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培养隔离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1927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病毒培养隔离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生物医疗技术领域,包括传递仓、实验仓、培养仓以及空气循环装置,所述实验仓与所述传递仓连通;所述培养仓与所述实验仓连通;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上均分别设有进风阀,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分别与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连接,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与外界连通,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均借助所述进风阀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构成单向负压风路,所述空气循环装置用于将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内的空气过滤后排出外界。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病毒培养隔离器可以保证无菌的实验环境,防止排出的气体具有危险性,保证操作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病毒培养隔离器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疗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病毒培养隔离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根据传染病原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国际上将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P1、P2、P3和P4四个生物安全等级,生物安全等级越高则表示所对应的实验病毒危害程度越高。P3、P4生物安全等级进行实验研究的物质都是一些极高危险性并且可以致命的有毒物质,现有隔离器大部分都是用于P1、P2等生物安全等级较低的实验室,隔离效果对于高致命性病毒不理想,无法应用于P3、P4生物安全等级的实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毒培养隔离器及其使用方法,旨在解决现有隔离器隔离效果对于高致命性病毒不理想,无法应用于P3、P4生物安全等级的实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病毒培养隔离器,包括:传递仓,用于物料的传递,实验仓,与所述传递仓连通,用于对所述物料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仓,与所述实验仓连通,且用于病毒的培养;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上均分别设有进风阀;以及空气循环装置,分别与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连接,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与外界连通;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均借助所述进风阀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构成单向负压风路,所述空气循环装置用于将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内的空气过滤后排出外界。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之间还分别设有循环阀,所述循环阀用于将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与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构成封闭循环风路。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三个空气循环组件,三个所述空气循环组件的下部分别与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连接,三个所述空气循环组件的上部均通过所述循环阀与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空气循环组件包括:箱体,分别与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连通;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排风阀;第一过滤器,设于所述箱体内部;第二过滤器,设于所述箱体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顶部;以及排风机,设于所述箱体内部并与所述排风阀对应,用于将第二过滤器流出的空气排出外界。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传递仓包括:传递桶;和传递箱,与所述传递桶对接,所述传递箱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和所述实验仓分别连通;所述传递桶与所述传递箱之间设有传递阀。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培养仓包括:仓体,与所述实验仓连通;和培养箱,与所述仓体对接,所述培养箱设于所述仓体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仓体和所述空气循环组件连通。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传递箱、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仓体均分别包括:第一仓室,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仓室的顶部设有所述进风阀,所述第一仓室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之间设有所述循环阀;和第二仓室,位于第一仓室的底部,所述第二仓室的底部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的底部连通;均流膜,设于所述第一仓室与所述第二仓室之间;以及送风机,设于所述均流膜的顶部且吹风口垂直所述均流膜设置。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传递仓与所述实验仓之间设有第一隔断门,所述实验仓与所述培养仓之间设有第二隔断门,所述第一隔断门与所述第二隔断门上均分别设有密封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病毒培养隔离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病毒培养隔离器在使用前先将需要使用的器具等放入内部,向传递仓、实验仓以及培养仓的内部充入消毒气体进行消毒,关闭进风阀,消毒气体流入传递仓、实验仓以及培养仓后从空气循环装置排出;打开进风阀,使空气从空气循环装置流出的速率大于进风阀处的进风速率,这样运行一段时间后传递仓、实验仓以及培养仓内部达到指定的负压状态,然后通过传递仓向实验仓内传递物料,在实验仓进行实验操作,操作后的样品放入培养仓中进行培养。