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大型塑料模具钢预硬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1945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大型塑料模具钢预硬方法,采用水、空交替冷却工艺替代传统的水淬油冷工艺,配合特殊的回火工艺,能够降低模块开裂倾向,并且提高硬度均匀性。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以下具体工艺路线:正火→退火→保留头尾并修磨表面缺陷→加热淬火,水、空交替冷却→台阶式一次回火→探伤、头尾锯切,硬度检验→二次回火→最终探伤检验和硬度探伤;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主要在于:(1)模块带头尾预硬,降低角部开裂风险;(2)采用多次水、空冷却,返温起到自回火作用,提高模块塑性,降低角部开裂风险;(3)控制冷却后的返温温度范围230℃~260℃,降低了心部横裂风险;(4)通过台阶式回火工艺,提高模块的硬度均匀性;降低热处理投入成本,提高环保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大型塑料模具钢预硬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塑料模具钢热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超大型塑料模具钢718HH(厚度800mm~1200mm,宽度1200mm~2000mm,长度大于2500mm,下文简称718HH大模块)预硬方法。
技术介绍
718HH大模块主要应用于汽车保险杠模具,使用硬度(HRC)32~38,随着汽车工业发展,用户对模具的抛光性要求越来越高,硬度均匀性做为影响抛光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逐渐引起用户的关注,希望大模块的整体硬度(HRC)差不大于4。其成分质量百分配比(%)为:碳:0.24~0.30,硅不大于0.20,锰:1.40~1.60,磷不大于0.025,硫不大于0.010,铬:1.25~1.45,镍:0.80~1.20,钼:0.45~0.60,钒:0.09~0.15,余为铁及其不可避免的杂质。目前,国内生产718HH大模块的预硬工艺路线多以“正火—退火—头尾锯切—淬火(水淬、油冷)—两次一段式回火”为主,根据规格不同,一般水冷30min~50min,油冷360min~500min,钢材返温低于160℃装炉回火,回火温度为540℃~560℃。该工艺为了保证硬度均匀性,需要尽可能的增加冷却深度,保证模块淬透。淬火过程存在两种开裂风险:角部纵裂和心部横裂。为了防止淬裂,控制冷却强度,导致模块心部马氏体转变量少于其余位置,后经一段式温度回火,心表存在较大硬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大型塑料模具钢预硬方法,采用水、空交替冷却工艺替代传统的水淬油冷工艺,配合特殊的回火工艺,可以降低模块开裂倾向,并且提高硬度均匀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具体工艺:⑴工艺路线:正火→退火→保留头尾并修磨表面缺陷→加热淬火(水、空交替冷却)→台阶式一次回火→探伤、头尾锯切,硬度检验→二次回火→最终探伤检验和硬度检验;⑵模块正火+退火后,冷却至室温,探伤确保模块内部无缺陷,并检查模块表面,若存在折叠、裂纹类缺陷需进行修磨,模块保留头尾;⑶模块装炉加热淬火,允许装炉温度不高于350℃,以不大于4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50℃±10℃,保温10h,再以不大于60℃/h升温至920℃±10℃,保温20h~35h;⑷淬火加热保温结束后,出炉空冷至大表面心部700℃~750℃快速入水,视模块规格,采用水冷(110min~130min)→空冷(60min)→水冷(60min~70min)→空冷(20min)→水冷(15min~25min)→空冷(返温至最高温230℃~260℃,降至180℃~200℃装炉回火)的冷却工艺交替冷却,冷却过程中需保证水温不高于35℃;⑸一次回火工艺采用台阶式回火,淬火冷却结束后装炉回火,先以250℃±10℃待料5h~10h,再以不大于60℃/h升温至610℃±10℃,保温10h~18h,随炉缓冷至500℃±10℃保温50h~80h,保温结束后随炉缓冷至室温;⑹一次回火冷至室温后进行探伤确认,切除模块头尾,硬度检验,最后进行二次回火,以不大于30℃/h升温至480℃±10℃保温35h~60h后随炉缓冷至室温;⑺最终探伤检验和硬度检验。本专利技术的机理分析及专利技术点:传统的水淬油冷工艺预硬原理为,通过淬火冷却将模块从内到外均转变为淬火组织(一般为马氏体或者贝氏体),后根据用户需求的硬度值,选取低于临界点A1的某一恒温回火,转变为稳定的回火组织。该工艺关键是要保证模块心表组织的类型和转变量趋于一致,或者说越接近,回火后硬度均匀性越好,因此对模块的冷却强度要求较高。但是在冷却过程存在组织应力和热应力,其中热应力变化规律为:冷却前期表层受拉,心部受压,冷却后期表层受压,心部受拉;组织应力变化规律为:冷却前期表层受压,心部受拉,冷却后期表层受拉,心部受压;当两种应力作用方向相反时相互抵消,作用方向相同时相互迭加,当应力迭加超过钢材的极限强度时,就会造成开裂,尤其是超大规格模块,头尾锯切后加热淬火,模块棱角位置易形成应力集中造成角部纵裂,且油冷时间较长,冷却深度较深,心部冷却后期形成的拉热应力越大,造成心部横裂风险越高。若降低冷却强度,心表组织转变存在差异,差异越大,硬度均匀性越差。本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带头尾淬火,减少模块容易造成应力集中的棱角,并且采用多次水、空交替冷却,空冷返温可以起到自回火作用,提高模块塑性,降低角部开裂风险。