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能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76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能换热机组,包括二网回水管、二网供水管、二次侧换热器、第二循环泵、第一循环泵、混能器以及为二次侧换热器提供热能的一次侧换热器,所述二次侧换热器具有二次侧进水口和二次侧出水口,所述第二循环泵具有第二循环泵进水口和第二循环泵出水口,所述第一循环泵具有第一循环泵进水口和第一循环泵出水口,所述混能器包括内部中空的罐体,以及与罐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循环泵控制进入二次侧换热器的水量,第一循环泵提供二次侧管网的动力,使未通过二次侧换热器的低温水通过混能器与高温水混合,调节低温水和高温水的混合比例,控制供热温度,降低管网整体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能换热机组
本技术涉及换热机组
,具体涉及一种混能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传统型板式换热机组主要由多个板式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阀门和过滤器组成。现有技术中的二次侧换热机组不能根据热用户实际用热需求调整热量输配,二次侧管网以及板式换热器内水体的阻力较大,对输送压力有较高的要求,循环泵占地大,耗能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能换热机组,第二循环泵用于控制进入二次侧换热器的水量,第一循环泵提供二次侧管网的循环动力,使未通过二次侧换热器的低温水通过混能器与高温水混合,调节低温水和高温水的混合比例,进而控制供热温度,降低了二次侧管网的整体阻力,节约了能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能换热机组,包括二网回水管、二网供水管、二次侧换热器、第二循环泵、第一循环泵、混能器以及为二次侧换热器提供热能的一次侧换热器,所述二次侧换热器具有二次侧进水口和二次侧出水口,所述第二循环泵具有第二循环泵进水口和第二循环泵出水口,所述第一循环泵具有第一循环泵进水口和第一循环泵出水口,所述混能器包括内部中空的罐体,以及与罐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二网回水管与第一循环泵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泵出水口与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循环泵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泵出水口与二次侧进水口连通,所述二次侧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二网供水管连通,所述换热机组通过第二循环泵控制进入二次侧换热器的低温水的量,使剩余低温水流入混能器,且在罐体内形成低温水与第二进水口流入的高温水混合的混能区域。进一步地,所述换热机组还包括一网供水管和一网回水管,所述一次侧换热器具有一次侧进水口和一次侧出水口,所述一网供水管与一次侧进水口连通,所述一网回水管与一次侧出水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换热机组还包括用于去除一网供水管中水体杂质的排气除污装置,所述排气除污装置包括排气除污罐体,以及与排气除污罐体连通的一个第二除污进水口和至少两个第二除污出水口,所述第二除污进水口与一网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除污出水口与一次侧进水口连通,所述排气除污罐体竖直设置,所述排气除污罐体顶部设置有自动排气阀且底部设置有第三排污阀。进一步地,所述换热机组还包括用于过滤水体杂质的脱气除污装置,所述脱气除污装置包括脱气除污罐体,以及与脱气除污罐体连通的第一除污进水口和第一除污出水口,所述第一除污进水口与二网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一除污出水口与第一循环泵进水口连通,所述脱气除污罐体底部连通有第二排污阀。进一步地,所述混能器底部设置有与罐体连通的第一排污阀。进一步地,所述换热机组还包括补水泵,所述补水泵具有供水口,所述供水口与第一循环泵进水口连通,所述补水泵通过供水口为第一循环泵进水口提供清洁水。进一步地,所述混能器内设置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具有药剂存储罐,所述药剂存储罐内存储有清洗药剂,所述混能器上开设有与药剂存储罐连通的加药口。进一步地,所述换热机组还包括用于控制二次侧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之间通断的第一电磁阀,以及用于控制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循环泵进水口之间通断的第二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二网回水管上设置有回水关断阀,所述二网供水管上设置有供水关断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第二循环泵用于控制进入二次侧换热器的水量,第一循环泵提供二次侧管网的循环动力,使未能通过二次侧换热器的低温水通过混能器输出到二网供水管,并与二网供水管内的高温水混合,当外界气温较高,二次网热量富余,则可以通过低温水和高温水的混合比例控制供热温度,通过第二循环泵、第一循环泵和混能器的混合输送,使二次侧整体压降降至30~40KPa,节约电耗20%~30%;由于二次侧换热机组的输送压力下降,第二循环泵、第一循环泵以及补水泵的体积较小,且串联使用,占比面积少,耗能低。2.