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D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线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491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将2根绕线多层地卷绕而成的线圈部件中降低寄生电容分量。线圈部件(1)具备卷绕于卷芯部(13)的绕线(W1、W2)。绕线(W1、W2)在卷芯部(13)上构成至少3层的卷绕层,绕线(W1、W2)的第i匝(i是1以上的整数)、第i+1匝和第i+2匝位于互相不同的卷绕层。这样,由于将匝数近的第i~第i+2匝配置于互相不同的卷绕层,因此可以防止因使匝数差大的匝彼此邻接而导致的寄生电容分量的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圈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绕线多层地卷绕于卷芯部而成的线圈部件。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绕线卷绕于卷芯部而成的线圈部件的电感,需要使绕线的匝数增加,但是在将绕线单层地卷绕于卷芯部的方法中,与匝数成比例地增大卷芯部所需要的长度。因此,为了抑制卷芯部的长度并且使绕线的匝数增加,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需要将绕线多层地卷绕于卷芯部。另一方面,在主要用于电源电路的线圈部件中,要求低直流电阻和高额定电流。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考虑使用并联连接的2根绕线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6~图8中公开了通过将2根绕线多层地卷绕而成的线圈部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741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图6~图8中公开的卷绕结构中,由于匝数差大的匝彼此相邻,因此存在产生大的寄生电容成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存在如下趋势:由匝数差小的匝彼此产生的寄生电容成分主要被串联连接,因此该值变小,相对于此,由匝数差大的匝彼此产生的寄生电容成分主要被并联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n具备:/n卷芯部;以及/n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第1和第2绕线,/n所述第1和第2绕线在所述卷芯部上构成至少3层的卷绕层,/n所述第1和第2绕线的第i匝、第i+1匝和第i+2匝位于互相不同的卷绕层,其中,i是1以上的整数。/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28 JP 2019-012475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
卷芯部;以及
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第1和第2绕线,
所述第1和第2绕线在所述卷芯部上构成至少3层的卷绕层,
所述第1和第2绕线的第i匝、第i+1匝和第i+2匝位于互相不同的卷绕层,其中,i是1以上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和第2绕线从靠近所述卷芯部的层起按顺序构成包含下层、中间层和上层的3层的卷绕层,
在所述下层卷绕有所述第1和第2绕线的所述第i匝,
在所述中间层卷绕有所述第1和第2绕线的所述第i+1匝,
在所述上层卷绕有所述第1和第2绕线的所述第i+2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绕线的第i+4匝沿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i匝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i匝形成的谷线卷绕,
所述第1绕线的第i+5匝沿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i+1匝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i+1匝形成的谷线卷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绕线的第i+4匝沿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i+3匝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i匝形成的谷线卷绕,
所述第2绕线的第i+5匝沿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i+4匝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i+1匝形成的谷线卷绕。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绕线的第i+7匝沿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i匝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i匝形成的谷线卷绕,
所述第1绕线的第i+5匝沿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i+1匝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i+1匝形成的谷线卷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绕线的第i+7匝沿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i+3匝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i匝形成的谷线卷绕,
所述第2绕线的第i+5匝沿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i+4匝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i+1匝形成的谷线卷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和第2绕线从靠近所述卷芯部的层起依次构成包含下层、第1中间层、第2中间层和上层的4层的卷绕层,
在所述下层卷绕有所述第1和第2绕线的所述第i匝,
在所述第1中间层卷绕有所述第1和第2绕线的所述第i+1匝,
在所述第2中间层卷绕有所述第1和第2绕线的所述第i+2匝,
在所述上层卷绕有所述第1和第2绕线的第i+3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绕线的第i+5匝沿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i匝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i匝形成的谷线卷绕,
所述第1绕线的第i+6匝沿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i+1匝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i+1匝形成的谷线卷绕,
所述第1绕线的第i+7匝沿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i+2匝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i+2匝形成的谷线卷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绕线的第i+5匝沿由所述第1绕线的第i+4匝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i匝形成的谷线卷绕,
所述第2绕线的第i+6匝沿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i+5匝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i+1匝形成的谷线卷绕,
所述第2绕线的第i+7匝沿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i+6匝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野花子铃木宽占部大辅东田启吾土屋友一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