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鲟工厂化养殖池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1748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增氧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杂交鲟工厂化养殖池增氧装置,针对现有的由于杂交鲟对水质要求高,尤其是溶氧量,如果养殖池中溶氧量低,会影响杂交鲟的成活率,进而影响其养殖效益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蓄水池,蓄水池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移动槽,固定座的上方设置有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固定架上固定安装有增氧泵,增氧泵远离固定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输氧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方便的对输氧头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移动,提升了蓄水池内水的活性,解决了杂交鲟养殖过程中蓄水池氧气不足的问题,所以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杂交鲟工厂化养殖池增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增氧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杂交鲟工厂化养殖池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杂交鲟由由西伯利来鲟和施氏鲟杂交后的后代,其躯体延长,背部黑色,腹部白色,被具有五行骨板,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力强、营养价值高、肌肉无杂刺等特点,目前是中国商品鲟鱼养殖规模与产量最大的品种。2019年5月,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与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共同发布的《中国鲟鱼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鲟鱼的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流水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其中工厂化养殖已成为鲟鱼养殖的主要模式。但由于杂交鲟对水质要求高,尤其是溶氧量,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水中的溶氧量控制在5mg以上,如果低于这个数值的话,就会造成鲟鱼的食欲不佳,从而影响杂交鲟的成活率和养殖效益。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用于杂交鲟工厂化养殖池的增氧装置,对于提高杂交鲟的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杂交鲟对水质要求高,尤其是溶氧量,如果养殖池中溶氧量低,会影响杂交鲟的成活率,进而影响其养殖效益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杂交鲟工厂化养殖池增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杂交鲟工厂化养殖池增氧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蓄水池,蓄水池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移动槽,固定座的上方设置有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固定架上固定安装有增氧泵,增氧泵远离固定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输氧软管,输氧软管远离增氧泵的一端延伸至蓄水池内并固定安装有输氧器,输氧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输氧头,输氧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底端开设有滑动槽,多个输氧头提高了对蓄水池输氧的范围。优选的,所述移动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和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移动板,移动板的顶端延伸至滑动槽内并与滑动槽滑动连接,安装槽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放置槽,固定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啮合有第一链条,移动板上开设有螺纹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链条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转动槽,且第一转动槽、安装槽和放置槽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贯穿螺纹孔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链条与螺纹杆传动连接,螺纹杆的转动通过螺纹孔带动移动板进行移动。优选的,所述蓄水池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铰接槽,铰接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和铰接槽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滑动板,滑动板的一端延伸至蓄水池内并开设有嵌入槽,嵌入槽内滑动安装有嵌入杆,嵌入杆的一端延伸至滑动板的外侧并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嵌入杆对滑动板进行限位。优选的,所述铰接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凸轮槽,铰接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转动槽,且第二转动槽和固定槽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铰接槽内并固定安装有凸轮,且滑动板的底部与凸轮相接触,转动杆的外侧啮合有第二链条,且转动杆通过第二链条与螺纹杆传动连接,转动杆通过第二链条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优选的,所述滑动板上开设有复位孔,复位孔内滑动安装有复位杆,且复位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滑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滑动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套设在复位杆外侧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底端与滑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复位弹簧起到限位和复位的作用。