通过各种泵体、阀体的配合,能够实现二次侧管网和二次侧换热器的在线智能冲洗,能够进行在线冲洗效果监测与分析,解决传统二次侧管网冲洗方式的工作繁琐、清洗效果监测难等问题,同时降低冲洗劳务成本50%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二网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网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排气除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混能换热机组,包括二网回水管20、二网供水管30、二次侧换热器10、第二循环泵50、第一循环泵60、混能器40以及为二次侧换热器提供热能的一次侧换热器80,所述二次侧换热器具有二次侧进水口12和二次侧出水口11,所述第二循环泵具有第二循环泵进水口51和第二循环泵出水口52,所述第一循环泵具有第一循环泵进水口61和第一循环泵出水口62,所述混能器包括内部中空的罐体,以及与罐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41、第一出水口42、第二进水口43和第二出水口44;所述二网回水管20与第一循环泵进水口61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泵出水口62与第一进水口连通41,所述第一出水口42与第二循环泵进水口51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泵出水口52与二次侧进水口12连通,所述二次侧出水口11与第二进水口43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44与二网供水管30连通,所述换热机组通过第二循环泵控制进入二次侧换热器的低温水的量,使剩余低温水流入混能器,且在罐体内形成低温水与第二进水口流入的高温水混合的混能区域。一次侧一边,温度较高的供热用水从进入一次侧换热器,为二次侧换热器提供热能;二次侧一边,温度较低的市政用水从二网回水管流入,并在二次侧换热器中获取热量,温度升高后流入二网供水管,供给各小区使用;当气温较高时,二网供水管中的水温无需过高,此时在二网回水管与二网供水管之间连通有混能器,根据二网供水管中的温度与设定值的差值大小,控制第二循环泵的功率,使部分低温水进入二次侧换热器,部分低温水流入混能器,与高温水进行混合,一方面降低了二网供水管中的温度,另一方面只有部分水获得升温,降低了二次侧换热器内部阻力,减少了泵体的能耗,同时节约了电能;由于无需大功率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一循环泵以及补水泵的体积较小,且串联使用,占地面积小,便于安装。第二循环泵用于控制进入二次侧换热器的水量,第一循环泵提供二次侧管网的循环动力,使未能通过二次侧换热器的低温水通过混能器输出到二网供水管,并与二网供水管内的高温水混合,当外界气温较高,二次网热量富余,则可以通过低温水和高温水的混合比例控制供热温度,通过第二循环泵、第一循环泵和混能器的混合输送,使二次侧整体压降降至30~40KPa,节约电耗20%~30%。如图2所示,所述换热机组还包括一网供水管83和一网回水管84,所述一次侧换热器80具有一次侧进水口81和一次侧出水口82,所述一网供水管83与一次侧进水口81连通,所述一网回水管84与一次侧出水口82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能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二网回水管(20)、二网供水管(30)、二次侧换热器(10)、第二循环泵(50)、第一循环泵(60)、混能器(40)以及为二次侧换热器提供热能的一次侧换热器(80),所述二次侧换热器具有二次侧进水口(12)和二次侧出水口(11),所述第二循环泵具有第二循环泵进水口(51)和第二循环泵出水口(52),所述第一循环泵具有第一循环泵进水口(61)和第一循环泵出水口(62),所述混能器包括内部中空的罐体,以及与罐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41)、第一出水口(42)、第二进水口(43)和第二出水口(44);/n所述二网回水管(20)与第一循环泵进水口(61)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泵出水口(62)与第一进水口连通(41),所述第一出水口(42)与第二循环泵进水口(51)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泵出水口(52)与二次侧进水口(12)连通,所述二次侧出水口(11)与第二进水口(43)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44)与二网供水管(30)连通,所述换热机组通过第二循环泵控制进入二次侧换热器的低温水的量,使剩余低温水流入混能器,且在罐体内形成低温水与第二进水口流入的高温水混合的混能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能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二网回水管(20)、二网供水管(30)、二次侧换热器(10)、第二循环泵(50)、第一循环泵(60)、混能器(40)以及为二次侧换热器提供热能的一次侧换热器(80),所述二次侧换热器具有二次侧进水口(12)和二次侧出水口(11),所述第二循环泵具有第二循环泵进水口(51)和第二循环泵出水口(52),所述第一循环泵具有第一循环泵进水口(61)和第一循环泵出水口(62),所述混能器包括内部中空的罐体,以及与罐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41)、第一出水口(42)、第二进水口(43)和第二出水口(44);
所述二网回水管(20)与第一循环泵进水口(61)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泵出水口(62)与第一进水口连通(41),所述第一出水口(42)与第二循环泵进水口(51)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泵出水口(52)与二次侧进水口(12)连通,所述二次侧出水口(11)与第二进水口(43)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44)与二网供水管(30)连通,所述换热机组通过第二循环泵控制进入二次侧换热器的低温水的量,使剩余低温水流入混能器,且在罐体内形成低温水与第二进水口流入的高温水混合的混能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能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组还包括一网供水管(83)和一网回水管(84),所述一次侧换热器(80)具有一次侧进水口(81)和一次侧出水口(82),所述一网供水管(83)与一次侧进水口(81)连通,所述一网回水管(84)与一次侧出水口(8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能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组还包括用于去除一网供水管中水体杂质的排气除污装置(90),所述排气除污装置包括排气除污罐体,以及与排气除污罐体连通的一个第二除污进水口(91)和至少两个第二除污出水口(92),所述第二除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君永张世钰赵娅玲赵标局张旭汪云生
申请(专利权)人: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