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巡检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02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6
机房巡检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螺旋桨、支撑杆、顶部防护板、防护圈、弹片、控制部、距离传感器、连接杆、行走轮、转轴,机器人主体为俯视为圆形结构的无人机,机器人主体顶部两侧分别设有螺旋桨,机器人主体顶部设有支撑杆,支撑杆顶部设有顶部防护板,机器人主体外周设有防护圈,防护圈通过弹片实现与机器人主体的连接,机器人主体顶部外周设有距离传感器,机器人主体内部设有控制部,距离传感器同与控制部通过线缆实现电连接,机器人主体底部相对于中线对称设有连接杆,连接杆底端设有行走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改变了传统巡检机器人仅能在地面穿梭行走进行巡检的巡检方式,使其移动范围不受地面障碍物的限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房巡检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机房巡检机器人。
技术介绍
在IT业,机房普遍指的是电信、网通、移动、双线、电力以及政府或者企业等,存放服务器的,为用户以及员工提供IT服务的地方,小的几十平米,一般放置二三十个机柜,大的上万平米放置上千个机柜,甚至更多,机房里面通常放置各种服务器和小型机,例如IBM小型机,HP小型机,SUN小型机,等等,机房的温度和湿度以及防静电措施都有严格的要求,非专业项目人员一般不能进入,机房里的服务器运行着很多业务,例如移动的彩信、短消息,通话业务等。机房很重要,没有了机房,工作、生活都会受到极大影响,所以每个机房都要有专业人员管理,保证业务正常运行。为了保证业务正常运作,需要对机房内的物理环境状况、设备状况进行监测,例如机房内的温度、设备的信号状态灯、设备的运行状态灯等,如果上述目标没有得到及时监测,一旦出现问题则容易造成损失,现有的机房巡检通常采用机房走行式巡检机器人来完成,其在使用中发现,由于其仅能在地面穿梭行走进行巡检,导致监测范围较小,移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具有灵活性,而如果采用无人机进行巡检,则由于其飞行后离地面具有一定高度,当工作人员在机房行走时,容易误碰到无人机的螺旋桨,从而造成伤害,并且无人机飞行时容易碰撞到机柜,导致无人机的损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机房巡检机器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房巡检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螺旋桨、支撑杆、顶部防护板、防护圈、弹片、控制部、距离传感器、连接杆、行走轮、转轴,所述机器人主体为俯视为圆形结构的无人机,所述机器人主体顶部两侧分别设有螺旋桨,所述机器人主体顶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设有顶部防护板,所述机器人主体外周设有防护圈,所述防护圈通过弹片实现与机器人主体的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顶部外周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的数量为4个,4个距离传感器等间距分布在机器人主体上,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设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预设有机器人主体的飞行轨迹编程,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控制部通过线缆实现电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相对于中线对称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转轴与机器人主体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底端设有行走轮。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高度大于螺旋桨高度的2倍。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N个,N≥3,N个支撑杆等间距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顶部防护板材质为塑料。进一步的,所述弹片为M型弯折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弹片材质为不锈钢片。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上安装有阻尼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为一种机房巡检机器人,采用无人机进行巡检,其飞行后离开地面至合适的高度,螺旋桨顶部设有顶部防护板,对转动的螺旋桨进行保护,同时避免了工作人员在机房行走时误碰到无人机的螺旋桨,从而造成伤害的情况,并且设置了防护圈及弹片,使得无人机飞行时碰撞到机柜会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了无人机的损坏。本技术改变了传统巡检机器人仅能在地面穿梭行走进行巡检的巡检方式,增大了监测范围,使其移动范围不受地面障碍物的限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体结构图;图2为机器人主体与防护圈结构俯视图;图3为行走轮与机器人主体的连接示意图。如图,机器人主体-1、螺旋桨-2、支撑杆-3、顶部防护板-4、防护圈-5、弹片-6、控制部-7、距离传感器-8、连接杆-9、行走轮-10、转轴-11、阻尼器-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为一种机房巡检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螺旋桨2、支撑杆3、顶部防护板4、防护圈5、弹片6、控制部7、距离传感器8、连接杆9、行走轮10、转轴11,所述机器人主体1为俯视为圆形结构的无人机,所述机器人主体1顶部两侧分别设有螺旋桨2,所述机器人主体1顶部设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顶部设有顶部防护板4,所述机器人主体1外周设有防护圈5,所述防护圈5通过弹片6实现与机器人主体1的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1顶部外周设有距离传感器8,所述距离传感器8的数量为4个,4个距离传感器8等间距分布在机器人主体1上,所述机器人主体1内部设有控制部7,所述控制部7预设有机器人主体1的飞行轨迹编程,所述距离传感器8与控制部7通过线缆实现电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1底部相对于中线对称设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通过转轴11与机器人主体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9底端设有行走轮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3的高度大于螺旋桨2高度的2倍。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3的数量为N个,N≥3,N个支撑杆3等间距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顶部防护板4材质为塑料。进一步的,所述弹片6为M型弯折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弹片6材质为不锈钢片。进一步的,所述转轴11上安装有阻尼器12。工作原理:无人机主体1的控制部7预设有飞行轨迹,当其飞行后离开地面至合适的高度,螺旋桨2顶部的顶部防护板4,对转动的螺旋桨2进行保护,同时避免了工作人员在机房行走时误碰到无人机的螺旋桨2,从而造成伤害的情况,并且设置了防护圈5及弹片6,使得无人机飞行时碰撞到机柜后,防护圈5首先接触机柜,经弹片6缓冲对无人机主体1具有一定保护作用,避免了无人机的损坏。本技术改变了传统巡检机器人仅能在地面穿梭行走进行巡检的巡检方式,增大了监测范围,使其移动范围不受地面障碍物的限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机房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主体、螺旋桨、支撑杆、顶部防护板、防护圈、弹片、控制部、距离传感器、连接杆、行走轮、转轴,所述机器人主体为俯视为圆形结构的无人机,所述机器人主体顶部两侧分别设有螺旋桨,所述机器人主体顶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设有顶部防护板,所述机器人主体外周设有防护圈,所述防护圈通过弹片实现与机器人主体的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顶部外周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的数量为4个,4个距离传感器等间距分布在机器人主体上,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设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预设有机器人主体的飞行轨迹编程,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控制部通过线缆实现电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相对于中线对称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转轴与机器人主体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底端设有行走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机房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主体、螺旋桨、支撑杆、顶部防护板、防护圈、弹片、控制部、距离传感器、连接杆、行走轮、转轴,所述机器人主体为俯视为圆形结构的无人机,所述机器人主体顶部两侧分别设有螺旋桨,所述机器人主体顶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设有顶部防护板,所述机器人主体外周设有防护圈,所述防护圈通过弹片实现与机器人主体的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顶部外周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的数量为4个,4个距离传感器等间距分布在机器人主体上,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设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预设有机器人主体的飞行轨迹编程,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控制部通过线缆实现电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相对于中线对称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转轴与机器人主体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爽卢岩康焱贾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远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