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式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131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式电容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电容器元件和壳体,所述壳体套设在电容器元件外,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排气孔,所述壳体的底板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通气组件,所述通气组件包括活塞板、伸缩气缸、若干个第一单向阀和若干个第二单向阀,所述活塞板滑动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活塞板将容纳腔上下分隔成密封腔和安装腔,若干个第一单向阀和若干个第二单向阀均与密封腔相通,若干个第一单向阀设置在底板面向空腔的一面上,若干个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底板的外侧壁上,所述伸缩气缸设置在安装腔内,其输出端与活塞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活塞板反复压缩密封腔,以实现内外空气对流,改善电容器元件散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式电容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散热式电容器。
技术介绍
电容器,顾名思义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电容器一般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电容器的引脚焊接在电路板上,或者通过插接的方式将电容器的引脚插接在电路板上相应的安装位置,电容器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热,当热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电容器损坏,严重时,甚至发生爆炸,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而现有的电容器大多没有针对性的散热设计,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式电容器,该电容器元件异常升温时,通过活塞板反复压缩密封腔,以实现内外空气对流,改善电容器元件散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式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元件和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电容器元件的空腔,所述壳体的顶板上设置有用于电容器元件的引脚伸出的通孔,所述壳体套设在电容器元件外,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器元件(2)和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容纳电容器元件(2)的空腔(10),所述壳体(1)的顶板上设置有用于电容器元件(2)的引脚伸出的通孔,所述壳体(1)套设在电容器元件(2)外,所述壳体(1)的顶板和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厚度方向贯通的排气孔(100),所述壳体(1)的底板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通气组件(3),所述通气组件(3)包括活塞板(31)、伸缩气缸(32)、若干个第一单向阀(33)以及若干个第二单向阀(34),所述活塞板(31)滑动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活塞板(31)将容纳腔上下分隔成密封腔(110)和安装腔(1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器元件(2)和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容纳电容器元件(2)的空腔(10),所述壳体(1)的顶板上设置有用于电容器元件(2)的引脚伸出的通孔,所述壳体(1)套设在电容器元件(2)外,所述壳体(1)的顶板和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厚度方向贯通的排气孔(100),所述壳体(1)的底板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通气组件(3),所述通气组件(3)包括活塞板(31)、伸缩气缸(32)、若干个第一单向阀(33)以及若干个第二单向阀(34),所述活塞板(31)滑动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活塞板(31)将容纳腔上下分隔成密封腔(110)和安装腔(120),若干个第一单向阀(33)和若干个第二单向阀(34)均与密封腔(110)相通,若干个第一单向阀(33)设置在底板面向空腔(10)的一面上,若干个所述第二单向阀(34)设置在底板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单向阀(33)用于控制密封腔(110)内的气体流向空腔(10),所述第二单向阀(34)用于控制壳体(1)外的气体流入密封腔(110),所述伸缩气缸(32)设置在安装腔(120)内,其输出端与活塞板(3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驱动伸缩气缸(32)启动的温度传感器(7),所述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电容器元件(2)靠近其底部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声乐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威斯康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