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632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封圈,包括唇形圈体和弹性补偿元件,唇形圈体包括上唇部、下唇部和过渡部,上唇部和下唇部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弹性补偿元件为环形圈体且位于环形凹槽内,上唇部和下唇部背离环形凹槽的一侧均设置有由软质硅胶材料制作且呈环形的贴附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附部由软质硅胶材料制成,相较于橡胶和特氟龙材料,软质硅胶柔性好、结构强度低,当阀座和阀体挤压密封圈时,上唇部与阀体抵触、下唇部与阀座抵触形成第一重密封,两个贴附部分别与阀体、阀座抵触贴合形成第二重密封,贴附部相较于密封圈本体更易与阀体、阀座延展贴合,双重密封形成更严密的密封面,进而提升了密封圈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圈
本技术涉及密封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密封圈。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密封圈在机械领域被广泛应用,密封圈是一种截面为圆形的环状机械零件,现在多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橡胶或者特氟龙材料制成,密封圈常应用于静态端面密封,主要起防止液体或气体泄漏的作用。目前,现有技术中,在授权公告号为CN2599223Y的一篇中国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油田平板阀门,该阀门设有阀体、阀座、阀板,与阀体相结合的阀座的端面由截面呈两道圆弧形的环形槽棱构成,两道圆弧槽棱之间为放置端面密封圈的密封槽,密封圈的上唇部与阀体抵触形成密封面,下唇部与阀座抵触形成密封面。密封圈一般为通用件,密封圈可匹配一定尺寸范围内的密封槽。但是,由于密封圈与密封槽大多不是一一对应生产,密封圈嵌套在密封槽内时,密封圈内圈侧壁会有轻微拉伸变形,上唇部和下唇部会相应产生一定弯曲形变,当上唇部与阀体抵触,下唇部与阀座抵触时,由于密封圈本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密封圈与阀体和阀座之间形成的密封面不会完全贴合,在某些位置仍会具有一定的缝隙,使密封圈的密封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圈,该密封圈在密封圈外侧设置有由软质硅胶材料制成的贴附部,通过贴附部可更好的实现密封圈与密封面之间的贴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密封圈,包括唇形圈体和弹性补偿元件,所述唇形圈体包括上唇部、下唇部和过渡部,所述上唇部和下唇部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弹性补偿元件为环形圈体且位于环形凹槽内,所述上唇部和下唇部背离环形凹槽的一侧均设置有由软质硅胶材料制作且呈环形的贴附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附部由软质硅胶材料制成,相较于橡胶和特氟龙材料,软质硅胶柔性好、结构强度低,当阀座和阀体挤压密封圈时,上唇部与阀体抵触、下唇部与阀座抵触形成第一重密封,两个贴附部分别与阀体、阀座抵触贴合形成第二重密封,贴附部相较于密封圈本体更易与阀体、阀座延展贴合,双重密封形成更严密的密封面,进而提升了密封圈的密封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唇部和下唇部均设置有容纳槽,所述贴附部嵌合于容纳槽内,所述贴附部的厚度大于容纳槽深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附部嵌合固定在容纳槽内,方便贴附部的替换,贴附部厚度大于容纳槽深度,使密封圈工作时贴附部与阀体、阀座之间可发生抵触,进而使贴附部与与阀体、阀座贴合形成第二重密封,该方案提高了密封圈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槽的形状为燕尾槽,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贴附部的形状与容纳槽形状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附部位于容纳槽内,容纳槽出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位于容纳槽内的贴附部的形状与容纳槽形状适配,贴附部的底部自然状态下无法通过容纳槽出口,该方案可确保贴附部不致于移动脱落,增加了密封圈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补偿元件位于两容纳槽之间,所述容纳槽的位置与弹性补偿元件相对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补偿元件起支撑补偿作用,当贴附部受压时,位于环形凹槽内、两容纳槽之间的弹性补偿元件会发生形变,弹性补偿件的形变产生的力会增加贴附部与阀体、阀座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贴附部与与阀体、阀座之间的缝隙会在相互作用力的作用下变小或消失,进而增大了密封圈的密封性能,该方案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应用,具有较大的价值。