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模型边墙及装配式模型边墙智能照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200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模型边墙及装配式模型边墙智能照排系统,涉及土工建筑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土工建筑边墙制造成本较高,所用材料成本高,不能循环利用,而且拆除施工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该装配式模型边墙包括多个预制砼板(1),其中相邻两个所述预制砼板(1)通过钢梁(2)相连接,并且在相邻两个所述钢梁(2)的连接处通过柔性接头(4)形成连接以使相邻的所述预制砼板(1)之间能够形成不同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模型边墙可以实现快速组装,形成不同形状的封闭体结构边墙,而且还具有可重复利用、易拆除、投资小、使用方便的优点,显著降低了物理模型的制作成本,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模型边墙及装配式模型边墙智能照排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工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模型边墙及装配式模型边墙智能照排系统。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在于建筑方式,传统建筑一般采用砖砌、粉泥方式,例如传统对于边墙的施工通常包括放线、砌砖、粉面以及设置不透水层等等,以往均需采用红砖、黄土、水泥、大沙、防水土工布和防水涂料等,所用材料成本高,不能循环利用,而且拆除施工难度较大。装配式建筑在设计与施工之间增加了预制环节,可以根据需要制造各种预制件,使得预制件质量可控。因此,针对占用成本较高的土工建筑部分,需要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成本低的装配式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模型边墙及装配式模型边墙智能照排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土工建筑边墙制造成本较高,所用材料成本高,不能循环利用,而且拆除施工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模型边墙,包括多个预制砼板,其中相邻两个所述预制砼板通过钢梁相连接,并且在相邻两个所述钢梁的连接处通过柔性接头形成连接以使相邻的所述预制砼板之间能够形成不同夹角。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预制砼板上与所述预制砼板一体成型的设有卡扣结构;所述钢梁能够穿过所述卡扣结构设置。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预制砼板为预制钢混砼板。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预制砼板的长度为1m、2m或5m。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每个所述预制砼板上均设有二维码标签,并且在每个所述预制砼板内部内置有芯片,所述二维码标签与所述芯片通信连接。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在所述预制砼板内侧面上设置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为土工布。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钢梁呈“I”型结构,在位于所述钢梁端部的上横面和下横面上均设有能够与柔性接头相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柔性接头包括位于两端的连接头以及将两端的所述连接头进行连接的柔性橡胶管,其中,所述连接头能够套入所述钢梁的端部并与所述钢梁形成固定连接。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头呈矩形状,在所述连接头上设有与所述钢梁上的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以便通过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配合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钢梁形成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模型边墙智能照排系统,包括所述的装配式模型边墙,还包括终端处理平台,所述终端处理平台与内置于每个预制砼板内的芯片通信连接。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模型边墙及智能照排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模型边墙包括多个预制砼板,其中相邻两个预制砼板通过钢梁相连接,并且在相邻两个钢梁的连接处通过柔性接头形成连接以使相邻的预制砼板之间能够形成不同夹角。从而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模型边墙可以实现快速组装,形成不同形状的封闭体结构边墙,而且还具有可重复利用、易拆除、投资小、使用方便的优点,显著降低了物理模型的制作成本,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装配式模型边墙智能照排系统,包括所述的装配式模型边墙,还包括终端处理平台,所述终端处理平台与内置于每个预制砼板内的芯片通信连接。终端处理平台与每个预制砼板内的芯片进行通信连接,施工人员可以基于终端处理平台预先对需要安装的边墙形状进行设计,例如根据需要对预制砼板进行排列和组合,使形成的模型边墙符合预安装位置的需求。终端处理平台还能够实时进行位置调整以及对每个预制砼板的状态监测,能够对各个预制砼板的芯片上的信息进行存储和更新,以便及时了解装配式模型边墙的相关信息,实现对装配式模型边墙进行智能照排,减小拼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施工时,通过读取装配式模型边墙上的二维码标签,即可读取与二维码标签相对应的芯片上的预制砼板的相关信息,例如:安装位置信息、定位信息以及类型信息等,实现对每个预制砼板的信息追踪。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模型边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模型边墙的预制砼板的侧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模型边墙中卡扣与钢梁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模型边墙中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柔性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模型边墙智能照排系统的模块连接图。图中:1-预制砼板;2-钢梁;3-卡扣结构;4-柔性接头;5-二维码标签;6-防水层;7-芯片;8-终端处理平台;21-第一连接孔;41-连接头;42-柔性橡胶管;43-第二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模型边墙,包括多个预制砼板1。其中相邻两个预制砼板1通过钢梁2相连接,并且在相邻两个钢梁2的连接处通过柔性接头4形成连接以使相邻的预制砼板1之间。从而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模型边墙通过将成型的预制砼板通过钢梁和柔性接头形成连接,从而组成封闭体结构,由于相邻两个预制砼板之间的钢梁通过柔性接头进行连接,柔性接头为一种抗拉、抗剪切能力强的塑胶接头,可以使预制砼板的角度随意调节,从而可以形成不同形状的封闭体。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模型边墙安装和拆除均比较方便快速,并且预制砼板可以重复利用,有效降低了模型制备的成本。优选地,在预制砼板1上与预制砼板1一体成型的设有卡扣结构3。即,卡扣结构3与预制砼板1为一体式结构,在加工时一体加工而成,卡扣结构3与预制砼板1的材质相同。优选地,钢梁2能够穿过卡扣结构3设置,如图1和图3所示。优选地,预制砼板1为预制钢混砼板。优选地,预制砼板1的长度为1m、2m或5m。优选地,在每个预制砼板1上均设有二维码标签5。并且在每个预制砼板1内部内置有芯片7,二维码标签5与芯片7通信连接。从而每个预制砼板均具有唯一的标签,便于对每个预制砼板进行信息追踪。二维码标签与芯片的设置还能够通过电脑对每个具有不同二维码标签的预制砼板进行排列和组合,然后将其应用于现场生产、码放和施工,后期可以进行数据信息追踪,从而使边墙的建筑应力达标,且达到成本最低、用料最少的目的。如图2所示,优选地,还包括在预制砼板1内侧面上设置的防水层6。优选地,防水层6为土工布。优选地,土工布与预制砼板之间使用胶与水泥浆贴服,晾干后即可平滑连接。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模型边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预制砼板(1),其中相邻两个所述预制砼板(1)通过钢梁(2)相连接,并且在相邻两个所述钢梁(2)的连接处通过柔性接头(4)形成连接以使相邻的所述预制砼板(1)之间能够形成不同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模型边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预制砼板(1),其中相邻两个所述预制砼板(1)通过钢梁(2)相连接,并且在相邻两个所述钢梁(2)的连接处通过柔性接头(4)形成连接以使相邻的所述预制砼板(1)之间能够形成不同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模型边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制砼板(1)上与所述预制砼板(1)一体成型的设有卡扣结构(3);所述钢梁(2)能够穿过所述卡扣结构(3)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模型边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砼板(1)为预制钢混砼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模型边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砼板(1)的长度为1m、2m或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模型边墙,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预制砼板(1)上均设有二维码标签(5),并且在每个所述预制砼板(1)内部内置有芯片(7),所述二维码标签(5)与所述芯片(7)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模型边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预制砼板(1)内侧面上设置的防水层(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夏润亮余欣万占伟夏军强张俊华陈书奎马怀宝王增辉金锦王敏朱敏刘启兴李斌杨无双吴腾冯兴凯余彦李冰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