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冠果移栽用定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1614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文冠果移栽用定苗装置,其包括插杆、弹性夹持臂和手控开关;其中,插杆呈直杆状、底端呈尖刺状;弹性夹持臂包括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所述第一板条的一端设在插杆上,所述第二板条的一端弹性铰接在插杆上,所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的另一端均设有夹板,且所述夹板彼此弹性压覆;手控开关设在插杆和弹性夹持臂之间并控制两个夹板的开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人工扶苗,可将减轻人工体力消耗,同时节省的人工可共同参与到覆土过程中,利于提高移栽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文冠果移栽用定苗装置
本技术涉及文冠果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文冠果移栽用定苗装置。
技术介绍
文冠果移栽苗进行移栽时,通常要在地面挖60cmx60cmx60cm的方形种植穴、或径x深为60cmx60cm的圆形种植穴,在进行覆土定苗时,需要一人扶苗、另一人覆土,由于文冠果移栽苗的根系属于直根系、根系柔软、种植穴较深,在覆土固定时,需要覆较深的土才能实现苗的固定,因此需要一人俯身并长时间扶苗,造成扶苗人员人工体力消耗大、不能快速参与覆土,影响移栽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文冠果移栽用定苗装置;无需人工扶苗,可将减轻人工体力消耗,同时节省的人工可共同参与到覆土过程中,利于提高移栽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文冠果移栽用定苗装置,包括:插杆,其呈直杆状、底端呈尖刺状;弹性夹持臂,其包括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所述第一板条的一端设在插杆上,所述第二板条的一端弹性铰接在插杆上,所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的另一端均设有夹板,且所述夹板彼此弹性压覆;手控开关,其设在插杆和弹性夹持臂之间并控制两个夹板的开合。进一步,所述第二板条的一端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插杆上且位于第一板条一端的上方,所述套筒和插杆之间设有扭簧。进一步,所述夹板截面呈弧形并形成一弧形槽,所述夹板的弧形槽内设有海绵垫。进一步,所述手控开关包括垂直地设在插杆顶端的固定把手、其一端套设在插杆上且位于固定把手正下方的活动把手、连接在固定把手和活动把手之间的弹簧、设在活动把手下侧的拨板、设在插杆上且套设于拨板的限位环、设在套筒上且与拨板配合的挡片;所述弹簧套设在插杆上,所述拨板底端设有偏向挡片侧的凸起,所述限位环位于套筒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时可将插杆垂直地插入种植穴内的土层中,并通过弹性夹持臂夹持文冠果移栽苗,使文冠果移栽苗同样保持竖直,这样在覆土时无需人为俯身并长时间扶苗,可减轻体力消耗,文冠果移栽苗覆土操作完成后,可控制弹性夹持臂展开并拔出,使用操作上简单方便;同时在移栽过程中,如双人配合进行移栽,则便于快速完成覆土,利于提高移栽效率;配合该定苗装置的使用也可实现单人进行移栽操作,这样利于节省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右视方向手控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插杆;2-第一板条;3-第二板条;4-夹板;5-套筒;6-扭簧;7-海绵垫;8-固定把手;9-活动把手;10-弹簧;11-拨板;12-限位环;13-挡片;14-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1至3所示,一种文冠果移栽用定苗装置,包括插杆1、弹性夹持臂和手控开关;插杆1可插入土层中并自身固定,弹性夹持臂用于夹持文冠果移栽苗,使文冠果移栽苗相对插杆1固定,手控开关用于控制弹性夹持臂的开合。其中:插杆1,其呈直杆状、底端呈尖刺状;尖刺状结构便于插入土层中;插杆1可采用直径不小于8mm的钢筋或钢管制成;插杆1的长度应大于60cm,优选1.2m。