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锥轮驱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
,尤其涉及一种双锥轮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申请号:CN201910086707.1,专利技术名称:圆环链驱动机构)中,圆环链驱动机构是通过圆环链一侧搭挂在锥形滚筒的大端,另一侧搭挂在锥形滚筒的小端,利用圆环链自身的重量和作用在大端的力矩大于小端的力矩而驱动锥形滚筒转动。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由于“圆环链驱动机构”主要是依靠圆环链作用于锥轮上的重力做功,若需提高该机构的做功能力,就得增加圆环链的重量和长度,导致该机构占用空间增加、重量增加、圆环链与挡链箱之间的摩擦力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锥轮驱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锥轮驱动机构,在其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双锥轮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第二支座与第三支座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锥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支座与第三支座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设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且平行设置的千斤顶,能够调整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第三支座之间的距离;/n所述第二支座上设有第一固定座,第一锥轮同轴固定穿设于第一主轴,所述第一锥轮通过所述第一主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n所述第三支座上设有第二固定座,第二锥轮同轴固定穿设于第二主轴,所述第二锥轮通过所述第二主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n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第二主轴的轴向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锥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支座与第三支座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设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且平行设置的千斤顶,能够调整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第三支座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支座上设有第一固定座,第一锥轮同轴固定穿设于第一主轴,所述第一锥轮通过所述第一主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
所述第三支座上设有第二固定座,第二锥轮同轴固定穿设于第二主轴,所述第二锥轮通过所述第二主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
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第二主轴的轴向之间呈第一角度设置;
所述第二支座设有圆环链过孔,圆环链穿过所述圆环链过孔,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锥轮,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锥轮,所述第二支座上设有第一挡链装置,所述第一锥轮的小端穿入所述第一挡链装置,套设于所述第一锥轮上的所述圆环链抵于所述第一挡链装置,使套设于所述第一锥轮上的所述圆环链的第一内侧与所述第一锥轮的小端外表面接触,第二内侧与所述第一锥轮的大端外表面接触;
所述第三支座上设有第二挡链装置,所述第二锥轮的小端穿入所述第二挡链装置,套设于所述第二锥轮上的所述圆环链抵于所述第二挡链装置,使套设于所述第二锥轮上的所述圆环链的第一内侧与所述第二锥轮的大端外表面接触,第二内侧与所述第二锥轮的小端外表面接触;
所述千斤顶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支座和所述第三支座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锥轮和所述第二锥轮涨紧所述圆环链,使所述圆环链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作用于所述第一锥轮和所述第二锥轮两侧的力矩不同,使所述圆环链带动所述第一锥轮和所述第二锥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锥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链装置包括第一框结构和多个第一转轴部,所述第一框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转轴部可转动的分布设置在所述第一框结构靠近所述圆环链的一侧面,所述圆环链的一端与所述多个第一转轴部滑动接触;
所述第二挡链装置包括第二框结构和多个第二转轴部,所述第二框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座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转轴部可转动的分布设置在所述第二框结构靠近所述圆环链的一侧面,所述圆环链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二转轴部滑动接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巍,李树森,沈伟宁,
申请(专利权)人: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