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功能演示模型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展示模块,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功能演示模型。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因自然净化、自然渗透、自然循环的理念受到广泛关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渗水、净水、蓄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日益完善,许多地方的海绵项目开始设立文字、图片、视频等表达方式对海绵城市内各个节点进行展示宣传,但缺乏直观明了的展示工具,如何简单直观的展示海绵城市的节点功能成为海绵城市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因此,技术一种具有实际海绵城市节点功能的展示模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功能演示模型,即通过构建一种海绵道路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功能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展览区(1)、储水池(2)和人工模拟降雨装置(3),所述功能展览区(1)内中部为空腔结构且该空腔结构为储水池(2),所述功能展览区(1)和储水池(2)共同构成模型展示主体以演示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的剖面结构,所述人工模拟降雨装置(3)设置在所述模型展示主体上且能够将储水池(2)内的雨水抽吸并喷洒至所述模型展示主体表面上以展示实际降雨时雨水下渗情况;所述功能展览区(1)包括玻璃围护结构(1-1),所述玻璃围护结构(1-1)内由上至下依次填充有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2)、ES-2稀浆封层(1-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功能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展览区(1)、储水池(2)和人工模拟降雨装置(3),所述功能展览区(1)内中部为空腔结构且该空腔结构为储水池(2),所述功能展览区(1)和储水池(2)共同构成模型展示主体以演示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的剖面结构,所述人工模拟降雨装置(3)设置在所述模型展示主体上且能够将储水池(2)内的雨水抽吸并喷洒至所述模型展示主体表面上以展示实际降雨时雨水下渗情况;所述功能展览区(1)包括玻璃围护结构(1-1),所述玻璃围护结构(1-1)内由上至下依次填充有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2)、ES-2稀浆封层(1-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1-4)、乳化沥青透层(1-5)、C30素砼垫层(1-6)、灰土垫层(1-7)和素土夯实层(1-8),所述储水池(2)的上端口与ES-2稀浆封层(1-3)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储水池(2)的底部位于素土夯实层(1-8)的下部中心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功能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2)与ES-2稀浆封层(1-3)之间、ES-2稀浆封层(1-3)与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1-4)之间、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1-4)与乳化沥青透层(1-5)之间、乳化沥青透层(1-5)与C30素砼垫层(1-6)之间、C30素砼垫层(1-6)与灰土垫层(1-7)之间、灰土垫层(1-7)与素土夯实层(1-8)之间均设置有穿孔钢板(1-9)。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功能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沥青透层(1-5)与C30素砼垫层(1-6)之间铺设有第一不透水土工布层(1-10),所述第一不透水土工布层(1-10)位于乳化沥青透层(1-5)与C30素砼垫层(1-6)之间的第一穿孔钢板(1-9)下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涛,陈俊杰,黄昌根,贺小溪,蒙甲甲,蒲龙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西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