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包路由方法与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2612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5
本公开提供一种封包路由(routing)方法与通信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用户设备从来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移动性,由控制节点更新配置给所述来源节点的第一路由配置与配置给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二路由配置;由所述来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的至少其中之一接收第一封包,其中所述第一封包具有第一标头,且所述第一标头反映所述移动性的结果;以及由所述来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根据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路由配置与更新后的所述第二路由配置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发送具有所述第一标头的所述第一封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封包路由方法与通信系统
本公开涉及一种封包路由(packetrouting)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图1是接取与回程整合(IntegratedAccessandBackhaul,IAB)网络架构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IAB网络架构包括至少一个IAB-donor和多个IAB节点(例如,IAB节点1至IAB节点4)。IAB-donor与核心网络(CoreNetwork,CN)连接并可为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E)和IAB节点提供服务。IAB节点具有无线回程功能并可为一个或多个UE和其他IAB节点提供服务。IAB-donor中的中央单元(CentralUnit,CU)拥有控制和较上层的功能。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服务数据适应协议(ServiceDataAdaptationProtocol,SDAP)及封包数据汇聚协定(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可实作于CU中。IAB-donor和IAB节点中的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Unit,DU)提供对于UE及其他IAB节点的下行(downstream)移动终端(MobileTermination,MT)的存取连接。例如,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媒体存取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MAC)和物理(PHY)层由DU托管。此外,作为适应层的回程适应协议(BackhaulAdaptationProtocol,BAP)层与RLC相关联。BAP层用以在IAB网络拓扑上对数据封包进行路由。在某些状况下,可能会发生UE从来源节点(例如,IAB节点2)换手(handover)至目标节点(例如,IAB节点4)的情形,以改变UE和CU之间的连接路径。当发生所述换手状况时,如何执行封包路由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是针对一种封包路由方法,其用于通信系统中的至少一节点。所述封包路由方法包括:响应于用户设备从来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移动性,由控制节点更新配置给所述来源节点的第一路由配置与配置给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二路由配置;由所述来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的至少其中之一接收第一封包,其中所述第一封包具有第一标头,且所述第一标头反映所述移动性的结果;以及由所述来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根据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路由配置与更新后的所述第二路由配置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发送具有所述第一标头的所述第一封包。本公开另针对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用户设备、来源节点、目标节点及控制节点。所述控制节点连接至所述来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所述控制节点用以响应于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来源节点至所述目标节点的移动性,更新配置至所述来源节点的第一路由配置与配置至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二路由配置。所述来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的至少其中之一用以接收第一封包,其中所述第一封包具有第一标头,且所述第一标头反映所述移动性的结果。所述来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还用以根据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路由配置与更新后的所述第二路由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发送具有所述第一标头的所述第一封包。为了使得本公开内容的前述特征和优点便于理解,下文详细描述附有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应理解,前文总体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图提供对所要求的本公开的进一步说明。然而,应理解,本公开内容可并不含有本公开内容的所有方面和实施例,且因此不希望用任何方式加以限制或约束。另外,本公开内容将包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改进和修改。附图说明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公开,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接取与回程整合(IntegratedAccessandBackhaul,IAB)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示的封包路由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示的UE从第一节点换手至第二节点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示的响应于换手的封包路由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示的响应于换手的封包路由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示的响应于换手的封包路由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示的UE从第一节点换手到第二节点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示的响应于换手的封包路由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示的响应于换手的封包路由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示的UE从第一节点换手到第二节点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示的通信时序图;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示的封包路由方法的流程图;图1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示的封包路由方法的流程图;图1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示的封包路由方法的流程图;图1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示的封包路由方法的流程图;图1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示的封包路由方法的流程图;图1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示的封包路由方法的流程图;图1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示的具有延迟RLC回应(ack)的封包路由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201:PDCPPDU1;202,402,502,602,802,902,903:适应标头;210~230,410,420:路由配置;301,302,701,702,1001,1002:连接路径;401:RLCPDUa;403:端点标记;410,420,510,840:临时路由配置;501:RLCPDUb;601:RLCPDUc;801:RLCPDUa;901:RLCPDUc;S1101~S1107,S1201~S1206,S1301~S1306,S1401~S1412,S1501~S1511,S1601~S1613,S1701~S1712:步骤;1801,1802:映射表。具体实施方式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本公开中的术语“节点”可以例如与单元(cell)的变形或子变形、服务单元、gNodeB(gNB)、eNodeB(eNB)、Node-B、基站(BaseStation,BS)、进阶(Advanced)BS、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Point,TRP)、非许可单元(unlicensedcell)、非许可服务单元,非许可TRP,基站收发器系统(BaseTransceiverSystem,BTS),存取点(accesspoint),家用BS,中继站(relaystation),散射体(scatterer),中继器(repeater),中间节点(intermediatenode),中介(in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封包路由方法,用于通信系统中的至少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包路由方法包括:/n响应于用户设备从来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移动性,由控制节点更新配置给所述来源节点的第一路由配置与配置给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二路由配置;/n由所述来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的至少其中之一接收第一封包,其中所述第一封包具有第一标头,且所述第一标头反映所述移动性的结果;以及/n由所述来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根据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路由配置与更新后的所述第二路由配置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发送具有所述第一标头的所述第一封包。/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25 US 62/796,591;20191227 US 16/727,9331.一种封包路由方法,用于通信系统中的至少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包路由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设备从来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移动性,由控制节点更新配置给所述来源节点的第一路由配置与配置给所述目标节点的第二路由配置;
由所述来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的至少其中之一接收第一封包,其中所述第一封包具有第一标头,且所述第一标头反映所述移动性的结果;以及
由所述来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根据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路由配置与更新后的所述第二路由配置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发送具有所述第一标头的所述第一封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包路由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移动性,由所述控制节点向所述来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配置适应路由配置;
由所述来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获得第二封包,其中所述第二封包不具有反映所述移动性的结果的所述第一标头;以及
由所述来源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根据所述适应路由配置发送所述第二封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包路由方法,其中根据所述适应路由配置发送所述第二封包包括:
根据所述适应路由配置,将反映所述移动性的结果的第二标头添加至所述第二封包;以及
根据所述适应路由配置发送所述第二封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包路由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标头携带的信息包括作为所述目标节点的出口节点的识别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封包相关的路由路径的识别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包路由方法,其中与所述第一封包相关的所述路由路径的所述识别信息关联于所述第一封包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优先级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包路由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标头携带的所述信息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识别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包路由方法,其中记录于所述第一路由配置与所述第二路由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中的信息包括出口节点的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封包相关的路由路径的识别信息及出口回程(egressbackhaul)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信道的识别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包路由方法,其中记录于所述第一路由配置与所述第二路由配置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中的所述信息还包括QoS/优先级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包路由方法,其中记录于所述第一路由配置与所述第二路由配置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中的所述信息还包括入口回程(ingressbackhaul)RLC信道的识别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包路由方法,其中记录于所述第一路由配置与所述第二路由配置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中的所述信息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识别信息与下一个路由节点的识别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包路由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来源节点接收到响应于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来源节点至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移动性的所述路由配置之前,由所述来源节点接收第三封包,其中所述第三封包具有第三标头;以及
若所述第三标头指示所述第三封包的出口节点为所述来源节点,在所述来源节点接收到响应于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来源节点至所述目标节点的所述移动性的所述路由配置之后,由所述来源节点根据所述适应路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静纹邱俊渊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