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婉峰专利>正文

可层叠置物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482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层叠置物架,所述置物架包括承托部和设置在所述承托部下方的两个支撑部,所述承托板的上表面呈矩形,两个所述支撑部能够相对翻转地设置在所述承托部的下表面,所述承托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置物架中,上层的所述置物架上的第二定位部与下层的所述置物架上的第一定位部相定位。该置物架通过上下置物架上对应的第二定位部和第一定位部能够将二者进行层叠定位,可根据需要选择置物架的层数,并且在不使用时,还能够将该置物架进行折叠,便于收纳,尤其适用于紧凑型住宅中的家居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层叠置物架
本技术涉及收纳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层叠置物架。
技术介绍
现代城市住宅,由于单价的限制,有限经济能力下的房屋面积不会太大,并且由于公摊面积的存在,导致有效住宅面积严重变小,对消费者来说要充分利用室内空间才是硬道理,而对于较高的空间的最有效的利用方法是分层,但家居生活中,并且很多情况下,物品的摆放不是一成不变的,故需要一种能够实现层叠和折叠的置物收纳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层叠置物架,通过上下置物架上对应的定位部能够将二者进行层叠定位,可根据需要选择置物架的层数,并且在不使用时,还能够将该置物架进行折叠,便于收纳,尤其适用于紧凑型住宅中的家居收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层叠置物架,所述置物架包括承托部和设置在所述承托部下方的两个支撑部,所述承托板的上表面呈矩形,两个所述支撑部能够相对翻转地设置在所述承托部的下表面,所述承托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置物架中,上层的所述置物架上的第二定位部与下层的所述置物架上的第一定位部相定位。可选地,所述承托部包括板体和位于所述板体的下方的两根平行设置的横撑杆,所述板体上开设有两个通孔,部分所述横撑杆分别从两个所述通孔露出而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可选地,所述承托部包括多跟横杆和多根纵杆,其中两根所述横杆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两根连杆和连接在两根所述连杆之间的过渡杆,所述连杆对应铰接在所述承托部上,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形成在所述过渡杆上的两个n型的弯折部,当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定位时,所述第二定位部骑设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由一根金属杆弯折而成。可选地,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铰接安装在相对称的两根所述纵杆上。可选地,所述置物架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当所述置物架处于折叠状态时,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翻转至贴附在所述承托部的下表面的位置;当所述置物架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翻转至远离所述承托部的位置,两个所述支撑部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为a,两个所述支撑部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b,a<b。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设计的可层叠置物架,通过上下置物架上对应的第二定位部和第一定位部能够将二者进行层叠定位,可根据需要选择置物架的层数,并且在不使用时,还能够将该置物架进行折叠,便于收纳,尤其适用于紧凑型住宅中的家居收纳。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种实施例的可层叠置物架中的承托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二种实施例的可层叠置物架中的承托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置物架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可层叠置物架中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承托部,2-支撑部,3-第一定位部,4-第二定位部,5-板体,6-横撑杆,7-横杆,8-纵杆,9-连杆,10-过渡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第一种实施例中的可层叠置物架,置物架包括承托部1和设置在承托部1下方的两个支撑部2,承托板的上表面呈矩形,两个支撑部2能够相对翻转地设置在承托部1的下表面,承托部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支撑部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4,上下相邻的两个置物架中,上层的置物架上的第二定位部4与下层的置物架上的第一定位部3相定位。其中,更具体地,承托部1包括板体5和位于板体5的下方的两根平行设置的横撑杆6,板体5上开设有两个通孔,部分横撑杆6分别从两个通孔露出而形成第一定位部3,支撑部2包括两根连杆9和连接在两根连杆9之间的过渡杆10,连杆9对应铰接在承托部1上,第二定位部4为形成在过渡杆10上的两个n型的弯折部,当第一定位部3与第二定位部4相定位时,第二定位部4骑设在第一定位部3上,支撑部2由一根金属杆弯折而成,两个支撑部2分别铰接安装在相对称的两根纵杆8上,置物架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当置物架处于折叠状态时,两个支撑部2分别翻转至贴附在承托部1的下表面的位置;当置物架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支撑部2分别翻转至远离承托部1的位置,两个支撑部2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为a,两个支撑部2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b,a<b,即从侧面看,两个支撑部2呈“八”字型,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二种实施例中的可层叠置物架,置物架包括承托部1和设置在承托部1下方的两个支撑部2,承托板的上表面呈矩形,两个支撑部2能够相对翻转地设置在承托部1的下表面,承托部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支撑部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4,上下相邻的两个置物架中,上层的置物架上的第二定位部4与下层的置物架上的第一定位部3相定位。其中,更具体地,承托部1包括多跟横杆7和多根纵杆8,其中两根横杆7形成第一定位部3,支撑部2包括两根连杆9和连接在两根连杆9之间的过渡杆10,连杆9对应铰接在承托部1上,第二定位部4为形成在过渡杆10上的两个n型的弯折部,当第一定位部3与第二定位部4相定位时,第二定位部4骑设在第一定位部3上,支撑部2由一根金属杆弯折而成,两个支撑部2分别铰接安装在相对称的两根纵杆8上,置物架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当置物架处于折叠状态时,两个支撑部2分别翻转至贴附在承托部1的下表面的位置;当置物架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支撑部2分别翻转至远离承托部1的位置,两个支撑部2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为a,两个支撑部2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b,a<b,即从侧面看,两个支撑部2呈“八”字型,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综上,两种技术方案中的可层叠置物架,通过上下置物架上对应的第二定位部和第一定位部能够将二者进行层叠定位,可根据需要选择置物架的层数,并且在不使用时,还能够将该置物架进行折叠,便于收纳,尤其适用于紧凑型住宅中的家居收纳。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层叠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包括承托部和设置在所述承托部下方的两个支撑部,所述承托板的上表面呈矩形,两个所述支撑部能够相对翻转地设置在所述承托部的下表面,所述承托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置物架中,上层的所述置物架上的第二定位部与下层的所述置物架上的第一定位部相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层叠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包括承托部和设置在所述承托部下方的两个支撑部,所述承托板的上表面呈矩形,两个所述支撑部能够相对翻转地设置在所述承托部的下表面,所述承托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置物架中,上层的所述置物架上的第二定位部与下层的所述置物架上的第一定位部相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层叠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包括板体和位于所述板体的下方的两根平行设置的横撑杆,所述板体上开设有两个通孔,部分所述横撑杆分别从两个所述通孔露出而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层叠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包括多跟横杆和多根纵杆,其中两根所述横杆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层叠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两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婉峰
申请(专利权)人:王婉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