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焕亮专利>正文

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94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包括固定座和药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在现有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上新增加取样器和注射头,其中取样器由螺纹圈、内向锯齿、试样盒、试样槽和取样头共同组成,通过取样头右侧圆周外壁上的螺纹圈将整个取样器固定在介入针的左端,当对患者的肿瘤处进行治疗时,将介入针和取样器插入到患者肿瘤处,通过取样器内部的注射口向肿瘤处喷涂药液,定点高浓度的对患处进行治疗,简单高效,将取样头插到肿瘤中,利用内向锯齿在肿瘤中缓慢割动,使得肿瘤碎片脓液进入试样盒内的试样槽中,带出体内进行化验检测,能够简单高效的对肿瘤处同时进行喷药和取样,提高了治疗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
本技术属于肿瘤内科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
技术介绍
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属于介入治疗的一种仪器,介入治疗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治疗全程在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进行,能够准确地直接到达病变局部,同时又没有大的创伤,因此具有准确、安全、高效、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成为一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现有的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在实际的肿瘤内科的治疗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现有的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在对患者的皮肤下肿瘤处进行治疗时,不能够简单高效的对肿瘤处同时进行喷药和取样,造成治疗过程的繁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包括固定座(10)和药液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0)安装在药液管(5)的右端外壁上,所述固定座(10)的正右方设置有挤压座(7),所述挤压座(7)和固定座(10)通过挤压杆(9)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座(7)的右端外壁上设置有防滑垫(8),所述挤压杆(9)的最左端穿过固定座(10)并设置在药液管(5)的圆周内部,所述挤压杆(9)的左端设置有推挤圈(6),所述药液管(5)的下端圆周外壁上设置有固定环(11),所述药液管(5)的前端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12),所述药液管(5)的正左方设置有介入针(3),所述介入针(3)和药液管(5)通过连接头(4)固定连接,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包括固定座(10)和药液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0)安装在药液管(5)的右端外壁上,所述固定座(10)的正右方设置有挤压座(7),所述挤压座(7)和固定座(10)通过挤压杆(9)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座(7)的右端外壁上设置有防滑垫(8),所述挤压杆(9)的最左端穿过固定座(10)并设置在药液管(5)的圆周内部,所述挤压杆(9)的左端设置有推挤圈(6),所述药液管(5)的下端圆周外壁上设置有固定环(11),所述药液管(5)的前端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12),所述药液管(5)的正左方设置有介入针(3),所述介入针(3)和药液管(5)通过连接头(4)固定连接,所述介入针(3)的左端设置有取样器(1),所述取样器(1)的圆周内部介入针(3)的左端外壁设置有注射头(2),所述取样器(1)上设置有取样头(17),所述取样头(17)的右侧圆周外壁上设置有螺纹圈(13),所述取样头(17)靠左侧圆周内部设置有试样盒(15),所述试样盒(15)的右端设置有内向锯齿(14),所述试样盒(15)的圆周内部设置有开口向右的试样槽(16)。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焕亮王加勇
申请(专利权)人:刘焕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