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性废油处理系统和放射性废油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2487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射性废油处理系统和放射性废油处理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第一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以及连接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的混合罐,混合罐设置有氧气入口和催化药剂入口;第一循环回路上设置有放射性废油入口、脱气装置以及第一阀门;第二循环回路上设置有离心机和第二阀门;其中,在同一时间内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中仅一个阀门打开,在第一阀门打开时,第一循环回路与所述混合罐连通,第二循环回路关闭;在第二阀门开时,第二循环回路与混合罐连通,第一循环回路关闭。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去除放射性废油中的放射性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射性废油处理系统和放射性废油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工业
,尤其涉及一种放射性废油处理系统和放射性废油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核能发电、核技术应用产业等的发展,在核设置的运行、维护和退役等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放射性废油。该放射性废油的种类包括高粘度的润滑油,如真空泵油、机油、导轨油等。该放射性废油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因此不能随意排放。例如:反应堆系统中使用润滑油和液压油作为机械系统的驱动,在运行过程中,润滑油和液压油可能会受到放射性污染,从而形成放射性废油。以在加拿大氘-铀(CANDU)反应堆为例,该反应堆每年生产约几百升放射性废油。由于放射性废油的特殊性状,使其去污处理的难度大,很难利用针对放射性废液(水)的一般净化处理手段(如采用普通的固化(固定)的方法进行稳定化处理)对放射性废油进行处理。而且,放射性废油的最终废物固化体的稳定性和对放射性核素包容性(浸出性高)不佳。在相关技术中,将放射性废油暂存于相关储存设施中。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放射性废油的存储总量逐渐巨大,从而加重了存储的成本,并降低了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由此可知,相关技术中对放射性废油的处理方法存在安全性能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放射性废油处理系统和放射性废油处理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对放射性废油的处理方法存在的安全性能低的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射性废油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和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混合罐,所述混合罐设置有氧气入口和催化药剂入口;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上设置有放射性废油入口、脱气装置以及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上设置有离心机和第二阀门;其中,在同一时间内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中仅一个阀门打开,在所述第一阀门打开时,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与所述混合罐连通,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关闭;在所述第二阀门开时,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与所述混合罐连通,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关闭。可选的,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上还设置有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离心机的沿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上游端。可选的,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上还设置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于所述离心机与所述第一过滤器之间。可选的,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上还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混合罐的沿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上游端。可选的,所述混合罐内设置有搅拌器。可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上的废油出口,所述废油出口设置于所述离心机的沿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下游端。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收集罐,所述第一收集罐通过第一支路连接至所述废油出口,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可选的,还包括与所述离心机连接的第二收集罐,用于收集所述离心机从所述放射性废油中离心出的放射性固体颗粒。可选的,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上还设置有取样口,所述取样口设置于所述离心机的沿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下游端。可选的,所述脱气装置包括脱气器、连接于所述脱气器的出气口侧的气体排放管道和设置于所述气体排放管道上的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用于过滤所述脱气器排出的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可选的,所述放射性废油入口通过第二支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且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过滤器,所述第三过滤器用于过滤所述放射性废油中的固体杂质。可选的,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上还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设置于所述混合罐的沿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下游端。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放射性废油处理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放射性废油处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关闭第二循环回路,并连通第一循环回路;向所述混合罐中输送放射性废油;向所述混合罐中通入氧气和催化药剂,以使放射性废油与所述氧气和所述催化药剂反应生成不溶于油的放射性固体颗粒;关闭第一循环回路,并连通第二循环回路;开启离心机,以将所述放射性固体颗粒从所述放射性废油中分离。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循环回路与混合罐确保放射性废油与氧气和催化药剂发生化学反应后将放射性废油中的放射性物质转化为放射性固体颗粒,然后,通过第二循环回路将该放射性固体颗粒离心出来,从而达到去除放射性废油中的放射性物质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射性废油处理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射性废油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射性废油处理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所述放射性废油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循环回路1、第二循环回路2以及连接第一循环回路1和第二循环回路2的混合罐3,混合罐3设置有氧气入口31和催化药剂入口32;第一循环回路1上设置有放射性废油入口11、脱气装置12以及第一阀门13;第二循环回路2上设置有离心机21和第二阀门22;其中,在同一时间内第一阀门13和第二阀门22中仅一个阀门打开,在第一阀门13打开时,第一循环回路1与混合罐3连通,第二循环回路2关闭;在第二阀门22开时,第二循环回路2与混合罐3连通,第一循环回路1关闭。在处理放射性废油的过程中,先通过放射性废油入口11向第一循环回路1中通入待处理的放射性废油,该放射性废油通过第一循环回路1流动至混合罐3中,并通过氧气入口31和催化药剂入口32分别通入氧气和催化药剂,该氧气和催化药剂可以与放射性废油中的放射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以使放射性物质转化为不溶于油的放射性固体颗粒。在第一循环回路1循环一次或者多次之后,打开第二阀门22且关闭第一阀门13,以使第一循环回路关闭,含有放射性固体颗粒的废油仅在第二循环回路2与混合罐3之间循环。以通过第二循环回路2上的离心机21将放射性固体颗粒从废油中分离出来,从而便于按照一般废油的处理方式对本系统处理后得出的废油进行回收或者净化再利用等。其中,加入混合罐3内的催化药剂用于将放射性废油中的放射性物质转化为不溶于油的放射性固体颗粒,以便于在离心机21中分离出来。例如:在放射性废油中含有氚、锶、铯、钴等核素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氧气和金属催化剂,例如:铜催化剂、铁催化剂,以降低所述氚、锶、铯、钴等核素的放射性活性形成便于分离的放射性固体颗粒。需要说明的是。该催化药剂的种类和分量可以根据放射性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射性废油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n第一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和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混合罐,所述混合罐设置有氧气入口和催化药剂入口;/n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上设置有放射性废油入口、脱气装置以及第一阀门;/n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上设置有离心机和第二阀门;/n其中,在同一时间内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中仅一个阀门打开,在所述第一阀门打开时,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与所述混合罐连通,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关闭;在所述第二阀门开时,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与所述混合罐连通,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射性废油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循环回路、第二循环回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和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混合罐,所述混合罐设置有氧气入口和催化药剂入口;
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上设置有放射性废油入口、脱气装置以及第一阀门;
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上设置有离心机和第二阀门;
其中,在同一时间内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中仅一个阀门打开,在所述第一阀门打开时,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与所述混合罐连通,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关闭;在所述第二阀门开时,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与所述混合罐连通,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上还设置有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离心机的沿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上游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上还设置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于所述离心机与所述第一过滤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上还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混合罐的沿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上游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内设置有搅拌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上的废油出口,所述废油出口设置于所述离心机的沿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下游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收集罐,所述第一收集罐通过第一支路连接至所述废油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若霞杨彬刘强伍灵杨洋荆黎何琳璐秦福初方祥洪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