弹性夹持臂,其整体相对插杆1呈倾斜向下状,这样的结构设计可避免对移栽苗根系周围覆土时对弹性夹持臂形成掩埋,促使移栽苗根系周围得到覆土;弹性夹持臂具体包括第一板条2和第二板条3;所述第一板条2的一端设在插杆1上并保持固定;所述第二板条3的一端弹性铰接在插杆1上,更具体的,所述第二板条3的一端设有套筒5,所述套筒5套设在插杆1上且位于第一板条2一端的上方,第一板条2的一端可对套筒5形成下行限位,所述套筒5和插杆1之间设有扭簧6,扭簧6套设在插杆1上,扭簧6的一连接端与插杆1固定连接、另一连接端与套筒5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二板条3弹性铰接在插杆1上,扭簧6同时也对套筒5起到上行限位;所述第一板条2和第二板条3的另一端均设有夹板4,且所述夹板4彼此弹性压覆;夹板4在扭簧6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板条2和第二板条3实现彼此弹性压覆,夹板4可对文冠果移栽苗实现弹性夹持并促使固定;夹板4和插杆1的间距应控制在15cm~25cm之间,优选20cm,夹板4的底端距离插杆1底端的纵向距离最好控制在25cm或30cm;为避免损伤文冠果移栽苗和促进其稳定有效的夹持,所述夹板4截面呈弧形并形成一弧形槽,所述夹板4的弧形槽内设有海绵垫7,两个夹板4的弧形槽相对应呈抱合状,这样可为文冠果移栽苗提供夹持间隙,海绵垫7与弧形槽结构匹配,海绵垫7多孔具有弹性结构的特点可起到夹持文冠果移栽苗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苗木损伤,同时海绵垫7的结构特点可增加与文冠果移栽苗之间的摩擦阻力促进效固定;夹板4在尺寸上可使其整体长度控制在5cm~10cm,夹板4形成的弧形槽可呈半圆形,夹板4形成的弧形槽的直径最好控制在2cm~3cm。手控开关,其设在插杆1和弹性夹持臂之间并控制两个夹板4的开合;具体的,所述手控开关包括垂直地设在插杆1顶端的固定把手8、其一端套设在插杆1上且位于固定把手8正下方的活动把手9、连接在固定把手8和活动把手9之间的弹簧10、设在活动把手9下侧的拨板11、设在插杆1上且套设于拨板11的限位环12、设在套筒5上且与拨板11配合的挡片13;活动把手9一端设有与插杆1相适配的孔,活动把手9套设插杆1后可沿插杆1轴向自由移动;所述弹簧10套设在插杆1上,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把手8和活动把手9固定,弹簧10用于实现活动把手9相对固定把手8上移后的自动复位;限位环12的设置用于实现拨板11的限位,促使拨板11仅能上下移动,限位环12位于套筒5上方;所述拨板11底端设有偏向挡片13侧的凸起14,拨板11在限位环12的限位作用下与挡片13贴合,而凸起14位于挡片13正下方;凸起14呈弧形或锥形,用于在拨板11上移过程中与挡片13配合,促使挡片13带动套筒5周向转动,进而使两个夹板4可张开。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本技术应用在文冠果移栽苗进行覆土定株操作过程中,在需要扶苗时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使用方法是:可先将夹板4对应在种植穴中部,然后将插杆1垂直插入种植穴内的土层中,插杆1的具体插入深度,以夹板4底端距离地面15cm以上为宜,这样在夹板4夹持文冠果移栽苗时可以使夹板4夹持在根系上方;然后将文冠果移栽苗固定在夹板4上,具体操作是:单手握持固定把手8和活动把手9,使活动把手9相对固定把手8上移,活动把手9上移过程中,压缩弹簧10,并带动拨板11上移,拨板11上移时受限位环限位导向,拨板11可上移不能周向移动,拨板11上移过程中会促使凸起14与挡片13配合,凸起14会挤压挡片13相对插杆1进行周向移动,挡片13则带动套筒5同步周向移动,套筒5转动时克服扭簧6的弹性复位力作用并带动第二板条3周向移动,进而使第一板条2和第二板条3上的夹板4彼此分开;然后将文冠果移栽苗保持竖直并置于夹板4之间,夹板4利用海绵垫7夹紧并固定文冠果移栽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文冠果移栽用定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插杆(1),其呈直杆状、底端呈尖刺状;/n弹性夹持臂,其包括第一板条(2)和第二板条(3),所述第一板条(2)的一端设在插杆(1)上,所述第二板条(3)的一端弹性铰接在插杆(1)上,所述第一板条(2)和第二板条(3)的另一端均设有夹板(4),且所述夹板(4)彼此弹性压覆;/n手控开关,其设在插杆(1)和弹性夹持臂之间并控制两个夹板(4)的开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冠果移栽用定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杆(1),其呈直杆状、底端呈尖刺状;
弹性夹持臂,其包括第一板条(2)和第二板条(3),所述第一板条(2)的一端设在插杆(1)上,所述第二板条(3)的一端弹性铰接在插杆(1)上,所述第一板条(2)和第二板条(3)的另一端均设有夹板(4),且所述夹板(4)彼此弹性压覆;
手控开关,其设在插杆(1)和弹性夹持臂之间并控制两个夹板(4)的开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冠果移栽用定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条(3)的一端设有套筒(5),所述套筒(5)套设在插杆(1)上且位于第一板条(2)一端的上方,所述套筒(5)和插杆(1)之间设有扭簧(6)。


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运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茂群天运文冠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