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盖组件及具有其的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851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壶盖组件及水壶。该壶盖组件包括:壶盖本体,其开设有第一出水口;壶盖底板,其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设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触动机构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壶盖底板上的第一拨块,所述第一拨块用于封盖所述排气口,所述触动机构运动时能够推动所述第一拨块转动以使所述排气口开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壶盖组件通过触动机构与第一拨块的配合将排气口开启或密封,触动机构受到外力推动时,能够推动第一拨块转动以使排气口开启;触动机构不受外力时,能够使第一拨块复位将排气口关闭,触动机构与第一拨块结构简单,配合方便,能够实现良好的液体防漏效果,同时通过按动触动机构能够对排气装置的排气进行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壶盖组件及具有其的水壶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壶盖组件及具有其的水壶。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的加热水壶,一般有壶嘴和壶盖组件或无壶嘴壶盖组件上都会预留一个排气口,壶嘴和排气口是用来在加热时进行排气用,倾倒后易漏水,存在安全隐患。公开号为CN102715836B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漏的电热水壶,包括出水装置、提手装置和排气装置,排气装置内活动设置有可防止壶体倾斜或翻转时漏水的防漏阀,防漏阀由设置在排气装置上的蒸汽盒、阀体盖和上下滑动连接在两者之间的阀体构成。当整机(壶体)倾斜,紧固于滑杆的阀体以蒸汽盒和阀体盖(两排气口)为导套滑向蒸汽盒,并以液体的重量使阀体顶部紧贴蒸汽盒底部从而密封蒸汽盒的第一排气口,防止液体漏出。但是,水壶倾倒时,液体容易从出水口流出,仍存在液体漏出的风险,对水壶造成影响,且排气控制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壶盖组件,防止液体从排气口泄漏并有效控制排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壶盖组件,包括:壶盖本体,其开设有第一出水口;壶盖底板,其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设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触动机构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壶盖底板上的第一拨块,所述第一拨块用于封盖所述排气口,所述触动机构运动时能够推动所述第一拨块转动以使所述排气口开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壶盖组件通过触动机构与第一拨块的配合将排气口开启或密封,触动机构受到外力推动时,能够推动第一拨块转动以使排气口开启;触动机构不受外力时,能够使第一拨块复位将排气口关闭,触动机构与第一拨块结构简单,配合方便,能够实现良好的液体防漏效果,同时通过按动触动机构能够对排气装置的排气进行有效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拨块包括第一转轴、能够将所述排气口密封的压合部以及用于与所述触动机构抵接的第一卡接部,所述壶盖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配合连接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一扭簧,所述触动机构沿靠近所述第一拨块的方向运动能够推动所述第一拨块转动以使所述压合部与所述排气口分离,开启所述排气口。通过设置能够与触动机构相抵接的第一拨块并在第一拨块上套设第一扭簧,结构合理、简单,可以根据需要将排气口开启或关闭,实现良好的排气和防漏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壶盖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对应的第二出水口,所述壶盖底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排气口相配合的开口。通过分别在壶盖本体与壶盖底板上设置出水口和排气口,利用相应的通道将液体或气体分别排出,能够保证排气和液体流出的分别进行,提高水壶的可靠性,防止液体从排气口漏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壶盖组件还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壶盖本体上的出水口盖。设置有出水口盖能够防止水壶倾倒时液体从第一出水口漏出,提高水壶的密封性及实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壶盖底板上的第二拨块,所述第二拨块能够与所述触动机构抵接,所述触动机构运动时能够推动所述第二拨块转动以使所述出水口盖开启。通过设置第二拨块与触动机构配合,能够在开启排气口时开启第一出水口,降低水壶倾倒时的漏水风险,且能够实现出水口盖的自动开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拨块包括第二转轴、用于与所述触动机构抵接的第二卡接部以及用于与所述出水口盖抵接的凸起部,所述壶盖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转轴配合连接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第二扭簧,所述触动机构沿靠近所述第二拨块的方向运动能够推动所述第二拨块转动以使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出水口盖分离,将所述出水口盖开启。通过第二拨块分别与触动机构和出水口盖抵接,通过推动触动机构即可实现出水口盖的开启,结构简单、合理,开启方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盖通过第三转轴与所壶盖本体连接,所述出水口盖靠近所述第三转轴的位置设有抵接槽,所述凸起部能够穿过所述壶盖本体与所述抵接槽抵接。在出水口盖靠近第三转轴的位置设置抵接槽,一方面便于与第三转轴连接,另一方面便于凸起部穿过壶盖本体与出水口盖抵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盖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对接的一端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出水口密封的密封件,以提高第一出水口的密封性,保证壶盖的密封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壶盖底板上还设有用于对所述触动机构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防止触动机构运动时偏移并对触动机构的运动进行导向。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壶,包括壶体和上述的壶盖组件,壶盖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壶体,便于携带,且能够有效防止水壶倾倒时液体泄漏,提高水壶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壶盖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壶盖组件的侧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壶盖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水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壶盖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壶盖组件的侧向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壶盖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水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壶盖组件、1-壶盖本体、11-第一出水口、12-开口、13-出水口盖、131-第二密封件、132-第三转轴、14-第三轴孔;2-壶盖底板、21-排气口、22-第二出水口、231-第一轴孔、232-第二轴孔、24-限位机构;3-触动机构、31-施力端、32-受力端;41-第一拨块、411-第一转轴、412-压合部、413-第一卡接部、42-第二拨块、421-第二转轴、422-第二卡接部、423-凸起部、51-第一扭簧、52-第二扭簧、6-密封件;20-壶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壶盖本体,其开设有第一出水口;/n壶盖底板,其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设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触动机构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壶盖底板上的第一拨块,所述第一拨块用于封盖所述排气口,所述触动机构运动时能够推动所述第一拨块转动以使所述排气口开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壶盖本体,其开设有第一出水口;
壶盖底板,其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设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触动机构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壶盖底板上的第一拨块,所述第一拨块用于封盖所述排气口,所述触动机构运动时能够推动所述第一拨块转动以使所述排气口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拨块包括第一转轴、能够将所述排气口密封的压合部以及用于与所述触动机构抵接的第一卡接部,所述壶盖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配合连接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一扭簧,所述触动机构沿靠近所述第一拨块的方向运动能够推动所述第一拨块转动以使所述压合部与所述排气口分离,开启所述排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对应的第二出水口,所述壶盖底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排气口相配合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组件还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壶盖本体上的出水口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壶盖底板上的第二拨块,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刚纪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