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部术后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1485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眼部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壳体、嵌设在壳体前端外侧的内撑隔板和对称安装在壳体两端的绑带,所述壳体的形状呈U型结构,且壳体的两个竖直端外侧均安装有震动电机,所述震动电机的内端传动连接有按压块,所述壳体的水平端内侧对称转动连接有两组按压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首先,采用多方位按摩结构,可有效的将患者眼部附近穴位进行多方位按摩处理,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眼部附近的血液循环,缩短了眼部术后的恢复周期,从而提升了眼部护理的效果,其次,采用可调式透光结构,可根据患者眼部实际恢复的情况,对护理装置的透光度进行调节处理,既便于患者的实际护理使用,同时也提升了护理装置的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部术后护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整形术后护理
,尤其涉及一种眼部术后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整形外科学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又称整复外科或成形外科,治疗范围主要是皮肤、肌肉及骨骼等创伤、疾病,先天性或后天性组织或器官的缺陷与畸形。治疗包括修复与再造两个内容。现今眼部整容术后对眼部护理时,大多需要患者佩戴眼罩将患者眼部进行覆盖处理,以此来降低恢复周期以及强光对眼部的伤害,然而现有的眼部整容术后护理装置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大多仅采用单一方位的按摩结构,难以有效的将患者眼部附近穴位进行按摩处理,不便于患者眼部术后的恢复使用,护理的效果较差,其次,难以根据患者眼部实际恢复的情况,对护理装置的透光进行调节处理,不便于患者的实际操作使用,功能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眼部术后护理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眼部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壳体、嵌设在壳体前端外侧的内撑隔板和对称安装在壳体两端的绑带,所述壳体的形状呈U型结构,且壳体的两个竖直端外侧均安装有震动电机,所述震动电机的内端传动连接有按压块,所述壳体的水平端内侧对称转动连接有两组按压环,所述壳体的水平端外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内端传动连接有半齿盘,所述壳体的水平端内侧位于半齿盘的外侧滑接有呈水平分布的异形齿环,所述异形齿环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连杆,且两组传动连杆的尾端分别与两组按压环的内端转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后端对称开设有两组透光孔,所述壳体的后端靠近两组透光孔的外侧均滑嵌有呈竖直分布的挡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按压块和内撑隔板均是由硅胶材料制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两组按压环的形状均呈椭圆形结构,所述两组按压环的前端均等距固定连接有多组凸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挡板的中部嵌设有墨色镜片,所述挡板的内部位于墨色镜片下方嵌设有透明镜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两组绑带的尾端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两组齿条之间套设有滑盒,所述滑盒的内侧中部位于两组齿条之间转动连接有齿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齿轮的前端套设有旋钮,所述旋钮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贯穿滑盒的插柱,其中滑盒的前端靠近插柱的一侧开设有多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插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的上端面中部安装有电控开关,所述壳体的内部两侧均安装有锂电池。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锂电池的输出端与电控开关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电控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震动电机和伺服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多方位按摩结构,在壳体的两个竖直端上均设有震动电机和按压块,当震动电机工作时,便会带动按压块进行往复的运动,从而将患者太阳穴位置进行按摩处理,同时在壳体的竖直端上设有伺服电机、半齿盘、异形齿环、传动连接和按压环,当伺服电机工作时,便会带动半齿盘匀速转动,在半齿盘和异形齿环之间传动作用下,异形齿环便会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从而通过传动连杆带动两组按压环往复摆动,从而将患者眼眶附近穴位进行按压处理,这种结构可有效的将患者眼部附近穴位进行多方位按摩处理,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眼部附近的血液循环,缩短了眼部术后的恢复周期,从而提升了眼部护理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可调式透光结构,在壳体上开设有两组透光孔和挡板,同时在挡板上设有墨色镜片和透明镜片,当患者眼部术后不能受强光刺激时,可将挡板向下滑动,挡板便会将透光孔进行覆盖,降低强光对眼部的刺激,当患者恢复一定周期后,便可将挡板上的墨色镜片调节至透光孔上,患者便可透过墨色镜片观察环境,以恢复眼部视觉神经,当患者眼部恢复后期时,便可将挡板上的透明镜片调节至透光孔上,患者便可正常观察环境,这种结构可根据患者眼部实际恢复的情况,对护理装置的透光度进行调节处理,既便于患者的实际护理使用,同时也提升了护理装置的功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眼部术后护理装置的正视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壳体的立体横剖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绑带和滑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壳体的纵剖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壳体的横剖平面示意图。