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炫目筒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724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炫目筒灯,包括,灯体,自内向外凸起形成有环形槽,顶部设置有第一走线孔;透光板,嵌入所述环形槽设置;光源组件,贴合固定设置于所述灯体的顶部内侧;后盖,贴合固定设置于所述灯体的顶部外侧,并与所述灯体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驱动电路板,所述后盖的边缘还开设有第二走线孔;所述光源组件的导线穿过所述第一走线孔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导线穿过所述第二走线孔电连接外部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炫目筒灯通过将透光板安装于筒灯的灯体的顶部到底部距离的三分之一位置处,使得筒灯具有一定的防炫目效果,同时精简了筒灯的结构,使得筒灯安装起来更为方便,便于量产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炫目筒灯
本技术涉及灯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炫目筒灯。
技术介绍
LED筒灯是应用新型LED照明光源在传统筒灯基础上改良开发的产品,与传统筒灯对比具有以下优点:节能、低碳、长寿、显色性好、响应速度快。LED筒灯的设计更加的美观轻巧,安装时能达到保持建筑装饰的整体统一与完美,不破坏灯具的设置,光源隐藏在建筑装饰内部,光源不外露,无眩光,人的视觉效果柔和、均匀。但是经过用户的反馈进而研究发现,筒灯仅仅靠隐藏在建筑装饰的内部来进行防眩光的话是不够,仍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另外当今市场的防眩光筒灯往往结构较为复杂,这样一来生产起来就会较为缓慢,往往无法应对庞大的需求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防炫目筒灯,本筒灯在结构上大幅度精简,并将透光板设置在灯体的中部,进而起到防炫目的功能,易于生产推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了一种防炫目筒灯,包括,灯体,自内向外凸起形成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开设于所述灯体的顶部到底部距离的三分之一位置处,顶部设置有第一走线孔;透光板,嵌入所述环形槽;光源组件,贴合固定设置于所述灯体的顶部内侧;后盖,贴合固定设置于所述灯体的顶部外侧,并与所述灯体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驱动电路板,所述后盖的边缘还开设有第二走线孔;所述光源组件的导线穿过所述第一走线孔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导线穿过所述第二走线孔电连接外部电源。<br>进一步,所述灯体的顶部设置有不少于1个第一螺孔,螺钉穿过所述光源组件以及第一螺孔与所述后盖上对应设置的第二螺孔相旋合实现所述灯体与所述后盖的固定。进一步,所述第一螺孔的数量设置为3个,等间距的设置于所述灯体的顶部,所述第二螺孔的数量设置为3对,每对包括2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螺孔,其中每对所述第二螺孔的1个所述第二螺孔共同组成第一组第二螺孔,每对所述第二螺孔的另一个所述第二螺孔共同组成第二组第二螺孔,所述第一组第二螺孔、第二组第二螺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螺孔相适配。进一步,所述灯体的顶部还设置有一对第一定位孔,定位柱穿过所述光源组件以及第一定位孔与所述后盖上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孔嵌入卡接。进一步,所述第二走线孔处设置有第一齿部,所述第二走线孔旁的所述后盖处相适配的设置有第二齿部。进一步,所述灯体的外侧还设置有一对外拓部,所述外拓部上固定设置有卡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炫目筒灯,通过将透光板安装于筒灯的灯体的顶部到底部距离的三分之一位置处,使得筒灯具有一定的防炫目效果,同时精简了筒灯的结构,使得筒灯安装起来更为方便,便于量产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防炫目筒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防炫目筒灯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灯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后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组第二螺孔与第二组第二螺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元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元件,来组成更优的结构。本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另外本技术中的方向限定,如上、下、左、右等为结合附图进行的相关描述,并不是对方向的严格限定。参照图1以及图2,实施例1,一种防炫目筒灯,包括,灯体100,自内向外凸起形成有环形槽110,所述环形槽110开设于所述灯体100的顶部到底部距离的三分之一位置处,顶部设置有第一走线孔120;透光板200,嵌入所述环形槽110;光源组件(由于会遮挡灯体结构且为常规设置故未示出),贴合固定设置于所述灯体100的顶部内侧;后盖300,贴合固定设置于所述灯体100的顶部外侧,并与所述灯体100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驱动电路板(由于会遮挡灯体结构且为常规设置故未示出),所述后盖300的边缘还开设有第二走线孔310;所述光源组件的导线穿过所述第一走线孔120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导线400穿过所述第二走线孔310电连接外部电源。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上述装配好的筒灯,由于透光板200固定设置在筒灯的中部,使得光源组件所产生的光束被灯体100的内壁作用从而使得炫光被降低。另外为了保证发光的亮度问题,还在灯体100上部即光源组件至透光板200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反光纸600。结合图3以及图4,实施例2,所述灯体100的顶部设置有不少于1个第一螺孔130,螺钉穿过所述光源组件以及第一螺孔130与所述后盖300上对应设置的第二螺孔320相旋合实现所述灯体100与所述后盖300的固定。结合图4以及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螺钉将光源组件固定在灯体100的顶部,同时也实现了灯体100与后盖300的连接。优选的,本实施方式将第一螺孔130的数量设置为3个,等间距的设置于灯体100的顶部,第二螺孔320的数量设置为3对,每对包括2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螺孔320,其中每对所述第二螺孔320的1个所述第二螺孔320共同组成第一组第二螺孔700,每对所述第二螺孔320的另一个所述第二螺孔320共同组成第二组第二螺孔800,所述第一组第二螺孔700、第二组第二螺孔800分别与所述第一螺孔130相适配,其目的是为了进行备用,如果其中一组与第一螺孔130对应的第二螺孔320坏了1个的话,则可以使用另一组进行替换,只需要略微旋转一定的角度即可,这在灯具的设计时已经完成了相应的调试。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灯体100的顶部还设置有一对第一定位孔140,定位柱穿过所述光源组件以及第一定位孔140与所述后盖300上对应设置的第二定位孔330嵌入卡接。在本优化中,通过加设定位柱对光源组件进行固定,同时,由于加设的定位柱,能够方便工人钉螺钉时对螺钉与孔的定位,加快筒灯的组装。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环形槽110开设于所述灯体100的顶部到底部距离的三分之一位置处。在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将环形槽110开设于距离灯体100顶部三分之一的位置左右防眩光的效果较强,本实施方式将其恰好设置于三分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炫目筒灯,其特征在于:包括,/n灯体,自内向外凸起形成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开设于所述灯体的顶部到底部距离的三分之一位置处,顶部设置有第一走线孔;/n透光板,嵌入所述环形槽;/n光源组件,贴合固定设置于所述灯体的顶部内侧;/n后盖,贴合固定设置于所述灯体的顶部外侧,并与所述灯体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驱动电路板,所述后盖的边缘还开设有第二走线孔;/n所述光源组件的导线穿过所述第一走线孔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导线穿过所述第二走线孔电连接外部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炫目筒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体,自内向外凸起形成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开设于所述灯体的顶部到底部距离的三分之一位置处,顶部设置有第一走线孔;
透光板,嵌入所述环形槽;
光源组件,贴合固定设置于所述灯体的顶部内侧;
后盖,贴合固定设置于所述灯体的顶部外侧,并与所述灯体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驱动电路板,所述后盖的边缘还开设有第二走线孔;
所述光源组件的导线穿过所述第一走线孔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导线穿过所述第二走线孔电连接外部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炫目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的顶部设置有不少于1个第一螺孔,螺钉穿过所述光源组件以及第一螺孔与所述后盖上对应设置的第二螺孔相旋合实现所述灯体与所述后盖的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炫目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校和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进势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