本技术中,所述一种杂交鲟工厂化养殖池增氧装置,能够快速方便的对输氧头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移动,提升了蓄水池内水的活性,解决了杂交鲟养殖过程中蓄水池氧气不足的问题,所以满足了生产上的需求;使用中,启动增氧泵,然后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链条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螺纹杆通过螺纹孔带动移动板进行移动,同时,固定板带动输氧器进行移动,输氧器带动输氧头进行水平移动,输氧头对蓄水池进行输氧;同时,螺纹杆通过第二链条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带动凸轮进行移动,嵌入槽带动嵌入杆进行移动,嵌入杆带动固定板进行移动,固定板带动固定板带动输氧器进行移动,输氧器带动输氧头进行竖轴方向移动,输氧头对蓄水池进行输氧;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方便的对输氧头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移动,提升了蓄水池内水的活性,解决了杂交鲟养殖过程中蓄水池氧气不足的问题,所以满足了生产上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杂交鲟工厂化养殖池增氧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杂交鲟工厂化养殖池增氧装置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杂交鲟工厂化养殖池增氧装置的滑动板与凸轮相接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座、2蓄水池、3移动槽、4底座、5固定架、6增氧泵、7输氧软管、8输氧器、9输氧头、10固定板、11滑动槽、12安装槽、13移动板、14放置槽、15伺服电机、16第一链条、17螺纹孔、18第一转动槽、19螺纹杆、20铰接槽、21滑槽、22滑动板、23嵌入槽、24嵌入杆、25固定槽、26第二转动槽、27转动杆、28凸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杂交鲟工厂化养殖池增氧装置,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的顶部开设有蓄水池2,蓄水池2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移动槽3,固定座1的上方设置有底座4,底座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5,固定架5上固定安装有增氧泵6,增氧泵6远离固定架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输氧软管7,输氧软管7远离增氧泵6的一端延伸至蓄水池2内并固定安装有输氧器8,输氧器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输氧头9,输氧器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的底端开设有滑动槽11。本技术中,移动槽3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12,且安装槽12和移动槽3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移动板13,移动板13的顶端延伸至滑动槽11内并与滑动槽11滑动连接,安装槽12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放置槽14,固定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5,伺服电机15的输出轴上啮合有第一链条16,移动板13上开设有螺纹孔17。本技术中,安装槽12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转动槽18,且第一转动槽18、安装槽12和放置槽14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螺纹杆19,螺纹杆19的一端贯穿螺纹孔17并与螺纹孔17螺纹连接,且伺服电机15的输出轴通过第一链条16与螺纹杆19传动连接。本技术中,蓄水池2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铰接槽20,铰接槽20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滑槽21,且滑槽21和铰接槽20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滑动板22,滑动板22的一端延伸至蓄水池2内并开设有嵌入槽23,嵌入槽23内滑动安装有嵌入杆24,嵌入杆24的一端延伸至滑动板22的外侧并与固定板10固定连接。本技术中,铰接槽20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凸轮槽,铰接槽20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固定槽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杂交鲟工厂化养殖池增氧装置,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顶部开设有蓄水池(2),蓄水池(2)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移动槽(3),固定座(1)的上方设置有底座(4),底座(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5),固定架(5)上固定安装有增氧泵(6),增氧泵(6)远离固定架(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输氧软管(7),输氧软管(7)远离增氧泵(6)的一端延伸至蓄水池(2)内并固定安装有输氧器(8),输氧器(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输氧头(9),输氧器(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的底端开设有滑动槽(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交鲟工厂化养殖池增氧装置,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顶部开设有蓄水池(2),蓄水池(2)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移动槽(3),固定座(1)的上方设置有底座(4),底座(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5),固定架(5)上固定安装有增氧泵(6),增氧泵(6)远离固定架(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输氧软管(7),输氧软管(7)远离增氧泵(6)的一端延伸至蓄水池(2)内并固定安装有输氧器(8),输氧器(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输氧头(9),输氧器(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的底端开设有滑动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交鲟工厂化养殖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槽(3)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12),且安装槽(12)和移动槽(3)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移动板(13),移动板(13)的顶端延伸至滑动槽(11)内并与滑动槽(11)滑动连接,安装槽(12)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放置槽(14),固定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5),伺服电机(15)的输出轴上啮合有第一链条(16),移动板(13)上开设有螺纹孔(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杂交鲟工厂化养殖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2)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转动槽(18),且第一转动槽(18)、安装槽(12)和放置槽(14)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螺纹杆(19),螺纹杆(19)的一端贯穿螺纹孔(17)并与螺纹孔(17)螺纹连接,且伺服电机(15)的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云飞程超李嘉龙赵大显简少卿洪一江
申请(专利权)人:井冈山市沐云特种动物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