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796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包括冷凝器芯体,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干燥筒,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在冷凝器芯体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通过若干层多孔扁管连接,所述第一集流管与干燥筒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的上端设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所述第二集流管上连接有压力保护开关,所述压力保护开关的上端通过管路与冷媒出口连通,下端通过管路与第二集流管的下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压力保护开关、干燥筒、冷凝器三个部件集成于一体,使空调系统的空间排布更加紧凑,简化了空调系统的管路,减小空调部件安装空间,减少了空调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过冷式冷凝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空调安装空间越来越紧凑,各部件之间的衔接要求也非常的高。冷凝器是汽车空调的重要部件之一,目前行业内流行过冷式冷凝器,即集成冷凝器与干燥筒于一体,其有效减少了车内部件的安装,同时也缩短了相应的管路。在汽车行业应用十分广泛。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压力保护开关安装在汽车空调制冷剂循环管路中,检测制冷循环系统的压力,当压力异常时启动相应的保护电路,防止造成系统的损坏。常见的压力开关主要有高压开关、低压开关、双重压力开关和三重压力开关等。现有技术中,压力保护开关与冷凝器通常是两个部件,设置位置较远,需要通过较多的管路进行连接,占用空间大,增加了空调系统中管路系统的复杂性,增大了系统体积和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本技术将压力保护开关、干燥筒、冷凝器三个部件集成于一体,使空调系统的空间排布更加紧凑,简化了空调系统的管路,减小空调部件安装空间,减少了空调系统的体积和重量。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包括冷凝器芯体(1),第一集流管(2)、第二集流管(3)和干燥筒(4),所述第一集流管(2)和第二集流管(3)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在冷凝器芯体(1)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集流管(2)和第二集流管(3)之间通过若干层多孔扁管连接,每层多孔扁管之间设置有波纹开窗翅片,所述第一集流管(2)与干燥筒(4)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3)的上端设有冷媒进口(5)和冷媒出口(6),所述第二集流管(3)上连接有压力保护开关(7),所述压力保护开关(7)的上端通过管路与冷媒出口(6)连通,下端通过管路与第二集流管(3)的下端连通。优选的,所述压力保护开关(7)的下端的管路与第二集流管(3)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压力保护开关(7)的上端的管路与冷媒出口(6)处的压板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冷媒进口(5)和冷媒出口(6)处的压板与第二集流管(3)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集流管(2)和第二集流管(3)上设置有固定支架(8),固定支架(8)用于将过冷式冷凝器挂装在车身上。优选的,所述干燥筒(4)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且相互平行的凹槽,述凹槽沿筒身轴向方向竖直设置,所述凹槽以干燥筒(4)的圆心为圆心且等圆心角分布。空调运行时,冷媒从冷媒进口(5)进入冷凝器芯体(1)中换热,再从第二集流管(3)的下端流入压力保护开关(7)中,而后从压力保护开关(7)流出,通过管路流入冷媒出口(6)后,再流入空调系统的其他零部件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涉及的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将压力保护开关、干燥筒、冷凝器三个部件集成于一体,简化了空调系统的管路,减少了空调系统的体积和重量;(2)本技术所涉及的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可以减少空调系统内压力保护开关及干燥筒的安装空间,由于冷凝器自带压力保护开关及干燥筒,使得空调系统的空间排布更加紧凑,减小空调部件安装空间;(3)本技术所涉及的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部件整体化便于管理及FEMA整理;(4)本技术所涉及的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效果显著;(5)本技术所涉及的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不改变现有扁管、翅片、集流管等的结构和规格,可以在现有工艺条件下规模化生产;(6)本技术所涉及的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易于加工与装配,安装成本低,实用性强,适合大范围推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的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为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其结构详见附图1-3所示:包括冷凝器芯体1,第一集流管2、第二集流管3和干燥筒4,所述第一集流管2和第二集流管3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在冷凝器芯体1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集流管2和第二集流管3之间通过若干层多孔扁管连接,每层多孔扁管之间设置有波纹开窗翅片,所述第一集流管2与干燥筒4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3的上端设有冷媒进口5和冷媒出口6,所述第二集流管3上连接有压力保护开关7,所述压力保护开关7的上端通过管路与冷媒出口6连通,下端通过管路与第二集流管3的下端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保护开关7的下端的管路与第二集流管3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保护开关7的上端的管路与冷媒出口6处的压板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冷媒进口5和冷媒出口6处的压板与第二集流管3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流管2和第二集流管3上设置有固定支架8,固定支架8用于将过冷式冷凝器挂装在车身上。进一步的,所述干燥筒4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有多个且相互平行的凹槽,述凹槽沿筒身轴向方向竖直设置,所述凹槽以干燥筒4的圆心为圆心且等圆心角分布。空调运行时,冷媒从冷媒进口5进入冷凝器芯体1中换热,再从第二集流管3的下端流入压力保护开关7中,而后从压力保护开关7流出,通过管路流入冷媒出口6后,再流入空调系统的其他零部件中。本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将压力保护开关、干燥筒、冷凝器三个部件集成于一体,简化了空调系统的管路,减少了空调系统的体积和重量;(2)可以减少空调系统内压力保护开关及干燥筒的安装空间,由于冷凝器自带压力保护开关及干燥筒,使得空调系统的空间排布更加紧凑,减小空调部件安装空间;(3)部件整体化便于管理及FEMA整理;(4)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效果显著;(5)不改变现有扁管、翅片、集流管等的结构和规格,可以在现有工艺条件下规模化生产;(6)易于加工与装配,安装成本低,实用性强,适合大范围推广。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包括冷凝器芯体(1),第一集流管(2)、第二集流管(3)和干燥筒(4),所述第一集流管(2)和第二集流管(3)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在冷凝器芯体(1)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集流管(2)和第二集流管(3)之间通过若干层多孔扁管连接,每层多孔扁管之间设置有波纹开窗翅片,所述第一集流管(2)与干燥筒(4)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管(3)的上端设有冷媒进口(5)和冷媒出口(6),所述第二集流管(3)上连接有压力保护开关(7),所述压力保护开关(7)的上端通过管路与冷媒出口(6)连通,下端通过管路与第二集流管(3)的下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包括冷凝器芯体(1),第一集流管(2)、第二集流管(3)和干燥筒(4),所述第一集流管(2)和第二集流管(3)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在冷凝器芯体(1)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集流管(2)和第二集流管(3)之间通过若干层多孔扁管连接,每层多孔扁管之间设置有波纹开窗翅片,所述第一集流管(2)与干燥筒(4)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管(3)的上端设有冷媒进口(5)和冷媒出口(6),所述第二集流管(3)上连接有压力保护开关(7),所述压力保护开关(7)的上端通过管路与冷媒出口(6)连通,下端通过管路与第二集流管(3)的下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压力保护开关的过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保护开关(7)的下端的管路与第二集流管(3)焊接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林谢虹朴雨植金奉奎徐健毛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泰铂上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