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蒸汽灭菌极速综合挑战管腔灭菌验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152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蒸汽灭菌极速综合挑战管腔灭菌验证装置,包括聚四氟乙烯软管、快插型密封接头、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密封胶圈、极速生物指示物和指示物腔体上盖组成,聚四氟乙烯软管与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通过快插型密封接头密封连接,指示物腔体上盖设置在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的侧面,与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极速生物指示物用于放置在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的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实现五类化学指物和极速生物同步进行监测的技术效果。其监测过程简单,方便使用,适宜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蒸汽灭菌极速综合挑战管腔灭菌验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腔灭菌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压力蒸汽灭菌极速综合挑战管腔灭菌验证装置。
技术介绍
医院卫生行业标准WS310-2016要求,器械在用于手术前,四大监测都应该合格,这四大监测分别是:1、物理监测-灭菌结束后,灭菌器的打印机打印出灭菌器的运行参数,验证灭菌器动作是否正常;2、包外化学监测-验证器械是否经历过灭菌过程,但不代表灭菌是否合格;3、包内化学监测-验证敷料器械包内各个位置和管腔器械各个位置是否达到了灭菌合格要求;4、生物监测-以真实的、抗力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来验证敷料器械包内各个位置和管腔器械各个位置是否达到了灭菌合格要求。随着近年来腔镜手术的大发展,管腔器械在手术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当医疗医疗机构在对器械,尤其是管腔器械进行灭菌时,存在无法同时监测管腔器械的五类化学指示物和生物指示物的技术问题。因此,一种可以同时监测管腔器械的五类化学指示物和生物指示物的压力蒸汽灭菌极速综合挑战管腔灭菌验证装置成为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无法同时监测管腔器械的五类化学指示物和生物指示物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压力蒸汽灭菌极速综合挑战管腔灭菌验证装置,包括聚四氟乙烯软管、快插型密封接头、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密封胶圈、极速生物指示物和指示物腔体上盖组成,所述聚四氟乙烯软管与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通过快插型密封接头密封连接,所述指示物腔体上盖设置在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的侧面,与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极速生物指示物用于放置在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的内部;所述极速生物指示物包括压力蒸汽第五类化学指示物、透明瓶、带有透气孔的帽、安瓿瓶、安瓿瓶支架、菌片和第一类化学指示物组成,所述安瓿瓶内含溴甲酚紫培养液,所述安瓿瓶通过安瓿瓶支架安装在透明瓶的内部,所述带有透气孔的帽设置在透明瓶的侧面,所述第一类化学指示物设置在带有透气孔的帽的外侧面,所述压力蒸汽第五类化学指示物设置在透明瓶靠近带有透气孔的帽的外圆周面。进一步地,所述聚四氟乙烯软管的尺寸为内径2mm长1.5米,作为管腔负载。进一步地,所述指示物腔体上盖螺纹连接在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的侧面。进一步地,所述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进一步地,所述菌片上设置有不少于50万个嗜热脂肪杆菌芽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具备以下优点:1、真实模拟管腔器械的灭菌效果;2、五类化学指物和极速生物同步进行监测;3、整套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降低挑战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图3是极速生物指示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聚四氟乙烯软管,2、快插型密封接头,3、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4、密封胶圈,5、极速生物指示物,51、压力蒸汽第五类化学指示物,52、透明瓶,53、带有透气孔的帽,54、安瓿瓶,55、安瓿瓶支架,56、菌片,57、第一类化学指示物,6、指示物腔体上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提供了一种压力蒸汽灭菌极速综合挑战管腔灭菌验证装置,包括聚四氟乙烯软管1、快插型密封接头2、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密封胶圈4、极速生物指示物5和指示物腔体上盖6组成,所述聚四氟乙烯软管1与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通过快插型密封接头2密封连接,所述指示物腔体上盖6设置在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的侧面,与