图例说明:1、壳体;101、透光孔;2、震动电机;3、按压块;4、按压环;401、凸块;5、内撑隔板;6、挡板;601、墨色镜片;602、透明镜片;7、电控开关;8、绑带;801、齿条;9、滑盒;901、插孔;10、齿轮;11、旋钮;1101、插柱;12、伺服电机;13、半齿盘;14、异形齿环;15、传动连杆;16、锂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眼部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壳体1、嵌设在壳体1前端外侧的内撑隔板5和对称安装在壳体1两端的绑带8,壳体1的形状呈U型结构,且壳体1的两个竖直端外侧均安装有震动电机2,震动电机2的内端传动连接有按压块3,壳体1的水平端内侧对称转动连接有两组按压环4,壳体1的水平端外侧安装有伺服电机12,伺服电机12的内端传动连接有半齿盘13,壳体1的水平端内侧位于半齿盘13的外侧滑接有呈水平分布的异形齿环14,异形齿环14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连杆15,且两组传动连杆15的尾端分别与两组按压环4的内端转动连接,壳体1的后端对称开设有两组透光孔101,壳体1的后端靠近两组透光孔101的外侧均滑嵌有呈竖直分布的挡板6。实施例2具体的,如图1、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按压块3和内撑隔板5均是由硅胶材料制成,这种材质的选用,降低了按压块3和内撑隔板5的刚度,从而提升了佩戴的舒适性,两组按压环4的形状均呈椭圆形结构,这种结构的设置,便于眼眶附近穴位的挤压按摩处理,两组按压环4的前端均等距固定连接有多组凸块401,挡板6的中部嵌设有墨色镜片601,挡板6的内部位于墨色镜片601下方嵌设有透明镜片602,多组凸块401的设置,提升了按压环4接触患者眼部的按压效果,墨色镜片601的设置,可将外部的光线进行弱化处理,从而降低了强光对眼部的刺激,从而便于患者眼部恢复训练使用。实施例3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两组绑带8的尾端均固定连接有齿条801,两组齿条801之间套设有滑盒9,滑盒9的内侧中部位于两组齿条801之间转动连接有齿轮10,齿轮10的前端套设有旋钮11,旋钮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贯穿滑盒9的插柱1101,其中滑盒9的前端靠近插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部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壳体(1)、嵌设在壳体(1)前端外侧的内撑隔板(5)和对称安装在壳体(1)两端的绑带(8),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形状呈U型结构,且壳体(1)的两个竖直端外侧均安装有震动电机(2),所述震动电机(2)的内端传动连接有按压块(3),所述壳体(1)的水平端内侧对称转动连接有两组按压环(4),所述壳体(1)的水平端外侧安装有伺服电机(12),所述伺服电机(12)的内端传动连接有半齿盘(13),所述壳体(1)的水平端内侧位于半齿盘(13)的外侧滑接有呈水平分布的异形齿环(14),所述异形齿环(14)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连杆(15),且两组传动连杆(15)的尾端分别与两组按压环(4)的内端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的后端对称开设有两组透光孔(101),所述壳体(1)的后端靠近两组透光孔(101)的外侧均滑嵌有呈竖直分布的挡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部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壳体(1)、嵌设在壳体(1)前端外侧的内撑隔板(5)和对称安装在壳体(1)两端的绑带(8),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形状呈U型结构,且壳体(1)的两个竖直端外侧均安装有震动电机(2),所述震动电机(2)的内端传动连接有按压块(3),所述壳体(1)的水平端内侧对称转动连接有两组按压环(4),所述壳体(1)的水平端外侧安装有伺服电机(12),所述伺服电机(12)的内端传动连接有半齿盘(13),所述壳体(1)的水平端内侧位于半齿盘(13)的外侧滑接有呈水平分布的异形齿环(14),所述异形齿环(14)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连杆(15),且两组传动连杆(15)的尾端分别与两组按压环(4)的内端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的后端对称开设有两组透光孔(101),所述壳体(1)的后端靠近两组透光孔(101)的外侧均滑嵌有呈竖直分布的挡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部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块(3)和内撑隔板(5)均是由硅胶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部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按压环(4)的形状均呈椭圆形结构,所述两组按压环(4)的前端均等距固定连接有多组凸块(4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洁
申请(专利权)人:开封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