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载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0899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载试验装置,涉及飞机装配技术领域,该加载试验装置包括承载框架、连接头和加载力源,其中连接头设置于承载框架的内侧面上且用于与待测试件连接,加载力源与连接头同轴设置且与承载框架的外侧面连接,加载力源用于为待测试件提供加载力。该加载试验装置将待测试件与连接头进行连接,然后加载力源通过承载框架将加载力间接施加到与连接头连接的待测试件上进行加载试验,无需改变待测试件周边环境,移开或拆除附近其他工艺装备,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载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飞机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加载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在飞机数字化装配过程中,机身姿态或大型壁板位姿的调整一般由多个三坐标数控定位器在X、Y、Z方向的协同运动实现。飞机机身或大型壁板与三坐标定位器之间设置了专用的机身工艺接头和定位器接头进行过渡连接。定位器的接头一般有两种结构形式,球头型和球窝型。为了保证定位器承载的安全性,需定期对定位器进行加载试验。由于现场悬臂式定位器结构形式多样,多在高空中,且附近其他工艺装备已安装到位,空间有限,现有技术中使用直接加载装置容易被干涉,往往难以直接在定位器接头上进行加载,而且操作复杂,试验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载试验装置,通过该加载试验装置对待测试件进行加载试验,无需改变待测试件周边环境,移开或拆除附近其他工艺装备,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操作方便。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加载试验装置,其中包括:承载框架;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设置于所述承载框架的内侧面上且用于与待测试件连接;加载力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承载框架(1);/n连接头(2),所述连接头(2)设置于所述承载框架(1)的内侧面上且用于与待测试件连接;/n加载力源,所述加载力源与所述连接头(2)同轴设置且与所述承载框架(1)的外侧面连接,所述加载力源用于为所述待测试件提供加载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框架(1);
连接头(2),所述连接头(2)设置于所述承载框架(1)的内侧面上且用于与待测试件连接;
加载力源,所述加载力源与所述连接头(2)同轴设置且与所述承载框架(1)的外侧面连接,所述加载力源用于为所述待测试件提供加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架(1)的长和宽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能够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架(1)包括:
上横板(10)和下横板(11),所述上横板(10)和所述下横板(11)相对设置,所述连接头(2)设置于所述上横板(10)的内侧面上,所述加载力源被设置于所述下横板(11)的外侧面;
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所述左侧板(12)分别与所述上横板(10)的左端和所述下横板(11)的左端连接,所述右侧板(13)分别与所述上横板(10)的右端和所述下横板(11)的右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2)包括均呈L形的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所述第一侧板(121)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横板(10)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22)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横板(11)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侧板(122)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右侧板(13)包括均呈L形的第三侧板(131)和第四侧板(132),所述第三侧板(131)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横板(10)的右端连接,所述第四侧板(132)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横板(11)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三侧板(13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侧板(132)的第二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21)的第一端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211),所述第三侧板(131)的第一端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311),所述上横板(10)上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01);
第一连接组件(14)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孔(101)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浙卫陈海东刘伦乾张贵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