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极速生物指示物5用于放置在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的内部;所述极速生物指示物5包括压力蒸汽第五类化学指示物51、透明瓶52、带有透气孔的帽53、安瓿瓶54、安瓿瓶支架55、菌片56和第一类化学指示物57组成,所述安瓿瓶54内含溴甲酚紫培养液,所述安瓿瓶54通过安瓿瓶支架55安装在透明瓶52的内部,所述带有透气孔的帽53设置在透明瓶52的侧面,所述第一类化学指示物57设置在带有透气孔的帽53的外侧面,所述压力蒸汽第五类化学指示物51设置在透明瓶52靠近带有透气孔的帽53的外圆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阐述,所述聚四氟乙烯软管1的尺寸为内径2mm长1.5米,作为管腔负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阐述,所述指示物腔体上盖6螺纹连接在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的侧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阐述,所述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阐述,所述菌片56上设置有不少于50万个嗜热脂肪杆菌芽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阐述,所述密封胶圈4设置在指示物腔体上盖6的外侧。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压力蒸汽灭菌极速综合挑战管腔灭菌验证装置在使用前,内径2mm长1.5米的聚四氟乙烯软管作为管腔负载1与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通过快插型密封接头2密封连接,使用时,拧开指示物腔体上盖6,将极速生物指示物5放入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内,拧紧指示物腔体上盖6,将整套压力蒸汽灭菌极速综合挑战管腔灭菌验证装置放入压力蒸汽灭菌器,随着器械一起灭菌,灭菌结束后,取出压力蒸汽灭菌极速综合挑战管腔灭菌验证装置,拧开指示物腔体上盖6,取出极速生物指示物5,观察压力蒸汽第五类化学指示物51的变色情况,所有的变色条都变成对比色或者比对比色深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将极速生物指示物5加碎安瓿瓶,用力甩3次,使内含溴甲酚紫培养液的安瓿瓶54内的培养液与菌片56充分接触,完全浸泡菌片56,然后将极速生物指示物5放入阅读器内进行荧光阅读和生物培养,30分钟出荧光阅读结果,24小时出生物培养结果。通过上述步骤即可实现五类化学指物和极速生物同步进行监测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外形和大小可依据使用场所的大小调整,但内部结构及原理不变。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蒸汽灭菌极速综合挑战管腔灭菌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四氟乙烯软管(1)、快插型密封接头(2)、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密封胶圈(4)、极速生物指示物(5)和指示物腔体上盖(6)组成,所述聚四氟乙烯软管(1)与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通过快插型密封接头(2)密封连接,所述指示物腔体上盖(6)设置在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的侧面,与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极速生物指示物(5)用于放置在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的内部;/n所述极速生物指示物(5)包括压力蒸汽第五类化学指示物(51)、透明瓶(52)、带有透气孔的帽(53)、安瓿瓶(54)、安瓿瓶支架(55)、菌片(56)和第一类化学指示物(57)组成,所述安瓿瓶(54)内含溴甲酚紫培养液,所述安瓿瓶(54)通过安瓿瓶支架(55)安装在透明瓶(52)的内部,所述带有透气孔的帽(53)设置在透明瓶(52)的侧面,所述第一类化学指示物(57)设置在带有透气孔的帽(53)的外侧面,所述压力蒸汽第五类化学指示物(51)设置在透明瓶(52)靠近带有透气孔的帽(53)的外圆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蒸汽灭菌极速综合挑战管腔灭菌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四氟乙烯软管(1)、快插型密封接头(2)、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密封胶圈(4)、极速生物指示物(5)和指示物腔体上盖(6)组成,所述聚四氟乙烯软管(1)与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通过快插型密封接头(2)密封连接,所述指示物腔体上盖(6)设置在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的侧面,与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极速生物指示物(5)用于放置在极速生物指示物腔体(3)的内部;
所述极速生物指示物(5)包括压力蒸汽第五类化学指示物(51)、透明瓶(52)、带有透气孔的帽(53)、安瓿瓶(54)、安瓿瓶支架(55)、菌片(56)和第一类化学指示物(57)组成,所述安瓿瓶(54)内含溴甲酚紫培养液,所述安瓿瓶(54)通过安瓿瓶支架(55)安装在透明瓶(52)的内部,所述带有透气孔的帽(53)设置在透明瓶(52)的侧面,所述第一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翠梅张剑邹辰明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诺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