本专利技术病毒培养隔离器在实验过程中,隔离器内部为负压状态,空气只能从外界进入隔离器,隔离器内的空气不会从进风阀溢出外界,有效防止了病毒的外泄,通过进风阀向隔离器内源源不断的通入新风,保证隔离器内无菌、洁净的实验环境,防止其他杂质使得待实验病毒产生变异,影响实验结果;同时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进入空气循环组件过滤后排除外界,可以有效将实验中产生的带有有害物质的气体进行净化,防止排出的气体具有危险性,保证操作者的生命安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病毒培养隔离器使用方法,通过上述病毒隔离器实施,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向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内通入灭菌气体,在所述进风阀关闭的状态下灭菌气体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中流出实现整体消毒;使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向外界排气,打开所述进风阀,调节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内均达到负压状态;通过所述传递仓向所述实验仓传递物料;将所述传递仓与所述实验仓之间密封,对所述传递仓进行单独消毒后再进行下批物料的传递;在所述实验仓内进行实验操作后将样品放置到培养仓进行培养。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之间还设有循环阀,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风阀;所述分别向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内通入灭菌气体,在所述进风阀关闭的状态下灭菌气体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中流出实现整体消毒,具体包括:分别向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内通入灭菌气体;打开所述循环阀,关闭所述进风阀和所述排风阀,灭菌气体在内部充分循环流动直至灭菌完成;打开所述排风阀将灭菌气体排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病毒培养隔离器使用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病毒培养隔离器使用方法为先将需要使用的器具等放入内部,然后分别向传递仓、实验仓以及培养仓内通入灭菌气体后关闭进风阀,灭菌气体从空气循环装置中流出实现整体消毒;打开进风阀,使空气从空气循环装置流出的速率大于进风阀处的进风速率,这样运行一段时间后传递仓、实验仓以及培养仓内均达到指定的负压状态;通过传递仓向实验仓传递物料;将传递仓与实验仓之间密封,对传递仓进行单独消毒后再进行下批物料的传递;在实验仓内进行实验操作后将样品放置到培养仓进行培养。该方法每传递一次物料均再次对传递仓做一次消毒处理,有效防止外界的物料进入隔离器时将其他细菌带入,保证实验过程中无菌、洁净的实验环境;该方法保证了新风在隔离器内部的持续流通,在流通情况下通过内部的负压状态防止病毒的泄露,保障了操作者的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病毒培养隔离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病毒培养隔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传递仓,用于物料的传递,/n实验仓,与所述传递仓连通,用于对所述物料进行实验操作;/n培养仓,与所述实验仓连通,且用于病毒的培养;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上均分别设有进风阀;以及/n空气循环装置,分别与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连接,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与外界连通;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均借助所述进风阀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构成单向负压风路,所述空气循环装置用于将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内的空气过滤后排出外界。/n

【技术特征摘要】
1.病毒培养隔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递仓,用于物料的传递,
实验仓,与所述传递仓连通,用于对所述物料进行实验操作;
培养仓,与所述实验仓连通,且用于病毒的培养;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上均分别设有进风阀;以及
空气循环装置,分别与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连接,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与外界连通;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均借助所述进风阀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构成单向负压风路,所述空气循环装置用于将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内的空气过滤后排出外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培养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之间还分别设有循环阀,所述循环阀用于将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与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构成封闭循环风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毒培养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三个空气循环组件,三个所述空气循环组件的下部分别与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连接,三个所述空气循环组件的上部均通过所述循环阀与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病毒培养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组件包括:
箱体,分别与所述传递仓、所述实验仓以及所述培养仓连通;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排风阀;
第一过滤器,设于所述箱体内部;
第二过滤器,设于所述箱体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顶部;以及
排风机,设于所述箱体内部并与所述排风阀对应,用于将第二过滤器流出的空气排出外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毒培养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仓包括:
传递桶;和
传递箱,与所述传递桶对接,所述传递箱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和所述实验仓分别连通;
所述传递桶与所述传递箱之间设有传递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病毒培养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仓包括:
仓体,与所述实验仓连通;和
培养箱,与所述仓体对接,所述培养箱设于所述仓体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国强陈跃武康国利杨炜力宋振宇张江涛陈云贺张维伟
申请(专利权)人:奥星制药设备石家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