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源型单有源桥功率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282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压源型单有源桥功率电路,包括:整流模块、逆变模块;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压源,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整流模块将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后,得到正弦半波电压,并传输给所述逆变模块;所述逆变模块将接收到的直流电转换为包络线为双正弦波的高频交流电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两个电压源型单有源桥功率电路中间采用强耦合变压器和松耦合变压器后,可以应用于固态变压器和无线输电领域,能够实现单向交交功率变换,具有功率密度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压源型单有源桥功率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具体地,涉及电压源型单有源桥功率电路。
技术介绍
传统的有线接触充电方式灵活性差、使用不便、安全隐患高,而无线输电方式因具有灵活、方便、安全等优点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并已经出现许多无线输电式产品,比如无线输电式手机和电动汽车等。无线输电技术通过逆变器产生高频电压作为激励,利用磁场进行传播能量,随着该技术的大规模的应用,亟需一种通用性强、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功率模块。无线输电系统中通常包括前级AC/DC电路,原边DC/AC逆变电路,谐振网络,副边AC/DC电路,副边DC/DC电路。电动汽车最终的负载是电机,因此其副边还需要DC/AC电路。在无线输电系统中,对于原边电力电子功率装置而言,输入是工频交流,输出是高频交流;对于副边电力电子功率装置而言,输入是高频交流,输出是低频交流。因此,原副边都需要进行交交功率变换。采用矩阵变换器能够实现单相交交功率变换。但是,单体单相矩阵变换器,其结构复杂,很难产品化。目前的无线输电方案中,大多也是采用多个单体功率器件拼接的方式构成一个交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压源型单有源桥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模块、逆变模块、BOOST电路模块;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压源,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n所述整流模块将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后传输给所述逆变模块,所述逆变模块将接收到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压;所述BOOST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BOOST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n所述BOOST电路模块,用于调节所述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的电压,实现纯阻性的阻抗变换,以使得输入端为单位功率因数;/n所述逆变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源型单有源桥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模块、逆变模块、BOOST电路模块;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压源,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
所述整流模块将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后传输给所述逆变模块,所述逆变模块将接收到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压;所述BOOST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BOOST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
所述BOOST电路模块,用于调节所述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的电压,实现纯阻性的阻抗变换,以使得输入端为单位功率因数;
所述逆变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并构成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端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并构成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端的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并构成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端的另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并构成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端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源型单有源桥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第一功率二极管、第二功率二极管、第三功率二极管、第四功率二极管、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功率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交流电压源的一端、第二功率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功率二极管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功率二极管的负极、第一电容的一端,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乐蔡子琨刘鑫王天风田书欣乔天辰唐厚君杨喜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