4前端上侧还设有II避让槽404,所述的II避让槽404为U型凹槽,包盖402中端的I避让槽403可以方便管道穿过,便于收纳包4内部集尿袋上端管道向上进行牵拉,收纳包4前端II避让槽404,也方便管道穿过,实现固定套6环绕的管道能够直接穿过后端II避让槽404与收纳包4内部的集尿袋相连;综上,通过腹带1、套带2、调节布3和收纳包4的配合作用,能够与患者身体相连固定,实现集尿袋的佩戴,通过第一绑带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泌尿外科携管患者下床便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腹带、套带、调节布、收纳包、第一绑带、固定套、固定轴、限位挡板、导管槽、第二绑带,所述的腹带首末两端采用魔术贴连接,所述的套带滑动套设于腹带外侧,所述的调节布缝合于套带底部,所述的收纳包上端缝合于调节布下端,所述的第一绑带缝合于收纳包前端,所述的固定套胶粘于第一绑带前端,所述的固定轴固设于固定套前端中部,所述的固定轴与固定套采用注塑一体成型,所述的限位挡板固设于固定轴前端,所述的限位挡板与固定轴采用注塑一体成型,所述的导管槽位于固定套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导管槽为C型凹槽,所述的第二绑带缝合于收纳包后端,且所述的第二绑带与第一绑带之间采用魔术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泌尿外科携管患者下床便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腹带、套带、调节布、收纳包、第一绑带、固定套、固定轴、限位挡板、导管槽、第二绑带,所述的腹带首末两端采用魔术贴连接,所述的套带滑动套设于腹带外侧,所述的调节布缝合于套带底部,所述的收纳包上端缝合于调节布下端,所述的第一绑带缝合于收纳包前端,所述的固定套胶粘于第一绑带前端,所述的固定轴固设于固定套前端中部,所述的固定轴与固定套采用注塑一体成型,所述的限位挡板固设于固定轴前端,所述的限位挡板与固定轴采用注塑一体成型,所述的导管槽位于固定套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导管槽为C型凹槽,所述的第二绑带缝合于收纳包后端,且所述的第二绑带与第一绑带之间采用魔术贴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泌尿外科携管患者下床便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布左侧上端还设有I魔术贴,所述的I魔术贴与调节布采用缝合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娥李金梅张露杨沙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