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唇部的厚度小于下唇部的厚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唇部厚度薄更易于产生弹性形变,使螺旋式片型弹簧可以更好的发挥弹性补偿作用,下唇部厚度厚更容易实现稳定的支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补偿元件包括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螺旋式片型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式片型弹簧具有很好的蓄能效果,当压簧产生的形变越大,反作用力越大,贴附部与阀体、阀座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密封面处的缝隙越小,密封性越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唇部和过渡部交接处设有卡位槽,所述卡位槽与唇形圈体同轴设置,所述螺旋式片型弹簧位于卡位槽内,所述环形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螺旋式片型弹簧的截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位槽对螺旋式片型弹簧进行约束,此时螺旋式片型弹簧与唇形圈体同轴设置,螺旋式片型弹簧给予上唇部和下唇部的作用力沿周向均匀分布,避免螺旋式片型弹簧偏心导致给予上唇部和下唇部作用力不均匀情况的发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贴附部由软质硅胶材料制成,相较于橡胶和特氟龙材料,软质硅胶柔性好、结构强度低,当阀座和阀体挤压密封圈时,上唇部与阀体抵触、下唇部与阀座抵触形成第一重密封,两个贴附部分别与阀体、阀座抵触贴合形成第二重密封,贴附部相较于密封圈本体更易与阀体、阀座延展贴合,双重密封形成更严密的密封面,进而提升了密封圈的密封性;2.贴附部嵌合固定在容纳槽内,方便贴附部的替换,贴附部厚度大于容纳槽深度,使密封圈工作时贴附部与阀体、阀座之间可发生抵触,进而使贴附部分别与阀体、阀座贴合形成第二重密封,该方案提高了密封圈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唇形圈体;2、上唇部;3、下唇部;4、过渡部;5、环形凹槽;6、环形凸起;7、贴附部;8、容纳槽;9、螺旋式片型弹簧;10、卡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密封圈,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唇形圈体1,唇形圈体1是由特氟龙填充材料构成、具有一定弹性的环形结构,唇形圈体1包括上唇部2、下唇部3和过渡部4,上唇部2通过过渡部4与下唇部3连接且三者一体成型,其中上唇部2和下唇部3相对设置,上唇部2和下唇部3相背离的一侧表面相对设置有两个环形凸起6,两个环形凸起6分别位于上唇部2和下唇部3外径处,环形凸起6与唇形圈体1一体成型,上唇部2与下唇部3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5,环凹形槽5环绕密封圈侧面一周,密封圈安装于密封槽内,唇形圈体1在阀体、阀座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上唇部2和下唇部3相背离一侧表面分别与阀体、阀座抵触形成第一重密封。如图2和图3所示,上唇部2和下唇部3靠近内径处的位置分别相对开设有容纳槽8,容纳槽8呈环形且与唇形圈体1同轴设置,容纳槽8为燕尾槽,容纳槽8出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容纳槽8内嵌合有由软质硅胶材料制成的贴附部7,贴附部7整体呈环形,贴附部7一端位于容纳槽8内,另一端延伸出容纳槽8外,位于容纳槽8内的贴附部7的形状与容纳槽8形状适配,贴附部7的底部自然状态下无法通过容纳槽8出口,容纳槽8的存在确保贴附部7不会移动脱落,贴附部7的结构强度低于密封圈的结构强度,两个贴附部7延伸出容纳槽8外的一端分别与阀体、阀座抵触形成第二重密封的密封面。如图2和图3所示,环形凹槽5内设置有螺旋式片型弹簧9,螺旋式片型弹簧9是由扁带型不锈钢弯曲绕制而成且首尾连接的圆环结构,螺旋式片型弹簧9位于两容纳槽8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唇形圈体(1)和弹性补偿元件,所述唇形圈体(1)包括上唇部(2)、下唇部(3)和过渡部(4),所述上唇部(2)和下唇部(3)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5),所述弹性补偿元件为环形圈体且位于环形凹槽(5)内,所述上唇部(2)和下唇部(3)背离环形凹槽(5)的一侧均设置有由软质硅胶材料制作且呈环形的贴附部(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唇形圈体(1)和弹性补偿元件,所述唇形圈体(1)包括上唇部(2)、下唇部(3)和过渡部(4),所述上唇部(2)和下唇部(3)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5),所述弹性补偿元件为环形圈体且位于环形凹槽(5)内,所述上唇部(2)和下唇部(3)背离环形凹槽(5)的一侧均设置有由软质硅胶材料制作且呈环形的贴附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唇部(2)和下唇部(3)均设置有容纳槽(8),所述贴附部(7)嵌合于容纳槽(8)内,所述贴附部(7)的厚度大于容纳槽(8)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8)的形状为燕尾槽,位于所述容纳槽(8)内的贴附部(7)的形状与容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国安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捷赢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