另外,本工艺冷却后期模块表面返温温度较高(230℃~260℃),冷却强度远远低于传统水淬油冷工艺,大大的减少了冷却后期心部的拉热应力,降低心部横裂风险,这种工艺造成模块心表淬火硬度差异较大,可通过台阶式一次回火来弥补带来的硬度差异,即先短时间采用高温温度回火,将距离模块表面一定深度的淬火组织转变为稳定的回火组织,获得想要的硬度范围,再将温度降至低温温度回火,保温一定时间,基本保留原心部的淬火硬度不被回低。通过高温段回火降低模块近表面一定深度范围的硬度,低温段回火保留住心部的淬火硬度来缩小硬度差,增加硬度均匀性。与现有技术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主要在于:能够降低模块开裂倾向,达到提高硬度均匀性的目的,能够降低热处理的投入成本,并提高环保水平;⑴模块带头尾预硬,降低角部开裂风险;⑵采用多次水、空交替冷却工艺,空冷返温可以起到自回火作用,提高模块塑性,降低角部开裂风险;⑶控制冷却结束后的返温温度范围230℃~260℃,降低了心部横裂风险;⑷通过台阶式回火工艺,提高模块的硬度均匀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和说明。实施例1、实施例2生产钢种:718HH;执行⑴工艺路线:正火→退火→保留头尾并修磨表面缺陷→加热淬火(水、空交替冷却)→台阶式一次回火→探伤、头尾锯切,硬度检验→二次回火→最终探伤检验和硬度检验;实施例1生产规格:960x1310x3100mm;⑵淬火加热,装炉温度200℃,以40℃/h的升温至650±10℃,保温10h,再以60℃/h升温至920±10℃,保温25h;⑶淬火冷却,淬火加热出炉后,模块空冷至大表面心部720℃第一次进水冷却125min,空冷30min,第二次进水冷却70min,空冷20min,第三次进水冷却23min,空冷返温至大表面心部最高温236℃降至190℃装炉进行回火;冷却过程中水温不高于35℃;⑷一次回火,模块冷至大表面心部190℃后装炉回火,以250±10℃待料10h,再以60℃/h升温至610±10℃保温15h,随炉缓冷至500±10℃保温60h,保温结束后随炉缓冷至室温。⑸二次回火,一次回火结束后探伤,切除模块头尾,硬度检验,进行二次回火,以30℃/h升温至480±10℃保温40h后随炉缓冷至室温。⑹采用便捷式硬度计检验两端面硬度,每个端面分别检验四个角部硬度、四个对角线四分之一硬度、和心部硬度,共计9点硬度值,硬度结果如表1;表1硬度(HRC)范围为33.2~36.2,硬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大型塑料模具钢预硬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硬方法的工艺路线:正火→退火→保留头尾并修磨表面缺陷→加热淬火,水、空交替冷却→台阶式一次回火→探伤、头尾锯切,硬度检验→二次回火→最终探伤检验和硬度检验;/n所述模块正火+退火后,冷却至室温,探伤确保模块内部无缺陷,并检查模块表面,若存在折叠、裂纹类缺陷需进行修磨,模块保留头尾;/n所述模块装炉加热淬火,允许装炉温度不高于350℃,以不大于4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50℃±10℃,保温10h,再以不大于60℃/h升温至920℃±10℃,保温20h~35h;/n所述水、空交替冷却,淬火加热保温结束后,出炉空冷至大表面心部700℃~750℃快速入水,视模块规格,采用水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型塑料模具钢预硬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硬方法的工艺路线:正火→退火→保留头尾并修磨表面缺陷→加热淬火,水、空交替冷却→台阶式一次回火→探伤、头尾锯切,硬度检验→二次回火→最终探伤检验和硬度检验;
所述模块正火+退火后,冷却至室温,探伤确保模块内部无缺陷,并检查模块表面,若存在折叠、裂纹类缺陷需进行修磨,模块保留头尾;
所述模块装炉加热淬火,允许装炉温度不高于350℃,以不大于4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50℃±10℃,保温10h,再以不大于60℃/h升温至920℃±10℃,保温20h~35h;
所述水、空交替冷却,淬火加热保温结束后,出炉空冷至大表面心部700℃~750℃快速入水,视模块规格,采用水冷空冷(60min)→水冷(60min~70min)→空冷(20min)→水冷(15min~25min)→空冷(返温至最高温230℃~260℃,降至180℃~200℃装炉回火)的冷却工艺交替冷却,冷却过程中需保证水温不高于35℃;
所述台阶式一次回火,淬火冷却结束后装炉回火,先以250℃±10℃待料5h~10h,再以不大于60℃/h升温至610℃±10℃,保温10h~18h,随炉缓冷至500℃±10℃保温50h~80h,保温结束后随炉缓冷至室温;
所述二次回火,以不大于30℃/h升温至480℃±10℃保温35h~60h后随炉缓冷至室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大型塑料模具钢预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模具钢为718HH,生产规格:960x1310x3100mm;
所述淬火加热,装炉温度200℃,以40℃/h的升温至650±10℃,保温10h,再以60℃/h升温至920±10℃,保温25h;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其慧付博汪洋吴鹏王利宫春林孙慎宏刘作峰李康于红赵腾飞王金国李之飞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